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億元可以收買王璞?作為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創始人,身兼中國化學、中國軟件、粵高速、積成電子等公司的獨立董事,王璞對《董事會》直言,“做獨董我百分之百獨立,沒有人能左右我。你用什么辦法左右得了我?嚇唬還是收買?1億元還是10億?對我們這樣的人,他拿不出這種代價,拿出了也沒用。”
公心扼制非分之想
當國美電器引入貝恩資本時,貝恩要求其盡力確保自己提名的董事人選,否則國美需賠償24億,國美的獨董該如何決策?大股東黃光裕要收回增發的授權、罷免陳曉,作為獨董又該怎么做?獨董面對的是大股東、中小股東,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王璞看來,這些重大而艱難的決策面前,凸顯了獨董公心的重要。獨董要有責任感,任何決策的出發點都是為企業好,這是根本。比如說董事會定高管薪酬,為了企業好,就有可能給高管提高工資,這并非為了給內部人漲工資。“只要獨董有社會影響力、有公心,他本身就是一種威懾力,像原子彈一樣,大股東就不敢有非分之想。”
不過他指出,不要寄希望獨董解決所有的問題。“獨董主要解決什么問題?其一,獨董有他外界的視角和專業能力,在公司重大決策上充分發言,幫助董事會做出正確的決策,使董事會如虎添翼,這是最大的價值。其二,能夠多少保護小股東的利益,使得大股東不敢輕舉妄動。我都是投贊成票——比如有時候的投資決策,沒準事前一溝通,就不上會了。” 王璞笑言,“聯合國反對票,中國投幾次?假設美國代表大股東利益,中國代表小股東利益,他也不敢輕易說,咱投票吧。”
履職獨董多年,王璞最深的感悟是近年來對獨董職責的要求是越來越明確了,知道自己肩上擔子很重,要對自己所有的決策負責任,做錯事將來是要追究責任的。為此,在選擇任職公司時,他很慎重:選擇企業的經營者,要選對人。遇到邀請,王璞通常會考慮幾天,做些了解、判斷。有一次,他拒絕了一家企業的獨董任職邀請:他感覺對該企業的經營者沒把握,不熟,一看公司就類似資本運作,投機型,主營業務不突出,感覺心里不踏實。“不可能當時答復,他說娶你,你就嫁。選一個有意欺瞞你的,你不是等著被害嘛。”
不專業就會成花瓶
作為央企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軟件早在2009年就引入了EVA考核機制,領先于國資委要求一年,而這一考核辦法正是由王璞率先在董事會提出來的。他表示,對經理層給予很好的績效考核是董事會的關鍵職能之一。他并不否認自己及北大縱橫對EVA考核有深入研究,在這方面較有經驗,有志于在董事會多做這方面的工作。
中國早前的優秀人才標準是既紅又專,如果將“公心”比作獨董的“紅”,專業便是獨董的“專”。孔子曾曰:不學禮無以立。對此王璞坦言,獨董不專業無以立,而且獨董要善于溝通,促進董事之間相互啟發、共同追求進步。
曾經歷的一個投資項目決策讓他印象深刻。這一項目投資規模較大,當地政府比較重視,希望上市公司去投資,但這一領域并非企業的老本行,存在跨行業的相關風險。即便投資,對項目是絕對控股還是持股49%?這兩者顯然各有優劣。王璞坦言,董事會的決策尤其涉及到重大投資的時候,決策難度往往是較大的。
“董事會如何決策?需要的不是情感上的判斷,而是對整個企業運作的把握、很高的管理智慧。”王璞感慨道,“這個時候就需要獨董專業并且謹慎地決策。獨董不專業,就會被動地成為花瓶。我做獨董的風格,既追求開拓進取、創新,同時對不熟悉的領域、投機性的事項非常慎重。”
專業還能幫助公司獲得機制創新。在王璞一家任職的公司中,總經理的職務出現空缺,他和其他獨董推動了公司董事會采取公開選拔的機制——公司內外的人員都可以報名,經過職工代表、大股東等多方面的評估、選拔后,最后由董事會按照章程和治理機制聘任總經理。據悉,那次報名的人很多,突破了董事會幾個人選人的視野局限。
“這個很有意思。其實是董事會把選拔、任命總經理的權力變成了一種機制,采取了上市公司不多見的公開選拔,增加了透明度。董事會定公開選拔機制,這很科學,選出來的人相對而言是最棒的。”他說,自己參與了選聘方案的全過程,選聘機制的成功建立也是對獨董識人、選人能力的重大考驗。
長效激勵扭轉橡皮圖章
僅靠自身的道德約束和專業技能,就想保持完全的獨立事實上并不可能。一個淺顯的原因是,獨董的薪酬還是由上市公司發,干好干壞一個樣,基本上是旱澇保收,選聘也得看上市公司內部高管的偏好,這容易誘發其成為橡皮圖章。
王璞分析,獨董成為橡皮圖章的原因,一是公司不給權,二是不進行合理激勵。他認為,要加大對獨董的激勵,最主要的是機制合理,即將獨董的履職表現和企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真正促使獨董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如跟EVA掛鉤。
有評論認為應由第三方來發放薪酬,以增強獨董的獨立性,對此他直言“意義不大”。因為現在的薪酬多是幾萬,太少了,“如果是幾十萬、幾百萬,會有作用”。
他建議,可以突破現有做法給獨董期權,當年現金津貼為零。“當期為什么沒有呢?這些人都是兼職的,不給當期的也沒問題,不指望這養家糊口,因此對他們完全可以采取長效激勵機制,這樣價值會非常大。獨董就不會再做擺設,更不會做負面決定,而會積極、正面地履職,當家作主的感覺就出來了。這個制度的價值非常大,也是非常容易做的,只要相關部門出個規定就行了。”
為增加制約力度,他還建議,董事會獨董人數比例可以進一步加大,比如達到三分之二,內部董事盡量減少到比如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