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在不斷總結和運用自身建設勝利和挫折正反兩方面經驗,同時借鑒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執政黨建設的六點基本經驗。六點基本經驗是一個密不可分而各有側重的有機整體,具有豐富的內涵。六點經驗是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的集中體現和深化發展,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
關鍵詞:執政黨;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7-0001-03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六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以來取得的寶貴經驗,這六點基本經驗是我們黨對建國以來黨的建設基本經驗的一次系統歸納。在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總結和梳理執政黨建設的寶貴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對于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必然意義重大。
一、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形成的歷史必然性
黨執政以來,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課題,不斷總結自身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同時借鑒世界上一些無產階級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在長期的執政實踐中探索形成了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
(一)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是在總結黨自身建設勝利和挫折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黨的建設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法寶。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把黨的建設同統一戰線、武裝斗爭一起看作是革命取得成功的法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建設。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黨發起了“三反”運動,懲治了宋德貴、劉青山、張子善等腐敗分子,純潔了國家機關,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強調要堅決貫徹民主集中制,加強批評與自我批評,加強黨內監督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所有這些都是黨建設上的重點。1956年黨的八大對黨的建設作出詳細部署,1957年黨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然而“文革”時期,黨的建設遭受重大挫折:黨內斗爭不斷,黨組織渙散;個人專斷、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受到嚴重削弱;個人崇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甚囂塵上;黨的宗旨拋之腦后;等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也揭開了黨的建設的新篇章。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黨的建設的經驗,在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中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進行了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方面的建設,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命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入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顯著,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得以扎實推進。
回顧黨執政以來黨的建設歷程不難看出,黨的建設既有讓人感奮的成功之處,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重大失誤。前車之鑒,挫折與失敗使我們黨從中汲取寶貴的教訓,六點基本經驗的提出與黨分析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是分不開的。
(二)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是在借鑒世界上其他政黨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后,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列寧時期,俄共還是十分注重執政黨的建設。列寧就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提出許多寶貴的見解,如他首次提出要在思想上加強黨的建設。他強調要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他諄諄告誡黨員干部千萬不能脫離群眾。他逝世前講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防止“人民公仆”蛻變為“人民的主人”,如何加強對黨和國家權力的監督。1922年召開的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特別作出規定,要求對黨的干部“個人發財企圖必須無情地加以制止”,絕不允許把入黨看作向人民謀取地位、待遇的手段。然而,從斯大林時期開始,黨的建設受到忽略,“人民公仆”發生了蛻變,徹底淪為“既得利益集團”。蘇聯解體之前,蘇共內部危機重重:權力高度集中,民主集中制遭到踐踏;體制機制不健全,執政黨缺乏有效監督;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暮氣沉沉;組織渙散,軟弱無力;與民爭利,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東歐涌現了眾多的無產階級政權,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的共產黨紛紛成為執政黨。這些國家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與蘇聯非常類似,從建立起就以高度集權為特點,黨內民主不夠健全,官僚主義、個人主義、家長制、終身制、特權現象相當普遍,黨的自身建設有名無實。如在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大搞獨裁,他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成了主宰一切的絕對權威。其他領導人對他必須俯首帖耳、恭敬從命。不聽話,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就被解除職務。在國內、國際重大問題上,都是一人說了算。他還迷戀個人迷信,走到哪里,都要組織群眾的盛大、隆重的歡迎。群眾必須提前幾個小時到場,即使風吹雨淋、烈日暴曬也要參加。甚至當著眾人的面還要高呼“萬歲”,這種狀況持續了近20年時間。
蘇聯、東歐共產黨執政以來,長期忽視自身建設,居功自傲,積重難返,逐漸脫離人民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背離人民群眾的結果是這些國家的共產黨最終被人民所拋棄,從而喪失了執政地位,其結果是慘痛的,其教訓是深刻的。蘇東巨變提供了反面教材,也為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
二、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的豐富內涵
《決定》高度總結了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六點經驗,即“六堅持”: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六點經驗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既強調了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方向路線、動力活力、根本宗旨和核心價值等,又涵蓋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等黨建各個方面,是一個密不可分而各有側重的有機整體。
第一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根本。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理論上建黨是黨先進性的具體體現,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列寧特別強調理論上建黨,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是以先進理論為指導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同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指出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這是毛澤東建黨思想的顯著特點。
第二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方向。黨的建設必須服從和服務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只有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結合起來,做到偉大工程圍繞偉大事業來推進,黨的建設才能找準立足點和著力點,才不致于迷失前進方向。
