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從學生怕寫作文,應付作文談到要刺激學生的寫作情感和欲望,進而從“語言誘導”、“動手調味”、“競賽刺激”、“趣味吸引”、“評價激勵”五個方面論述了怎樣撥動學生寫作的情感和欲望。
【關鍵詞】作文教學情感趣味吸引評價激勵
“文章是心靈的軌跡,有旺盛的寫作熱情,有一吐為快的沖動感,一行行文字就會從火熱的心頭奔涌而出。”特級教師于漪是這樣說的。我深有同感。
據調查我們有不少中學生對作文麻木,對老師布置的作文,迫于無奈機械地應付,寫出來的文章如同僵尸一般,沒有活氣,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難以下“咽”。也難怪,學生心理猶如一潭死水,怎么能寫出熱情奔放、生動活潑的好文章呢?
情感和欲望,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最活躍、最現實、最直接的作用。好比“兒童對麥當勞、游戲機的著迷”一樣,因此,要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千方百計地刺激學生的寫作情感和欲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是這么說的:“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基于此,我們在寫作教學中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撥動學生寫作的情感和欲望。
一、語言誘導
面對命題,不少學生搜腸刮肚也擠不出幾句話來,只能信手涂鴉或生編硬造。而巴金卻是這樣解釋寫作的:“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所以,在我看來作為教師重要的不是命題,而是誘發學生的思維器官的亢奮和運行,消除害怕、厭倦、無奈乃至麻木的心理障礙。一次,我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文題:用三個形容詞概括你自己,并用三個事例形象地印證你這三個特點。開始學生大眼望小眼,接著無動于衷地坐著發呆。瞧這情形,我動了一下心思,作了一番導語:“不是常聽有些同學報怨沒人理解自己嗎?可今天我倒要問問你們,你自己可了解自己?誰能用心靈之鏡照照自己、描繪自己?”幾個膽大嘴快的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笑聲一浪接著一浪,其余同學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達到高潮,一番自描、他描之后,寫作的情欲便膨脹起來……
二、動手調味
練習寫說明文,是學生最感枯燥和乏味的項目。光靠理論指導,什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運用準確的語言、恰當的說明方法,研究清晰的說明順序等,學生是不會領情的。學生沒有寫作欲望,作文質量就沒有保證。我以為說明文寫作的前奏最有效的是讓學生進行手工創作。例如介紹建筑物,先讓學生實地考察,寫生畫畫、制作模型;介紹賀卡,先自己創作一張特色卡;介紹動植物,先觀察、動手解剖……這樣一來,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那種自我陶醉越調越濃,形成情感沖擊波越強。寫作的情緒也就被激發起來,枯燥乏味會變成津津有味。于是,文章不僅可以寫得頭頭是道,且會情有獨鐘。
三、競賽刺激
教師在作文教學活動中要盡量變換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消除單調感、枯燥感、疲勞感。例如:一分鐘演講、一句話新聞、一種見解、一串妙語的課前競賽。在作文指導課上開展圍繞中心看誰搜集素材多、題材新;獨具慧眼捕捉真情細節或放縱想象等競賽活動,激發了學生好勝競爭的心理,揭開了蒙住五彩繽紛的生活的面紗,喚起了同學們記憶中的表象,引導他們用眼睛去發掘生活中多層次的美,用理智去辨析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從而拓寬了思路,刺激了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施展才華。
四、趣味吸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學生喜歡寫贈言,如果教師有心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同學們寫得飽含情意,語言雋永、清新。這是平常作文中難得見到的。這就提醒了我們寫作訓練的范疇不應只局限于正統命題。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寫作的興趣點。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和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個好的命題就能打開寫作的閘門,讓學生的寫作欲望一下子沖出閘門滾滾而來。例如:同學姓名趣談;看無聲錄像構思故事人物對話,描寫人物心理;看圖作文,作文配插圖,“我的星期七”;接力作文“我是一朵云”等。
趣味性的文題容易激發學生作文的欲望,不用老師去“逼”,他自然就想寫,并且樂意去寫,使學生由憂慮的靜止心理,轉變為歡快、輕松、激動不已的心態,隨心所欲,不拘形式,不受限制地寫自己最關心、最樂意寫的人、事、物。只求真實、具體,有感而發,當然樂而為之。
五、評價激勵
贊美如陽光,人人不可少。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好評,學生中無一例外。尤其后進生更是“思賢若渴”。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贊許的目光,都會震撼他們的心靈,一種揚眉吐氣,與別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教師應意識到一個班級的學生盡管寫作水平參差不齊,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于基礎差的同學,我們要“沙里淘金”,為這些閃光點加油扇風,使其寫作的“星星之火”得到熊熊的燎燃,牽動起他們強烈寫作的情感和欲望。因此,對學生不成熟的習作,千萬不要求全責備,甚至專挑短處、諷刺挖苦。這將更加造成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厭惡的心理障礙。要賞識他們點滴的進步,即使是文章的缺點,也要用賞識性原則去點撥、啟發他們克服并力求改進。不要吝嗇贊美的話語,力求在充滿情與理的批語中使學生汲取勇氣和力量,受到感染和鼓舞,揚起希望的風帆。
(作者單位:江蘇省銅山縣茅村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