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生成”是伴隨著新課程實施而出現的新理念。它和“自主、合作”一起成為課改以來使用率最高的詞匯,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成為課堂上老師們不懈追求的境界。
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就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的時空里,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既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又包括教師和教材的互動、學生和教材的互動。
首先,沒有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就沒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影響,就沒有認識的完善、提高及情感的升華。因此,在課堂中我們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綻放精彩,收獲知識。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痹谡n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從而教師把學生領進精彩的問題空間。變教為學,變講為導,變學為思,促進發展;讓學生學會,讓學生會學,讓學生有進步,使學生有收獲。
還記得一次聽課,我的同事執教《端午的鴨蛋》一課,學生在提了幾個問題得到共同討論解決后,又有同學提出“囊螢映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么?當時老師并沒有直接作解釋,只是把問題又拋給了同學,等其他同學說出“形容讀書刻苦”的意思后,老師才問“請說出一個與之意思相近的成語?!鄙稹拌彵谕倒狻?,又有答“懸梁刺股”。但此時老師沒有讓同學直接解釋成語,而是讓他用動作來詮釋“懸梁刺股”。該學生略作思考后,先是一把抓住頭發往上一扯,眼睛一瞪;然后就豎起食指,對著臀部就扎了下去;笑聲轟然后,立刻有同學提出質疑,說食指扎的部位錯了,“股”在古漢語中該是“大腿”的意思,而不是“臀部”;這時仍有少數學生還在堅持認為是“臀部”,于是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回顧曾學過的《口技》一文“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中“股”的意思,學生才真正掌握“股”是“大腿”的意思。這樣,使得學生在互動質疑中不僅對該成語的理解由面到點,融會貫通;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進了精彩的問題空間,讓學生在參與互動中體驗了愉悅,收獲了知識。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教師與教材的深層次的互動就不可能產生能夠引領學生互動的精彩預設,就沒有課堂上適時巧妙的價值引領。因此只有讓教師成為課堂活動的“導演”,才能與學生共同演繹精彩課堂。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引領學生智慧地學習,無論教學方式的預設、課堂情境的營造,還是學生思維的點撥、課堂生成的把握……一刻也離不開教師這個“導演”。于漪老師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一個成功的“導演”在每堂課的開始,都要講究引入新課的設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組織一個“開場白”力求做到有味,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如我在教學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就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看他的童年是怎樣的?”教師的一句話就激發了學生互動參與的熱情。用不同方式的開場白,會使學生意興盎然,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課堂教學就會出現一個好的開端。
當然,人的思維活動常常就是由提出問題開始的,有疑問才能產生探索的欲望,引發解決難題的愿望,才能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動口、動腦、動手;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一個成功的“導演”更要講究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參與中解決疑難,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思考力去獲取知識,從而使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思考力。筆者曾拜讀了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的《故鄉》一文精彩課堂實錄,讓我真正學到了作為一個成功的“導演”的“導”的藝術。請看教學片斷:
(當學生在課堂中對課文中人物——迅哥兒,是不是魯迅這一點發生爭議時)
師:那么“我”究竟是不是魯迅呢?
生:《故鄉》中的“我”,《社戲》中的“我”,還有一些魯迅作品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魯迅?如果不是,為什么都很相似?
師:這問題提得好。這位同學把許多課文聯系起來了,想得很廣。那么你認為如何,我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生:不是。
師:什么理由?(生不能答,老師繼續啟發)你們知道魯迅寫的《孔乙己》嗎?
生:(齊)知道!
師:那里面的“我”是個酒店的小伙計,魯迅賣過酒嗎?
生:(齊)沒有!
師:所以這個“我”是作者在小說中所塑造的……
生:(接話)藝術形象!
師:小說的情節是可以虛——
生:(接話)虛構的!
師:你們真聰明!所以我們看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這作品的體裁是不是小說就行了。那么,《故鄉》中的“我”是不是魯迅自己呢?
生:(齊)不是。
師:為什么?
生:(齊)《故鄉》是一篇小說。
(接著錢老師又讓學生區別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我”,以及《社戲》中的“我”不同的原因)
從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錢老師成功地運用自己的智慧給予學生思維的點撥,引領學生解決疑難,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為新舊知識的有機聯系,新舊經驗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平臺,智慧的火花由此閃現,課堂精彩由此演繹!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互動學習的陣地,要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只有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才能應付自如,課堂才能綻放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