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傳統作文批改剝奪了學生修改作為的優先權,本文針對這種情況,從作文批改教學的理論價值、實踐意義以及教師在作文批改教學中的角色定位闡述筆者的理解和嘗試,以期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關鍵詞】作文批改口訣作文批改細則作文批改三步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語文的“半壁江山”之稱。而作文批改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教師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學生作文素養的體現,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改變傳統的作文批改模式,將評改作文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培養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支持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培養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這些都為我們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那就是,通過作文批改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學生批改作文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者本人,所以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作文批改的主體是誰,顯得尤其重要。傳統的作文批改都是老師精批細改,這種批改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教師的批改,只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遞,它剝奪了學生修改作文的優先權,使之不自覺地喪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動性,人為地養成了學生對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賴性。實際上,盡管教師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腳亂,卻收效甚微,多數學生在前一篇作文中出現的問題以后依舊照犯。
針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這些情況,筆者借鑒魏書生等教育家的經驗,采取各種形式的批改方法,將批改的權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批改的主人。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批改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制定批改標準
1.批改要領
筆者曾經在某教學雜志上看到“修改文章十查表”,現加以借鑒,提煉而成“作文批改口訣”,即“中心突出選材精,內容充實扣題緊,詳略得當表達佳,結構完整通達順,用詞標點皆準確”。作文批改之初,讓學生以接受式記憶下來,作為作文批改的綱領,牢記于心。
2.分項細化
根據“作文批改口訣”,在參考借鑒有關的可行性操作的基礎上,指定具體的批改細則,每項10分,滿分100分。
第一,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我將這一標準作為批改的最低要求,因為這一點每個學生都能看出來,比較簡單可行,容易激發學生的成功欲。
第二,找出錯別字。找出錯字,在原文上作上標記,并且寫到評語里,寫上正確的字。學生批改之后,我重點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學,讓粗心的學生也認真起來。每個錯別字扣1分,最多扣10分。
第三,修改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句下劃線并修改。每個病句扣兩分,最多扣至10分。
第四,檢查標點符號。著重檢查句號、問號、嘆號、引號的用法。發現一處明顯錯誤扣1分,扣分上限為10分,超過10處不再多扣。
第五,中心是否鮮明、突出。教師在作文指導的過程中,通過舉實例讓學生明白哪些文章中心突出,哪些文章主題不明、中心不突出,讓學生在批改中盡量能符合實際,多次鍛煉,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第六,選材是否精當。教師在學生批改的過程中,隨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相繼提出三點要求:學生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其中第一點是最根本的要求。
第七,結構是否符合要求。主要看作文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開頭、結尾是否做到龍頭鳳尾,過渡是否自然、伏筆照應是否巧妙合理。
第八,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文體要求。即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這幾種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中心確定之后,就要采用恰當的文體進行表達。即表達方式要為中心服務,什么地方記敘,什么地方議論都要恰當。
第九,語言是否簡練準確。此項主要指句與句之間是否連貫,遣詞造句是否準確、恰當。這項要求由批改人酌情扣分,不作具體的扣分規定。
第十,立足全文,整體把脈。看題目與內容是否相符,描寫是否生動形象,立意是否新穎深刻,主題能否統率材料等。
這十點基本按照由易到難的梯度設計,每次評改,從學生的作文實際出發,只提一條要求,力爭做到批改內容要單一、重點要突出,以便使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比較集中,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樣一輪訓練下來,學生就能從這十個方面寫出評語了。
(二)訓練實踐
在學生明確了作文修改的范圍和要求之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去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呢?筆者作了以下嘗試。采取多種批改方法,將批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確認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者,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師用示范作文啟發學生在比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并進行修改的訓練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經過教師修改后的學生優秀作文,也可以是作文選上與訓練目的有關的文章。示范法看似是老師的事,其實不然,它是將批改作文的主動權教給學生的一個必備環節。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范文,將“作文批改口訣”這樣抽象的要求轉化為學生頭腦中具體的感性認識,使其明白怎樣做才能達到這種“要求”,從而漸漸掌握寫作知識,知道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否則學生就會無章可循,亂改一氣。
2.自改法
自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照評分標準去修改自己的文章。看一下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語句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學生自批互改,是全體學生的參與,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3.互改法
互改法有同位互批,前后互批,小組互批等多種樣式。現以小組互批法為例作簡單闡述。小組互批法是指把學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四人一組,同學之間依據評改要求,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去互改作文,邊評邊改,交換意見,共同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這樣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把修改作文的優先權還給學生,并不是說教師對學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教師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導和指點,即由學生作文的唯一批改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法交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與技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是作文批改要求的制定者。在學生批改作文之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評改要求和操作細則,要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改什么。以便學生有章可循,不至于亂改一氣。
其次,教師是作文批改的示范者。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作文批改三步法”,教師可以在作文批改指導的過程中示范給學生:速讀文章,錯字病句不要漏;精讀文章,精批細改不含糊;泛讀文章,查遺補缺釀批語。教師要教給學生常用的修改符號,教師還要將評語的寫法示范給學生,提醒學生評語要對作文的內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當而準確的評價。評語要有針對性,主次要分明。還要引導學生寫好眉批和總批,告訴學生眉批要準確風趣,有針對性,總批要具體簡明,富有啟發性等。
最后,教師是作文批改教學的引導者。教師不僅要指點學生評改的步驟,同時,學生在批改習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不知道批語如何寫,錯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師要巡回加強指導,既解答學生遇到的各種繁雜的問題,又要及時指導好學生的批改。
實踐告訴我們,培養學生作文評改的能力和習慣,可以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和作文水平。當然,筆者提倡多種批改方法的運用,并不是要完全廢止精批細改。作為一種批改方法,它仍然有其特殊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中學烷基苯廠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