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特魯門#8226;卡波特的傳記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我還一直沒有看影碟。其實之后又有一部卡波特的傳記片,叫做Infamous,據(jù)說拍得不錯,桑德拉#8226;布洛克還在里面演卡波特的女作家好友,格溫尼絲#8226;派特洛也在里面軋了一小角,可是終歸是沒有什么反響。題材撞車,晚出的那部總是比較倒霉。
卡波特的生平一再被搬上銀幕,因為他一直是個頗有爭議也頗富傳奇色彩的作家。文學(xué)才能之外,他跟美國上流社會交往頗深,其時尚中人的身份有時甚至超過他作為作家的名聲。他出入于派對、酒吧、餐廳、沙龍,《蒂凡尼早餐》就是這部分生活的結(jié)晶。而以中西部真實事件為題材的《冷血》花了他很多辛苦工作的時間,為了犒勞自己,書出版時他在紐約舉辦了一個“黑白舞會”,被稱為“世紀派對”,是當時媒體追逐的對象,也是人們至今難忘的社交盛事,不知道電影里是否有體現(xiàn)?
時為上世紀的1966年,卡波特要把派對搞成《了不起的蓋茲比》那種盛世氣派,一個夏天都在修改客人名單,而地點則在曼哈頓老牌的優(yōu)雅的廣場酒店(Plaza Hotel)。500人的客人中有歌星辛納特拉和他當時的年輕老婆米亞法羅,有作家諾曼梅勒、藝術(shù)家安迪#8226;沃霍爾、《華盛頓郵報》的女出版人 Katharine Graham,以及富翁、總統(tǒng)的女兒等,總之是各界名流云集,而沒被邀請的人很是不爽,他說自己請了500個朋友結(jié)果卻結(jié)了15000個敵人。
派對的設(shè)計靈感來自電影《窈窕淑女》中的一個場景,著裝都被要求黑白兩色,并帶面具——他邀請最有名的人,同時又不讓他們露臉,但是人們又能從特征上認出明星。餐桌的布置則用紅色調(diào),與黑白形成鮮明對比。實際上,關(guān)于這個派對的前前后后,一切細節(jié),有人寫了一本書,就叫做《世紀派對》(Party of the Century),這個派對也的確是那個時代紐約上流社會和美國流行文化與時尚的一個斷面史,美國世紀最高峰時刻的一個側(cè)影。為什么卡波特的題材這么吸引電影人?“世紀派對”至今還能出書,其實也是今天的美國人對昨日美好時光的一種懷舊,按該書作者的話來說,上個世紀60年代是“生活更燦爛,性也更性感”的時代(\"Life was more glamorous, and sex was sexier\"。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那之后,美國陷入“越戰(zhàn)”的泥潭,而卡波特的晚景也堪稱凄涼?!独溲分螅僖矝]寫出更好的作品。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他開始酗酒吸毒,1984年卡波特在他59歲時就去世了。
事實上,他在20世紀70年代以他所熟悉的上流社會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部小說Answered Prayers,1975年在Esquire雜志上發(fā)表了一個章節(jié),引起上流社會的不滿,上流社會的朋友紛紛棄他而去,而他也以毒以酒消愁,終于沒有完成這部很多人期待成為他最杰出作品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