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克在全球64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業務,感覺每個國家的情況、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中國人說的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以不變的追求創新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應對這種不同。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我們的要求,對在中國的未來我們是有信心的,很樂觀的。”
在一些外資跨國巨頭“抱怨”中國的投資環境之時,德國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柯祿唯(Karl-Ludwig Kley)直言對中國市場很樂觀、充滿信心,而這種信心來自公司的特色。默克集團是一家全球化的醫藥和化學企業,2009年總銷售額達77億歐元。這家起家于1668年的公司為德國公司盈利30強之一,2010年第二季度凈利潤 1.834億歐元。公司1995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目前默克家族持有集團70.3%股份,自由股東持有29.7%的股份,在全球擁有40000名員工。2010年10月11日,柯祿唯博士接受了《董事會》的專訪。
《董事會》:貴公司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有怎樣的發展?
柯祿唯:作為總部在德國的跨國公司,我們目前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亞洲。我們很重視亞洲市場,近年一直加大在亞洲的投資,包括展開在印度等國家的并購。此外,為了貼近客戶,我們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設立了實驗室。
我每年都會來中國幾次,中國是我們的重要市場(China is the key market for us)。1994年我們進入中國,并逐步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了代表處,隨后成立了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我們的產品很受中國市場歡迎,特別是作為重點在中國市場投放的默克珠光顏料和分析試劑。我們在中國也從事醫藥和液晶材料產品的業務活動。為了加強默克在中國的發展,2005年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采購辦公室。為給予客戶技術和應用上的支持,2007年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了松江基地。
我們打算明年在上海的張江建立一個新的液晶材料應用實驗室。作為世界最大的液晶原料、最先進的液晶技術供應商,我們不能錯過中國市場。并購也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策略之一,去年默克收購了蘇州泰珠科技發展技術公司,它是中國市場效果顏料兩大龍頭企業之一。目前,我們還在尋求與中國的科研院所各種形式的合作。我們已經和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展開了合作,模式是我們提供研發資金,供它們進行課題研究。未來可能會在中國的研究機構建立嵌入式的默克科研合作模式。
給你一組數字,很能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和發展迅猛。2010年,默克在中國的營業收入達3.25億歐元,其中制藥方面是1.75億,化工方面是1.5億,雇員超過1800人。3年前,營業收入低于1億,雇員200人。你看,這只是短短3年的發展而已。
《董事會》:貴公司在新興市場拓展時候遇到了哪些問題,其中哪些問題是新興市場共有的,哪些是中國特有的?
柯祿唯:默克在全球64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業務,感覺每個國家的情況、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中國人說的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以不變的追求創新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應對這種差異。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我們的要求,對在中國的未來我們是有信心的,很樂觀的。
談到經商環境的擔心,目前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保護主義正在抬頭。這種保護更多是對本土工業的保護。當各國說要重建本國工業的時候,我希望大家都審慎行事。要把握好平衡,世界貿易和國家產業發展之間的平衡。不要冒進。因為我相信,只有國際貿易和國際合作,才能真正讓每個國家受益。所以,如果有任何政策是為了推動本國工業的發展而排斥外資,當然是不好的——當然我個人在中國并沒有看到這種現象。
《董事會》:您提到創新,這應該是作為家族企業的默克集團走過332年、成為行業巨頭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司基業長青背后有哪些經驗值得給家族企業特別是中國的家族企業分享?
柯祿唯:公司成功的第一個原因在于持股近30%的公眾股東,正是有了他們的約束和監督,使我們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而是要關注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也只有這樣,默克的股票才能得到高價值的投資者的關注。
第二個是勇于創新,勇于改變,這是公司骨子里面的一種精神。我們將創新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產品質量。在制藥化工行業,很多公司來來去去非???,默克一直在持續發展:我們與時俱進地調整產業和結構。為什么說默克敢于改變?2000年到2003年,我們的營業收入不錯,一直增長,為什么2004年突然下降?因為我們開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把一些低增長、低效的資產剝離出去。現在制藥業是從傳統的制藥到生物制藥、生命科學產品轉變。我們做三件事來迎接這種轉變。一是理解將來技術的發展方向,二是,了解顧客所需,以顧客為中心。如果你在半夜叫醒默克任何一個員工,問他默克最關注什么,他可以在沒睡醒的狀態下告訴你,顧客是第一位的(笑)。三是,了解市場情況,知道哪些市場在上升,哪些市場在走下坡路。對默克來說,可持續性發展或說持續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改變。
第三個重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現在默克家族的150名持股人通過伊.默克公司持有默克70.3%的股份,默克家族的成員沒有人在默克公司管理層任職,他們身處監事會。在伊.默克公司選擇了4名家族成員代表,其中一名就是我,代表150多人,參與公司管理層。默克的9名監事,不是家族選的,而是公眾股東選的。默克家族相當于收養我,把我當侄子來培養,讓我成為他們家族的合伙人,我更多負責運營:雖然我不是血緣上的家族成員。這是很獨特的。默克家族也花了很多精力培養家族成員,以便日后成為監事。默克家族的這種做法很有趣。我個人認為,對于中國家族企業的繼承,默克家族值得作為個案研究。
還有些原因。我們追求創新、高質量產品,但是,如果沒有好的人才是做不到的,我們希望員工喜歡公司,愿意貢獻他們的力量,把公司當作他們的家,我們把員工當作家人。
在企業價值觀上,我們奉行長期價值,這其實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不簡單關注短期的利潤,不想今天富有而明天失落,我們現在要為未來做準備,未雨綢繆。正如人有生老病死,公司要提前為后面的路做好鋪墊。如果現在把公司賣了,默克家族會變得非常有錢,很多公司等著要收購默克,為什么我們沒有出售?我們的目光不是關注短期的利益,要做的是一個好的、長期的世界級的企業。所以我們公司是絕對不賣的(笑)。
《董事會》:近年來,外企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新的情況乃至困難,有評論認為與中國的法律環境有關。您對中國的法律環境特別是經濟方面的法律環境有何體會?
柯祿唯:我個人是法學博士。這里,我更多從個人的視角談這個問題。中國的經濟法律監管體系,個人覺得,不太成熟。我們希望中國的法律體系是穩定的。穩定意味程序是清楚的、公正的,尤其是專利保護和所有權方面,希望法律更加公正、清楚。
我之前看了歐盟商會的一篇文章,談到中國的經商環境、法律體系,文章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平等和公正,就是說法律的適用不僅是保護本土公司,更應該保護所有的公司包括外資,不能說是中國的公司就給過分的傾斜。在公平和公正上,希望中國能有進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