著名畫家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縣白石鋪一個貧窮家庭,打小就懂得父母艱辛,幫家里挑水、種菜、砍柴、放牛。年紀稍長,為了貼補家用,他拜師學習木工。他先學“大器作”,即爬房上屋,干些樹檁架梁之類的力氣活。因為身單力薄,他不堪承受這種粗重活,便改學木工中的細活——“小器作”,即雕花工。此后,他每天背著斧鋸鉆鑿,跟著師傅在白石鋪周邊為財主、鄉紳等大戶人家雕床刻椅。齊白石的原名叫齊純芝,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芝木匠”。
當時,齊白石的師傅教給他的都是麒麟送子、狀元及第之類的傳統手藝,內容陳陳相因、千篇一律。他年輕,腦子靈光,開始琢磨如何在“小器作”中增添些新意。恰巧有一天,他到一主顧家干活,看到一本《芥子園畫譜》,便借來學習。他買來薄竹紙、顏料和毛筆,晚上收工回家后,就著松油柴火,一幅一幅地臨摹。他還以畫譜上的圖案為基礎,加入飛禽走獸、草木蟲魚等內容,推陳出新。從此,他成了方圓百里有名的雕工和畫匠。他雕刻的家具、畫的畫都很受鄉親們喜愛。鄉里熟識的人,經常拿紙來請他畫畫。他做完雕花活計后,顧主通常會再請他畫些畫,并給予不菲的報酬。
齊白石在雕花方面小有名氣后,便不愁沒活干了。他每天這家進、那家出,畫畫、雕花,快樂地過了10余年。
一個偶然的機緣,改變了齊白石的一生。距離齊家40里遠的中路鋪有個鄉紳叫胡沁園,他性情慷慨,擅長工筆花鳥畫,人稱“壽三爺”。“壽三爺”無心功名,卻醉心詩書,因書房附近有個藕花池,便給書房取名“藕花吟館”,時常邀集友人到館內吟詩作畫,好不風雅。“壽三爺”早就聽說白石鋪有個“芝木匠”,聰明好學,雕畫俱精,只嘆無緣相見。一天,他聽說“芝木匠”在他家附近的賴家干活,便興沖沖地趕去,對“芝木匠”說:“我常聽人稱贊你聰明,又能用功,今天看到你的畫,覺得可以造就。”隨即又問道:“你愿不愿意再讀些書,學畫畫?”“芝木匠”略有遲疑,回答說:“讀書學畫,我當然很愿意。只是家里窮,讀不起書,學不起畫。”“壽三爺”說:“那怕什么?你要有志氣,可以一面讀書學畫,一面賣畫養家。你如果愿意,這里的活做完后,到我家來談談。”
這天,正是“壽三爺”詩會的日子,家里高朋滿座,勝友如云,“芝木匠”應約而來。“壽三爺”見了,特別高興,留下“芝木匠”同他的詩友們一起吃午飯,又把他引薦給家里聘請的教讀老夫子——湘潭名士陳少蕃。“壽三爺”當場向“芝木匠”許諾教他畫畫,而且包吃包住,陳少蕃也表示愿意教他詩文,而且不收學俸。考慮到自己年齡較大,“芝木匠”有些猶豫,“壽三爺”急了,忙用典故開導他:“你是讀過《三字經》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你今年也是27歲,何不學學蘇老泉呢?”“芝木匠”最終在“壽三爺”的勸說下,安心在胡家住下,成為胡、陳兩位名士的門生。
不久,“芝木匠”扔下了雕花活計,專攻丹青。因“芝木匠”家住白石鋪,胡、陳兩位師傅給他取了個別號:“白石山人”,人稱“齊白石”。
齊白石在從木匠到丹青巨擘的漫長道路上,胡沁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胡沁園是“芝木匠”的伯樂,沒有他就沒有齊白石。當然,對于胡沁園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相出齊白石這匹“千里馬”,并成為其老師,今天可能也沒幾個人知道胡沁園這位“伯樂”。(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