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度假旅游是一種追求健康的旅游方式。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不斷更新以及人們旅游意識的轉變,為我國度假旅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分時度假模式的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詳細分析了我國發展分時度假旅游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將分時度假模式進行中國“本土化”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度假旅游 分時度假 發展 本土化
一、引言
度假旅游是當今國際旅游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中國的度假旅游業正在蓬勃發展并逐漸走向大眾化。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度假旅游的消費市場也越來越龐大,一部分富裕階層在進行度假旅游活動時,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分時度假旅游產品。分時度假旅游是旅游行業發展的新興品種,是一種旅游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是旅游發展的一種創新。分時度假旅游作為提供家庭化、自由化、人性化的一種新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筆者相信,隨著旅游熱的升溫,這一產業必將得到迅捷發展。
二、分時度假的內涵
確切地說,分時度假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分時度假概念,就是人們以優惠的價格購買當地某酒店(度假村)部分時段的產權,通過交換系統與世界各地類似產權的擁有人交換,從而達到前往各地旅游的目的。國際慣例是將1處住所(如酒店的客房、公寓、別墅等)每年的使用期分為52周,將52周中的51周分時銷售給顧客。顧客擁有在約定的時期內(一般為20—40年),對該住所擁有1周的居住使用權,同時還享有轉讓、饋贈、繼承等一系列權益以及酒店其他設施的優惠使用權。與傳統的度假方式相比,分時度假的“低價”很有誘惑力,相對來說市場前景也很大。而分時度假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另外一個度假交換概念,也就是當你某一年不在你所購買時段的酒店或度假村居住,你就可以用你的時段去“交換”同屬于一個服務網絡中的任何一家酒店或度假村的另一時段。
三、我國發展旅游分時度假的SWOT分析
SWOT分析(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模型,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的,經常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目前已廣泛用于對項目開發等重大決策的系統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我國發展分時度假的市場潛力巨大。在買方市場時代。只有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業才能找到市場,也只有具有市場需求的產業才能蓬勃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分時度假產業具有極大的優勢。目前在我國,成熟的消費者已經厭倦了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強調休閑、放松的休閑度假旅游越來越受他們的青睞。因此,愿意選擇分時度假模式的旅游者也可以說是大有人在。
2.分時度假已引起了國內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的高度重視。早在2002年初,在北京就已舉行“第一屆全國分時度假論壇”。這一會議在國內舉辦尚屬首次,也意味著我國引入分時度假已不再是紙上談兵。我國已有一些組織開始介入旅游分時度假系統的研究和開發,部分大型旅游集團和綜合性集團已著手研究在我國建立大型旅游分時度假交換系統的可行性,并準備在條件成熟時持巨資進入。相信有這些領軍機構在前面帶路,分時度假業的成熟發展將不再遙遠。
3.國內已出現了不少專門的分時度假機構。2001年之后,分時度假已成為國內旅游地產的熱點,包括首創、中信、中旅、萬科、萬達集團等大型企業在內的旅游地產投資商都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分時度假。另一方面.由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聯合中遠、中石油、中旅等大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中國房地產分時度假聯盟”,早于2002年就宣告成立,目前其成員已增至60多家。這種大型聯盟也將在分時度假交換系統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劣勢(weaknesses)
1.缺乏行業規范和協會監督,尚未建立起規范的誠信體系。目前分時度假在國內還處于發育期,行業內還未建立起一套成型的規范,也缺乏有威望的行業協會監督管理。由于分時度假交換系統涉及的企業、行業眾多,很多具體操作都必須建立在完善的誠信體系之上。因此,國內普遍存在的信用危機就極大制約了分時度假發展的步伐,甚至可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阻礙其發展。
2.我國居民的傳統思想和消費觀念根深蒂固,而國民消費素質直接影響著消費的健康性和持續性。與西方成熟消費市場相比,我國國民在消費素質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差距。尤其是一些傳統消費觀念在不同程度地影響、制約、阻礙著消費的健康性和持續性。而分時度假,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預支性質的消費。這對于長期受中國傳統消費觀念熏陶的多數百姓來講,還是無法接受的消費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分時度假這種新型產品在我國的發展。
3.價格超出大眾市場的現實購買力。消費者產生斷層,按照國際市場分時度假產品的平均價格8000美元計算,約相當于人民幣6萬多元。就我國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而言,在發達國家算不上豪華的分時度假產品到我國卻演變為奢侈品,城市工薪階層多數不具備對分時度假產品的現實購買力。因此,目前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購買分時度假產品的人,只能集中于極少數高薪階層,普通大眾對此是可望不可及的,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時度假產品大范圍的推廣和擴展。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國家政策扶持。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刺激和拉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新政策。早在2001年,全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了“中心城市可積極探討分時度假等新的旅游方式。發展假日休閑旅游,拉動內需,盤活閑置的房地產”的指導方針,國家旅游局亦將發展“分時度假”納入中國旅游新的五年計劃之中。這些在無形中為我國分時度假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發展的平臺,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動力保證。
