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是個農業大省,農民收入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如何提高農業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農業投資,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增加農民收入,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由于農業的投入少,農民增收難、農村社會進步慢的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本文結合云南省實際,從農業投資資金構成與農民收入的關系入手,建立線性回歸模型,運用MATLAB軟件分析農業資金投入對農民人均收入產生的影響,并根據相關結論,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投資 農民人均收入 政策建議
農業投資是投資主體為取得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和良好的生存環境,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投入資源(主要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通過一定的運作方式,形成農業資產或資本的經濟活動過程。農業投資資金來源包括: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投入、金融機構的農業信用貸款和農民、企業、社會其他方面的涉農固定資產投資等。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對農業的財政投入:金融機構對農業的信貸投入,主要是指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對農業的信用貸款:涉農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農村和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和簡單再生產投入以及大中小型農業企業的投入等。因此,要發展農村經濟,就要先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改變投資結構,使投入主體、投入渠道以及投入形式更加多元化,提高農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一、農業投資資金來源
(一)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投入
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投人是國家支持農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財政支持有限,如何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使有限的財政撥款給農業經濟及農民收入帶來最大的增長,是財政資金使用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金融機構涉農貸款
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指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對農戶、農村個體工商戶提供的商業性和政策性信用貸款。由于農村融資困難,資金短缺,涉農貸款占總貸款規模的比重仍然較小,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等因素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解決農村融資成為解決經濟發展的關鍵。
(三)涉農固定資產投資
涉農固定資產投資指集體、農戶、農業企業對農業的基本建設、更新改造、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投資。雖然農業投資額近年增幅較大,但農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維持在較低水平。
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與模型建立
(一)建立模型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主要年份農民人均純收入及不同投資主體投資情況,分析不同投資主體的農業投資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

由上表所給數據,應用MATLAB軟件進行繪圖,由圖象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農民人均收入與財政投入、農業貸款及社會投資存在某種線性相關的關系。用多元線性回歸來進行分析檢驗,設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y=β0+β1X1+β2X2+β3X3+ε (1)
y表示人均收入,β0為固定的未知參數,β1(i=1,2,3)為回歸系數,x1表示人均財政投入,x2表示人均農業貸款。x2表示人均涉農固定資產投資,ε是均值為零的隨機變量,它是其他隨機因素對v的影響。運用MATLAB命令求解回歸分析問題,得:
p=0.0000<0.05。拒絕H,說明回歸方程系數不為O,線性回歸方程成立,將參數估計值代人得:y=988.2231+0.7559x+1.8213x-3.7236x。
繼續對殘差進行分析,作殘差圖如下:
從殘差圖可以看出,大多數數據的殘差離零點較近(第1和第16個點除外),且殘差的置信區間全部包含零點,這進一步說明回歸模型(1)能近似地符合原始數據。
(二)自相關性檢驗
雖然模型的擬合度非常好,但是這個模型并沒有考慮到數據是一個時間序列。在對時間序列數據做回歸分析時,模型的隨機誤差項可能存在自相關,違背模型關于相互獨立的假設,因此,還需要進行自相關檢驗。
D-W檢驗。根據上面模型得到的殘差計算DW統計量如下:

查D-W分布表,得到檢驗的臨界值d1和du,又DW所在區間來決定,du<2<4-d1時,無自相關;否則存在自相關。
由計算所得的殘差代人公式,得:DW=1.3397,查D-W分布表,du=1.93,d1=0.74,顯然,du<2<4-d1,所以,lt不存在自相關。
從回歸模型(1)我們可以看出,農民人均純收入受財政投入、農業貸款及社會投資的影響,其中農業貸款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大,農業貸款增加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8213%;其次是財政投入,每增加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0.7559%;涉農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農民人均純收人減少3.7236%。也就是說,財政投入和農業貸款投入對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具有正相關,財政投入和農業貸款投入的增加能很好地起到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涉農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民收入的增加具有負相關,隨著涉農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農民人均收入反而減少,原因在于云南農業生產基礎底子薄弱,農業科技水平和現代化程度低,近年來涉農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用于加強非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如購置農林牧機械、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投入相對較少,生產效率低下,導致出現雖然涉農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但農民收入減少的情況。
三、農業資金來源困境分析
(一)財政投入
1.財政投入額和比重逐年上升。財政投入逐年遞增,但仍然不能滿足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對農民收入增加的促進作用仍然不是很大。
2.財政支農投入資金分散,資金使用不到位,效率低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增收問題。
(二)金融機構貸款
1.從宏觀層面來說。國家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和銀行增加農業農村信貸投入,但由于農業農村環境的特殊原因,銀行涉農貸款仍然較少且集中于國家政策性銀行。
2.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現狀難以滿足當前農村多元化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產品較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金融產品和服務不能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
3.現有的農村金融體制無法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農村建設需要強大和持續的資金保障。因此,需要合理的投融資模式、多層次的投融資機構作保障,以形成農村建設投融資的長效機制,緩解農村建設中的資金瓶頸問題。
(三)涉農固定資產投資
1.農村投資環境差,直接影響著農業投資的增長。
2.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影響了農業資金的投入。
3.農業投資收益率不高,客觀上難以形成對外部資金吸引的優勢。農業作為基礎產業部門,其投資尤其是基礎性投資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盈利率低的特點,對資金缺乏吸引力,從而造成農業融資困難。
四、政策建議
(一)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1.政府應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業科技的投入,加快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建設。
2.提高資金的使用監管力度和使用效率,財政支農應重點加強農村教育、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等項目,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3.加強農村產業結構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畜牧業、農業服務業在農業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二)加強金融支持力度
1.構建宏觀激勵約束機制,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營造融資環境,加強農村金融市場基礎服務體系建設。
2.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其主力軍作用。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資本結構,完善法人治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3.構建農村“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的融資格局,重視金融組織的多樣性。如發展農村村鎮銀行、涉農小額貸款公司、借款擔保公司等。
4.積極引導民間融資。民間融資長期以來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金融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民間融資的各種影響,提高對民間融資的監測力、應對力。
(三)加強社會招商引資力度
1.改善農村融資環境,完善投資政策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建立農村投資風險基金及風險補償機制,盡量降低農村投資風險,提高資金使用率和投資收益率,對民間投資加強引導和監督,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2.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強農業對資金的吸引力。農業基礎設施越完善,對農業投資的吸引力就越大,只有改善農村水利、通訊、交通等環境,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才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業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
3.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政策,提高農業的邊際收益率。加快培育特色產品,依托資源優勢和產品優勢,通過對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規模發展,建立一批有競爭優勢的農業大企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業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村農業服務業。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增加農民收入。
4.引導農民加強生產性建設投入,調整投資結構,加強對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業服務業、經濟作物等高附加值農業的投入。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