黨的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完善了這條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進程中,必須確保全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風險,都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為強國之路,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第三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主線。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概念,這無疑抓住了黨的建設的關鍵。黨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偉大工程,既要統籌兼顧、防止顧此失彼,又要突出重點、抓住要害。實事證明,只有把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和靈魂貫穿于黨的建設始終,黨才能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才能永葆先進性并帶領人民群眾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第四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無產階級政黨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辦好事,惟其如此,才能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當前,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第五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動力。創新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只有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堅持與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黨才能永葆蓬勃生機和創造活力。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作出新概括,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六條基本經驗側重講的是執政黨建設的保證。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要堅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肅黨的紀律。要從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加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
三、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的集中體現和深化發展
《決定》概括了我們黨自執政以來在加強自身建設的過程中取得的六點基本經驗,把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進行集中歸納概括,這在我們黨的重要文件中尚屬首次。這些基本經驗,既是對過去黨的自身建設基本經驗的全面概括,又深化發展了以往的提法,為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增添了新的內容。
(一)六點基本經驗是我們黨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取得經驗的全面總結。黨的建設是常抓不懈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花大氣力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并取得了不少基本經驗。黨的建設進程中究竟獲得哪些基本經驗,我們黨的許多重要會議雖然對黨的建設作過諸多闡述,但是對黨建的基本經驗均沒有系統總結過。《決定》用單獨章節首次對此作一總結概括。通覽這六點經驗不難發現,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并不是第一次出現,而是在以往黨的重要文件中提出過,散見于其他文件中。如關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我們黨多次作了闡述。關于堅持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黨的十六大報告就已經提出過,十七大再次作出重申。關于堅持把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都有明確說明。所不同的是,這些表述以往并沒有被視為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決定》梳理過去黨建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了這六點經驗。因此說這些經驗是我們黨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取得經驗的一次全面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二)六點基本經驗是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的深化發展。如前所述,全會提出的六點經驗絕大多數并非首次出現,但是這次的表述更全面、更具體,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進一步深化發展了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如關于思想理論建設這一提法最早見于黨的十六大報告,報告指出,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提高,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思想保證。必須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的創新。此次全會對思想理論建設的闡述又有新突破。全會強調指出,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這樣的表達,無疑更加突出了思想理論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關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會提出,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執政黨建設的根本任務,這比以往的提法又進了一步。關于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作過簡短敘述,報告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決定了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全會在此基礎上又作詳細的補充。指出,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全會還第一次提出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與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黨的建設必須僅僅圍繞和服務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由此可見,全會大大發展了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理論。
四、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
六點基本經驗是我們黨執政60年來取得的經驗總結,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和智慧,它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
六點基本經驗體現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就共產黨執政規律而言,六點經驗對共產黨執政規律進行了再次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觀點,這些觀點包括:必須加強黨的建設并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使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必須以改革創新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強黨的生機活力;必須從嚴治黨,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就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而言,這些基本經驗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作出了進一步回答,包括:在發展道路上,強調要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根本任務上,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發展動力上,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在戰略部署上,強調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強調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并堅持以人為本,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而言,這些基本經驗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目的、主體、動力等均作出進一步說明。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這些基本經驗的重要作用,倍加重視、倍加珍惜,持之以恒地堅持這些基本經驗。
《決定》提出的六點基本經驗是我們黨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過程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黨的建設基本經驗的嶄新概括,深化發展了黨的建設理論。然而,實踐沒有止境,理論也就沒有止境。新的實踐需要新的理論為指導,我們必須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會層出不窮,這必然要求我們以新的思想觀點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只有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豐富發展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并帶領人民群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