2.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數據表明,1995—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在逐年增加。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95年的428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49.9%下降到36.3%??梢?,我國已逐步進入了小康社會。一般來說,當一國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小于40%時,休閑度假旅游就會有較大增長。人們在滿足經常性生活消費需求的同時,用于娛樂、影視、運動、旅游等升級消費的支出就會不斷增加。這將非常有利于分時度假的發展。
3.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2008年伊始,國務院調整了節假日制度,并推行了帶薪休假制度,至此,我國公眾享有的法定假日已增加到115天,而青少年學生和教師全年休假時間更可達140天左右。人們閑暇時間逐漸增加,將給度假旅游業帶來積極影響,旅游市場將會進入爆發性增長期。這必將帶動人們生活和消費方式的改變,旅游休閑度假將進一步成為人們生活的時尚。
(四)威脅(threats)
1.信譽危機困擾。我國尚處于分時度假產業發展初期,由于制度建設的步伐趕不上分時度假活動發展的速度,受利益驅動,一些不法商人干起了強迫性、欺詐性銷售的勾當。一些消費者誤認為分時度假是傳銷類似的欺詐性活動,為防止受騙上當,避而遠之,使旺盛的分時度假需求難以轉化為現實的分時度假消費。
2.國外大型分時度假公司的進入。國外大型的分時度假公司進入中國后,盡管帶來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經驗,但一定程度上也對我國本土分時度假的發展帶來了威脅。例如,美國RCI集團公司就已在中國吸收了33家度假村,與北京天龍集團簽約,又同上海國際汽車城合作。作為國際上最大的國際分時度假交換公司,RCI無論是從其資金、實力、技術,還是經驗上看,都是我國國內企業所遠遠不及的。
3.人力資源的短缺。分時度假產品的設計、開發、銷售、交換等一系列環節。對各類專業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缺少這樣專業的培訓機構和培訓體系,分時度假專業人才匱乏。由于高素質專業人才難求,因此。分時度假產業素質的提升顯得步履維艱。
四、分時度假業中國本土化發展戰略
由此可見,雖然我國發展分時度假前景看好,但存在的隱患、威脅并不少。對于分時度假模式的引進,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國情,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外國的經營方法和模式。必須去粗取精,積極地吸取外國的先進經驗,結合國情和旅游市場發展的現狀,走出一條有中國自己特色的分時度假的道路。因此,當務之急,在大力引進分時度假模式的同時,我們必須將其進行“本土化”改造。
(一)由“內”到“外”戰略
發展分時度假,先國內,再國外。筆者認為,發展分時度假,首先要從我們國內自主發展,依據我國自己的資源,開發“中國式”的分時度假產品,并不一定要急于與國際聯網、開展國際業務。我國地域面積廣闊,資源類型豐富,以國內不同資源類型的旅游目的地為主體,已經完全可以構建配套成型的網絡系統,讓我國消費者在自己的國家實現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交換,滿足我國旅游者的多樣性需求。這樣,一方面可以大力拉動我國旅游行業的內需,促進休閑度假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我們為分時度假產品合理定價,利用國內豐富的資源,自主開發特色分時度假產品。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必完全遵照國際上分時度假產品的設計規則,可以對產品進行適當地“整容”,縮短期限、降低價格、增加時間靈活性、設定主題產品等,吸引我國本土旅游消費者。比如,北京的九華山莊推出的中醫保健分時度假產品,價格合理、主題突出,就成功地吸引了國內很多旅游者紛紛購買。這也說明,我國是完全有能力開發出特色突出的分時度假產品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以國內資源為依托,以中國國情為依據,開發“中國式”的分時度假產品,滿足國內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
(二)由“東”到“西”戰略
分時度假畢竟是一個泊來之物,讓大眾迅速接受它,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這需要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因此,最初階段的發展非常重要,而發展區域的選擇更是重中之重。改革開放以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使東部地區經濟迅速增長和社會飛速發展。受經濟規律影響,中西部地區人才、資金紛紛向東部流動,東部旅游與西部旅游的投入和觀念也有很大差距。因此,分時度假模式現階段在西部大范圍推廣,筆者認為并不適合。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實力發展良好,尤其是交通條件好、旅游基礎設施完善、人力資源雄厚,信息更新速度快、度假旅游資源雄厚,其發展分時度假的時機和條件都已經足夠成熟。而且,東部地區的發展一直走在我國前列,對相對落后地區的發展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借助東部地區強大的帶動作用,通過在東部地區重點發展分時度假,打響打準其在我國發展的第一槍,樹立良好的品牌和口碑,以點帶面,逐漸將分時度假推向西部、推向全國。
(三)由“高”到“低”戰略
目前,分時度假在我國很難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價格過高,普通大眾根本不具備這個支付能力。因此,在我國,分時度假尚屬于富裕階層的專權享受。如何能夠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讓分時度假再向前邁一步,由“高”到“低”戰略勢必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高”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高層次的消費者,也就是說目前比較富裕的階層;另一層含義是指比較高端的產品。同樣,“低”也是包括兩層含義:即大眾消費者和相對低端的分時度假產品。一方面,我們可以效仿“先富帶后富”的政策,讓高端消費者去引領一個分時度假的旅游潮流,讓分時度假旅游漸漸變成一種時尚,使這種消費觀念逐漸滲透到普通大眾的消費思想之中,使其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大眾消費習慣;另一方面,我們在開發高檔度假產品的同時,也可逐漸嘗試發展一些價格定位相對較低的大眾分時度假方式,比如農家樂式、四合院式、石庫門式、傣族樓式、蒙古包式等。這樣不但可以宣傳我國不同地域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讓普通大眾也可以多一些消費上的選擇,參與到分時度假中來。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度假旅游日益成為人們的消費熱點。同時,隨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的日趨成熟,分時度假這種高檔休閑度假產品的出現,應該說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必定會有極大的發展前景。但與此同時,分時度假在我國的發展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筆者認為,要想讓分時度假在我國發展得更好,“本土化”改造是其發展的必經道路。只有立足我國自己國情,了解我國旅游者的消費心態和特點,開發出具有我國自己的特色產品,才能讓分時度假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最終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