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教育回歸生活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回歸生活的教育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化與發展。現實學校教育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培養與心靈的喚醒;新課程改革重視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從教育向生活回歸的啟示出發,把生活、教育與課程三者結合在一起,努力促進新課程的實施與深化。本文試圖通過對一堂思想品德課案例的解讀,引發政治教師的思考:我們應該從現實生活入手,開放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每節課都能享受快樂學習,感受快樂生活。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生活回歸
一、創意緣起
讓學生知道我國現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一貫要求。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生產資料”、“公有制”、“私有制”、“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經濟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但教材中沒有闡述這些概念。不幫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勢必影響本框題的教學。
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筆者力求從關注社會的高度創新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知識和被動地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讓學生在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構建,最終實現自我成長。
二、教學情境
1.幫助學生理解“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等概念
投影:圖1(鋼筆、計算機、文具盒);圖2(鞋、帽子、衣服);圖3(拖拉機、鐮刀)
師:想一想,這三幅圖片有什么區別?
生:圖1是學習用的,圖2是生活用的,圖3是生產勞動用的。
師:對,他們分別是學習資料、生活資料、生產資料。
看一看,在我們三(6)班,哪些資料是個人所有的?哪些資料是共同所有的?
生:自己的文具是個人所有,墻上的掛鐘、報刊雜志是共同所有。
師:共同所有稱為“公有”,個人所有稱為“非公有”。
辨一辨,下列生產資料哪些是公有的,哪些是非公有的?
投影:蘭州正宗拉面、金谷書城、金壇市第二人民醫院、五香居、新潮理發店、大娘水餃
生:……
師:可見,我國既有公有制經濟,又有非公有制經濟。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幫助學生區別“個體經濟、私營經濟”
投影:圖1(身穿不同服裝的姑娘們);圖2(祖輩的服裝)
師:兩幅圖對比,告訴我們什么?
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師:想知道,漂亮MM的服裝從哪里買的嗎?
投影:圖1(雪平裁縫店);圖2(金壇某服裝廠)
師:他們都是生產服裝的。請大家從規模、設備、投資、雇傭方面比較兩者的不同?
生:……
師:裁縫店屬于個體經濟,服裝廠屬于私營經濟。
三、感受效果
新課程標準認為:真正有效的政治課教學必須回歸學生的世界,回歸生活的世界,回歸現實的世界。這一理念反對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簡單灌輸和傳授知識,要求教學通過融入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切入點,讓學生能積極運用書本知識去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提高應對世界的能力。
這節課下來,自始至終氣氛熱烈,學生踴躍參與,超越了聽、劃、記的機械死板的教學模式,在與生活的碰撞、交融中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課的親切、“意思”與實用價值。本人也從沉悶、乏味的說教中解放出來,與學生一起饒有興致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深深感悟到,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用豐富多彩的生活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對思想政治課老師來說,那是一種幸福的制作和創造。具體效果主要有:
1.張揚學生的個性
整個教學過程我都立足讓學生從十分熟悉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去感知、反思、探究相關的法律知識,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大膽展示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能力,被動、壓抑的教學氛圍被打破了,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十分有利。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整堂課教學貫徹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許多問題提出后學生根本無法在書本上找到現成答案,光靠一人苦思冥想有時也難于開啟思路,于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啟發自然而頻繁地發生,成為貫穿課堂學習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懂得了如何合作,充分體會到了合作的益處,合作意識和習慣得到培養。
3.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緊扣“生活”二字,如此情形下,一個不關注生活的學生勢必要被邊緣化的,這必然驅使學生“探出腦袋、伸長脖子”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并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剖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的一些問題和現象。于是學生的思想會逐漸深刻,人生態度會更為積極,社會責任感會不斷增強。
4.師生關系更為和諧
整堂課充分體現了我與學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想,同時,這其實也是自己和學生多層面溝通、交流的過程,教學氛圍寬松并洋溢濃濃的人情味,師生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加深。
四、經驗策略
1.拓展性
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強調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開展拓展性學習。拓展性學習是著眼于開闊學生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素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習,對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要拓展知識,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校外的課程資源,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和現實生活,以基礎性學習為依托,在基礎性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
2.差異性
本課教學主要以學生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在教學中自然出現了許多學生在思想、情感、見解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我想如果抹殺這種差異無異于扼殺了整個生活化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只能也必須理性、正確地對待和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教學的要求、目標、答案等都應是動態、開放而非靜態、封閉的,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各表其懷、各顯其能,為每位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發展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3.民主性
一堂課下來,最強烈的直覺是:生活化教學是靈動、充滿情感和趣味的,我“再也不是原來的我”,已身不由己成了學生的朋友。的確很難想象,一個疏遠、刻板的教師形象如何去順利進行此種教學。因此,教師要努力轉換固有的角色,帶著熱情和微笑,建立親切、民主、對話、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才能使學生樂想、愛說、敢做,才能保持課堂持久的驅動。
4.自主性
生活化教學立足“以學生為本”,為此在教學中我盡量凸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主角讓給學生扮演,主動權交給學生行使,盡可能多地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以及想、說、做的機會,學生們在我搭建的舞臺上盡情發揮,主動積極,充滿熱情的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這讓我深刻感受到“自主性”是生活化教學不可或缺的原則。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