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有限的課堂之上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師永恒的追求。特別是減負政策的出臺,就更要求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探索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能力。
【關鍵詞】有效教學情感溝通課堂情境優質作業
新學期伊始,省教育廳嚴下教育令減負。作為教師,實際內心都深知減負并不減質。因此新形勢下教師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務必與學生進行情感的溝通
首先,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很多學生眼中每位教師就等同于他(她)所教學科,師生感情融洽,學生就會將對老師的愛戴轉化為對他們所教的學科的好感。教學質量與效果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此種情況下,教學效果自然師生滿意,反之,若學生畏懼或討厭老師,則上課會過于拘謹或抱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擾亂課堂秩序,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至于怎樣贏得孩子們的好感,教師則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德服人,讓學生們油然而生敬重之情。有時或需一些小舉動就可收效頗豐,如幫他們撿起掉在桌旁的書本,失落無助時給他們一個鼓勵,成功時一次慶賀的鼓掌,犯錯時善意的批評……其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人師應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課堂延伸時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總能贏得一些學生。再次,不妨開展有益活動,或組織文娛活動,或開展辯論會,或集體賞月……這可以拉近師生之間距離,讓學生對老師親有余而畏懼不足。做到這三點,我們和學生之間是師生關系,同時也是朋友關系,他們自然對我們就會親近而尊重。
二、誘生深入,激發情趣的“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每節課若能有一個誘生深入,激發情趣的導入,有益于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比如在七年級學習專題《狼》,教師問學生愿意與狼共舞嗎?孩子們都會很吃驚,因為他們從小受的教育一致認為狼是貪婪而又兇殘的。見孩子們發愣疑惑,此時不妨向他們闡述狼聰明、團結等一系列不廣為人知的優點,這一介紹不禁激起了孩子們對狼全面認知的欲望,于是一堂課在強烈求知欲的驅使下有聲有色開展開來。
三、互動生成教學,創設教學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與條件使之得以實驗。”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這種良好的氣氛可以讓學生除去畏懼,尤其是依賴的心理,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自主發表看法。那怎樣才能適時適地營造這樣的氛圍呢?(1)輔助以現代教學手段,如投影儀白板等教具,可讓學生有深刻的視覺、聽覺感知,同時還可節省時間。(2)師生互動。以往任務性教學僅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滿堂灌,或偶爾叫幾個同學回答僅有的幾個問題,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掌握效果不明顯。高效課堂應師生互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闡述過“效法自然的基本原理”,他認為:教學過程應當通過教師學生的各種活動,互動互促,導致師生在知識能力、人格上的發展,從而達到既定又變化的教學目標,其原理核心是“交流——互動”。互動不僅起到傳遞學習內容的作用,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獲得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機會。在這一環節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這過程中,交際雙方應是自由平等的,氣氛應是民主和諧的,整個活動的完成是合作互助的。有效的互動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智慧的啟迪,當然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活動及答案給出合理的評價及正確的引導。大量事實證明,互動合作學習能增強師生及生生之間的凝聚力,會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然而互動不是單純的“熱鬧”,許多公開課上,賽課老師將過程形式化,整個課堂學生們在預設的環節中表現十分活躍,師生配合十分默契,優美的語言、精彩的表演看似十分成功,實際上教學目標和過程都被理想化了,活動(由于是討論時間過短)也僅為了增強課堂氣氛,學生們很難真正提高語文能力。(3)善于提問。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會組織授課活動,而且還應根據不同文體設計關鍵問題,并善于把握問題的關鍵,引導學生理清解答問題的思路與要點規范思考,讓學生會把握問題要點及答題要點,爭取回答問題時做到正確而全面。(4)與學生生活結合。往往書本內容會與學生們學習生活距離較遠,差別較大,實則他們蘊含的道理卻是一致的,為吸引學生興趣,不妨從他們生活入手,這也可以啟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感悟語文。
四、作業的設計
減負不等于沒有作業,而貴在精。優質的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把握重點的能力,應包括答題和出題兩類。答題類主要是教師根據課堂內容設計的重點問題;出題類自然讓學生出題,主要是出閱讀題,給學生們一則語段,讓他們根據文體要素出題目,最好同時讓他們給出分值并說明每題答案如何給分,這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文體特點,也可以讓他們熟知每類題目的答題思路及要點,以便日后做好規范答題。
由此看來,想讓學生在減負下提高效率,情感、課堂教學形式和作業三者缺一不可。情感是前提,課堂教學形式是過程,作業是鞏固途徑,只有將這三者和諧運用,才可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實現學生學習“學習知識及方法——學會知識及方法——會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過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霍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