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并不寬裕,有些地方啟動的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撤并的主要目的是革除弊政、裁撤冗員;也是為了減少行政事業經費開支,省下錢來以便更好地實施科學發展觀的治國方略。然而,節約行政事業開支,僅僅依靠撤并機構,減裁人員經費是不夠的,還必須抓好行政事業經費的日常管理,減少損失浪費,提高獎金的使用效益。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從領導自身做起,堅持常抓不懈
應從領導自身做起,切實提高加強行政事業經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多年來,行政事業單位吃慣了“財政飯”,習慣于有錢敞開花,沒錢伸手要,擺闊氣、講排場、大手大腳,花錢隨便的現象普遍存在,損失浪費比較嚴重。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觀念不是很強,并沒有把加強行政事業經費管理當作頭等大事抓緊抓好,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往那樣大手大腳地過日子是不行的。搞好行政事業經費管理是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樹立良好形象,轉變機關作風的需要,也是反腐倡廉、加強廉政建設的客觀要求。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時候,都應大興節儉之風,克服鋪張浪費和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
二、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并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是加強行政事業經費管理的重要一環。否則,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必然會造成財務管理的混亂和開支失控的局面。行政事業單位除了認真貫徹國家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還必須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且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各項經費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辦公用品管理制度、經費開支審批制度等。二是單項的管理制度也不可缺少,如加強辦公費、電話費、招待費、差旅費、會議費、車輛維修費、燃料費、購置費、租賃費等管理制度。三是相關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車輛管理使用制度、辦公用品及水電管理制度、臨時用工管理制度等。只有從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約束機制,并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才能取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加強經費支出的計劃性,量入為出
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開支項目也隨之增多,大體可分為工資性的人員經費,維持日常辦公的公用經費及專項經費等。因此,要特別強化開支的計劃性,以便用較少的資金來保證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年初安排全年開支預算時,應遵循“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量入為出。首先是確保人員經費開支,其次是保證正常的辦公經費開支,然后再分輕重緩急來安排其它支出。
除了加強開支的計劃性,還必須強化經費開支的日常管理,切實加強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財務人員認真審核報銷,主要領導嚴格把關,堅決抵制不合理的支出。一是按照有關財務制度規定,嚴格經費支出審批制度。每一項開支,每筆支出,都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權限審批后才準予付諸實施。要特別管住較大開支項目的審批。如車輛更新購置、人員外出旅游考察、業務招待費、辦公用品等。二是切實完善財務報銷手續。每一筆開支必須具有合法的原始憑證,并附有附件、經辦人員、證明人員簽字等,否則不予核銷。杜絕虛開發票及一些不合規的支出,防止跑、冒、滴、漏現象發生。
四、開展財務分析、強化監督檢查、提高經費管理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就是以年度工作計劃和支出預算為依據,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開支特點,利用會計、統計和業務核算等信息資料,對一定時期的各項財務活動進行綜合分析與評估。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財務分析活動,檢查財務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經費支出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與措施,可以為單位領導決策提供參考;通過財務分析,公布財務收支情況,也會增加經費開支的透明度,增強理財的民主性,對節減開支、改進財務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都大有好處。
此外,應加強審計監督檢查,針對一些較大的開支項目和經費開支較集中的部門進行專門審計,借以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整章建制,進行整改。最大限度地發揮行政事業經費的使用效益,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雖有限但又有效的資金保證。
(作者單位:進賢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