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戰”亦稱“生物戰”,是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人工造成瘟疫的一種滅絕人性的罪行。“細菌戰”成為人類的公敵。1925年,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上,通過了《關于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世稱《日內瓦公約》。公約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細菌武器,并界定細菌戰“其行徑完全背離了科學和人類文明的準則,是反人類和反道德的。”
但是,一些霸權主義、軍國主義者為了侵略擴張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惡意使用細菌武器,對被侵略國家人民進行野蠻的屠殺和殘害。中國人民即是深受“細菌戰”禍害的國家之一。早在1935年至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曾先后在我國東北、廣州及南京等地建立制造細菌武器的專門機構,組建731細菌武器部隊,并于1940年至1942年在我國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過鼠疫和霍亂等病菌,攻擊重點在贛東北玉山機場周圍地區和浙贛鐵路沿線城鄉,以致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數十萬人死于疫病。1943年8月,侵華日軍又在山東西部與河北南部交界處的衛河兩岸,實施“十八秋”細菌戰,使該地區發生了一場來勢突然、迅猛的霍亂病疫,在極短的時間內橫掃幾十個縣域,僅兩個多月時間里,因霍亂病致死的人就達幾十萬之多。日軍細菌戰制造了一個嚴重的細菌污染區,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肉體和精神傷害,也給中日關系留下了百年傷痕。據目前資料統計,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死于疫病者不少于300萬人,細菌武器對人類的殘害由此可見一斑。對此,我們要有深刻的歷史認識和現實認識。
“二戰”后,國際上通常把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和核武器統稱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被禁止使用,但這卻被霸權主義者所漠視,屢屢用于各種野蠻的侵略戰爭。譬如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就使用細菌武器、越南戰爭中使用“橙劑”、在科索沃使用“貧鈾炸彈”,在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對伊戰爭,薩達姆被處死了,伊拉克被“民主”了,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有力證據至今卻沒有找到。極具諷刺的是美國自己已在兩次伊拉克戰爭中,使用了會給平民造成大規模傷害的“貧鈾炸彈”和“集束炸彈”,這是對國際公約的嚴重踐踏和破壞。
面對當今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要高舉正義、人道、和平的旗幟,扎實地進行日軍細菌戰的調查研究,并揭露日軍細菌戰的野蠻罪行,這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尊嚴。我國是日軍細菌戰受害最嚴重的國家,對于日軍細菌戰的歷史及其危害決不能漠然視之。重視和正視戰爭遺留問題,關注民眾的受害和痛苦,伸張民族正氣,從而,可以使人們痛感落后將要遭受的恥辱,并且有被毀滅的危險,激勵人們奮發努力,振興中華。同時,我們在世界人民面前高舉人道、正義、和平的旗幟,嚴厲譴責日軍實施細菌戰是嚴重違反《海牙條約》和《日內瓦公約》的反人道戰爭犯罪,具有國際影響和重大現實意義。尤其在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后,人們特別關注生物武器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和威脅。揭露戰時日軍對華進行大規模細菌戰的殘暴罪行,加深人們對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和核武器戰爭的認識,使人們更深切地體會人道、正義、和平價值的珍貴,對維護人類的未來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