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作為數學教學第一線的工作者,要切實響應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領悟其中的精神:學生的健康發展才是最終目的,才是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如何讓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筆者在這里運用斯賓塞的一句話“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樂趣始于興趣,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粗淺談談個人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一、培養學生學會欣賞數學,感受數學之美
在應試教育灌輸下,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僅限于“它是一門必修課”“內容枯燥、乏味”等。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缺乏對數學深層次的追求。“數學,如果正確地看,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在素質教育下,倡導對數學美的追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數學教育的任務之一。旨在培養學生感受數學魅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美的欣賞能力,讓學生用欣賞美的態度來學數學,用數學。
現實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一種敬畏,是一種抵觸的心理,學習它僅僅是客觀原因居多。所以教師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心態上的恐懼,喚醒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遨游數學世界。在具體教學中,本人不斷的在授課中灌輸數學美學思想和數學思想方法等,以此吊起學生的胃口。例如:在講到相反數和絕對值的符號時,我會滲透數學的簡潔之美,如-4的相反數是4,絕對值是4,可寫成-(-4)=4,∣-4∣=4,通過對比,簡單的符號遠比中文要簡潔的多,好看的多。當然我也會因勢利導,要求學生的書寫和幾何證明同樣要簡潔,這樣才能體現思維的嚴謹性。再如:學生會背“絕對值是本身的數是非負數”,但遇到∣a∣=a,則a= ,老是有困難,對于符號學生總覺得抽象,看不出端倪,我教學生運用“中數互譯”,引導學生將數學符號一點點翻譯成中文,效果明顯。教師由表及里的闡述,學生猶如聽故事一般,自然而然情感慢慢得到升華,發自內心的對數學漸漸產生興趣。作為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中深藏的美學知識和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這不僅僅是學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熏陶,美的享受。
二、形式多變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熱情
形式上的改變有助于學生充滿新奇感,改善審美疲勞,只要老師能夠拿捏得好,能駕馭課堂,多點“花哨”的形式未嘗不可。例如座位的調整:開學初就幫學生制定好“一幫一,一對紅”的互助活動,學生自由選擇幫教對象,在數學課上,互助學生組成同桌,優生及時的幫助后進生排除課堂上的困難,共同進退。改變原有統一方向的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四或五人組合座位”;“環(圓)形式座位”等。讓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學生也能近距離接觸老師。再如遇到哪一節教學內容稍簡單的,鼓勵大家勇做小老師,由該學生執教。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始學生過于靦腆和缺乏自信,效果不明顯,但久而久之,學生底氣一點點足了,考慮的知識點也多了。最重要的是其余學生也饒有興趣的認真聽了。既放松了老師自己,更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自信心,何樂而不為?
三、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
以往學生進行交流活動主要是在課堂上,總的來說還是“紙上談兵”,到實際生活中卻不能把所學知識進行活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把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才能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才能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所以要帶領學生去更廣闊的現實中去學數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有了一種親身體驗的感受,自然精力旺盛。例如:在學習了怎樣利用標桿測旗桿的高度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校旗桿的測量。切身體會整個測量過程,事實上現實的操作要比單純的在本子上做幾道題要復雜的多,有意義的多。也應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四、寓做于樂的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是對學生完成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反饋。傳統的數學作業無非就是布置相應的幾道練習題,或發一張試卷。也不去考慮此作業是否有效,是否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應用意識。學生只會被無休止的作業“壓死”,毫無樂趣。例如:以前學習了圖形的旋轉后,要求學生回家完成一個三角形繞不同方向,旋轉不同角度后的四個作圖,交上來的作業潦草不堪,圖形畫的明顯大小不一這樣的錯誤也置之不理。面對這樣的窘況,經過反思后改變策略:融合以前學習的幾種變換和運動(對稱、翻折、平移、旋轉、放大或縮小),老師統一發紙,要求學生設計一副精美的圖案,畫的好還要張貼在后面的墻上供大家欣賞。此舉確實收到良好效果,有的學生還用不同顏色筆給圖形著色。改變原有單一,枯燥的作業形式,會更有意義。單純的畫,只被學生認為是作業,應付即可,更不會去反思作業是否合理。而后者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份即將上呈的作品,自然要花心思,精心制作,學生寓做于樂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再如雙休日作業是教師和學生都頭疼的一件事,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一份手抄報作為作業,內容可以是: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一周下來的易錯點、數學趣題等。要求是書寫工整清潔,內容有意義,版面具有新穎性,參考性強。學生自然勁頭十足,既完成了作業也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頗為受益。老師和學生達到共贏,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數學世界,必定要讓學生感到數學充滿“樂、趣、美、真”。作為年輕教師,我們還要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大膽嘗試,積極創新,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繼續奮斗。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