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B是主管某行業管理工作的某省政府直屬副廳級機構,內設9個處室,機關在編人員41人;另有獨立核算的直屬單位10家,其中事業單位5家、企業5家,直屬單位在編人員963人。由于經濟轉軌、體制改革和經營不善等主客觀原因,NMB屬下實體基本上都陷入困境,主業經營急劇萎縮乃至停止,在編職工大量下崗,大部分處于等待“改制”過程中。面對如此“困難單位”,安排審計的目標及重點何在、從何入手?
帶著上述疑問,經過認真細致的審前調查,審計人員了解到,NMB機關財務管理比較規范,但是對直屬單位的財務疏于監管,既無專門的財務監管機構,也缺乏相關的財務監督制度,因此,審計組將重點放在對直屬單位的財務審查上,并重點關注待改制單位資產狀況。隨后的審計事實表明,直屬單位間財務水平良莠不齊,部分直屬單位財務管理比較混亂。鑒于被審計單位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困難,審計處理以促其整改和保障職工權益為側重點,提出加速推進制度改革等五條審計建議,直接促使其迅速出臺了《省××行業辦直屬單位財務管理與監督的實施辦法》等制度,為下一步發展和改制夯實財務基礎。下面僅就審計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與審計同仁做一些交流和探討:
關注細節
一次接送發現賬外小汽車
關注細節,發現疑點追查到底為審計組贏得了第一次突破。在對直屬T公司的審計過程中某次接送中該公司使用了一輛車牌號為贛M10×××的黑色小轎車。由于該車較新較高檔,留了個心眼的審計人員回來便翻查固定資產賬,沒有找到該車。再翻查費用賬,發現該車當年的路橋通行費和養路費繳費憑證。詢問T公司相關人員,答復說是從外單位借來的,但對借車的具體單位含糊其辭。審計人員認為此中存在疑點:如果是短期借用,不可能在T公司報銷路橋通行費和養路費;如果是長期借用如此高檔的新車,此中必定存在某種不尋常的關系。于是,審計人員并未罷手,而是繼續追查。經向車輛管理單位調查,發現該車登記戶主為T公司下屬SH公司。至此,T公司對隱匿資產的事實不再狡辯。原來,T公司采取兩邊互掛往來的方式,通過下屬SH公司購買小轎車,兩邊都未入固定資產賬。
關注資金走向
追根溯源發現賬外賬
翻開直屬S公司的銀行存款賬,基本戶年末余額30余萬元的紅字異常醒目,相關人員解釋為存在“未達款項”所致。審計人員仔細比對銀行對賬單發現,S公司存在多筆長期未達款項,大多為銀行已收(付)企業未收(付),最早的一筆為兩年前,可見并非真正的“未達款項”,很有可能是S公司故意不入賬。對此,S公司避重就輕的解釋為財務人員更換頻繁,漏記賬目所致。審計人員明白,資金走向往往最能發現事物的本質。通過仔細查找“未達款項”時間節點前后的資金憑證發現,多筆款項轉入“SP中心”賬戶?!癝P中心”是什么單位?S公司解釋為下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從事相關檢測業務。為何之前的匯報材料及財務報表等資料中沒有反映該中心的存在?繼續追查發現,“SP中心”雖經省編辦同意成立,但目前仍處于籌建期,并未開展任何業務,在編人員也只有1名。原來,是S公司采取收入不入賬等形式,以“SP中心”的名義設立賬外賬,主要用于在職人員工資及福利開支。
關注資產狀況
實地勘查揭露潛在損失
對于大部分NMB直屬單位來說,改制勢在必行,但財政下撥的改制資金非常有限,現有資產作為改制資金的主要來源,其存在狀況及可變現情況對于改制的順利完成意義重大,自然也成為審計組的關注重點。
初步審計發現,NMB屬下8家企事業單位賬面資產總額達1.912億元,但普遍存在以下情況:固定資產和存貨未定期進行盤點,期末未提減值準備和跌價準備;債權債務未按規定函證,應收款項未提壞賬準備;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無形資產等也未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雖然經驗告訴審計人員資產中可能存有大量水分,但是推斷不能代替證據,更無法量化數據。通過盤庫、實地調查等手段,審計人員發現由于大量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未及時清理長期掛賬、已毀損或無變現價值的存貨未及時調整賬面價值等原因造成賬面資產虛增。如S公司已房改的宿舍、已拆遷的房產、已報廢的車輛及已損毀的辦公用品長期掛賬594萬元;S公司賬面存貨969萬元,實際僅有255萬元。經初步估算,資產可變現價值約為3 062萬元,僅占賬面價值1.912億元的16%。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