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消費歷史,是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日常消費品。雜糧通常是指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以外的糧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養麥(甜菜、苦蕎)、燕麥(莜麥)、大麥、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莧以及菜豆(蕓豆)、綠豆、小豆(紅小豆、赤豆)、蠶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點是生長期短、種植面積少、種植地區特殊、產量較低,一般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詩經》、《書經》等文獻中記載稱之謂“百谷”,《論語》中首次出現“五谷雜糧”,《本草綱目》中針對各種雜糧均有相關描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建設推進速度的增加,大量農轉非人口增加,一方面對食物營養搭配結構重視,追求“粗糧細吃”的消費觀念,迫切將雜糧引入三餐,帶動雜糧消費量增大;另一方面務農種植人口減少,經濟作物種植增加,種植面積減少。兩者間的矛盾,需要有相關企業對社會負責,引雜糧進入市場。由此可見,為平衡消費者需求,糧食供求關系和產銷格局必然發生變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糧食供求關系和產銷格局已呈現出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品種糧食供過于求,儲備超量,滯銷積壓。與大宗糧食品種相對照,小品種雜糧則需求旺盛,一直保持暢銷勢頭,身價一路攀升,呈現出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同時,社會各界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特別是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這是我國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增加量首次超過千億元。到2009年5月9日《經濟日報》報道,財政部確定當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方面的支出合計為7161.4億元,比上年增加1205.9億元,增長20.2%。從中可以看出,政府扶持“三農”力度在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中農業產業節構的優化已得到中央政府重視。產業節構的拉動勢必會為大量生產、加工型企業進入創造機會。除中央政府推動外,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幫扶推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中國農業銀行統計,截至2009年9月底,涉農貸款和縣域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1269億元、11841億元,兩年來分別增長52%和66%;“農行計劃到2018年,力爭將‘三農’業務發展成為全行的支柱業務。”
目前,我國人口主要糧食消費為大米、白面,雜糧消費主要消費群體為城鎮、農村人口。先行品牌策略機構公司調查結果表明:全國雜糧年銷售量在100億元左右,主消費群體的消費意識在潛移默化地向包裝雜糧消費過渡,全國非農戶口居民也均需要消費雜糧產品。單一就小米產品而言,仍有占全國人口1/3的人保留消費小米習慣,同時加以行業引導消費,消費群體也會迅速增加,市場容量逐漸增大。就目前而言,筆者了解到以小米為主導產品的產供銷一體企業,全年銷售總額不足1億元,遠遠沒有達到小米市場需求量的要求。
雜糧市場銷售前景日益看好。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國內每年消費的雜糧在500萬噸以上,需求旺盛。雜糧細分市場中,有機雜糧在2007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1.7億元,2008年有機雜糧的銷售收入達到43.9億元人民幣。雜糧的市場容量巨大、銷售前景明朗,但雜糧產品的傳統銷售模式滯后。以農貿批發市場、糧油店為銷售終端的渠道模式,消費者散稱、大包裝購物的不便利性,二線城市商超模式不發達的終端零售業制約著雜糧產品在現代流通渠道內產品與消費者見面的機會,均傳達著一種市場信息:傳統雜糧的銷售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商超這種零售終端方式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對購物的方便性、集中性要求越來越高后,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開始占據零售終端的主體。依托這種零售商業的主體傳統的散雜糧銷售方式與現代的小包裝雜糧銷售方式展開了競爭。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金龍魚將千家萬戶的散裝油變成如今1升、5升的小包裝油;上世紀90年代,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將中國散裝牛奶消費習慣,變成如今的袋裝、盒裝牛奶;本世紀初,更有金絲猴將散裝豆腐干搖身變為一袋袋的“饞嘴猴”。在糧食行業中中糧的福臨門更是將大米進行小包裝化,成為2009年糧油市場的焦點。金龍魚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國老百姓對小包裝食用油還很陌生,加上價格方面的阻力,行業初期幾乎不被看好。金龍魚以一種培育市場的心態耐心地度過幾年效益低迷階段,最終打開中國消費者市場,使小包裝食用油被廣泛接受,直到福臨門的出現,壟斷地位才逐漸衰退,但金龍魚依然是行業的領軍品牌。
現階段小包裝雜糧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也暗示著小包裝雜糧消費開啟著一個新的時代:
1,小包裝雜糧產包單次消費不大,但頻率高;散裝形態的品質與衛生均不能得到保證;受到更多年輕的消費者青睞。
2,散裝雜糧攜帶、保存的不便利性,影響到消費者日常使用。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需要有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小包裝雜糧產品出現。香滿園、知谷、北大荒、有機農莊等一線城市上架銷售的小包裝雜糧品牌,經過幾年的市場耕耘,已逐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3,凡屬成熟產品行業在現代流通領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廣告宣傳的拉動。現小包裝雜糧盡管市場前景看好,但仍沒有進行類似的宣傳工作。誰先在行業中搶先一步占領消費者的“心智資源”,將會是產品銷售中的重要一步,必將對其產品品牌建設、市場開發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包裝雜糧產品目前的高零售價格,阻礙著產品被消費者認可的程度。筆者觀察到,不管是哪個小包裝雜糧品牌,不區分任何銷售區域,均以高價位進入市場。作為消費者來講,一時從散包裝雜糧的購物習慣轉到小包裝雜糧的購物習慣或許容易些,但如何使消費者短時間內接受小包裝雜糧偏高的零售價位,值得我們小包裝雜糧生產銷售企業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