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是與青少年事務有關的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光榮使命,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基于當前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存在不足和缺陷,從完善和構建新的青少年維權機制出發,提出了幾點建議,力求對當代青少年權益進行全方位地維護。
關鍵詞:共青團;青少年維權;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C931.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7-0084-02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方略地實施,青少年維權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法律的確認,且已形成由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團體和司法機構在內的多維一體的青少年維權工作體系,營造了全社會加大青少年維權工作力度與青少年自身積極維權相結合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社會還是青少年自身,在維護青少年權益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和阻礙,制約著青少年維權工作的深入開展,并影響著青少年維權工作的社會效果。
一、當前青少年維權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青少年保護發展性法律的立法滯后
法律制度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具有滯后性,使得我國對青少年的保護發展性法律立法調研及其相關工作較之社會的發展變革有滯后傾向,另外,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系統的由國家立法機構制定的調整關于青少年健康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已有的一些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制度原則性較強,對執法主體、責任主體、監督主體等未作詳細、明確規定,缺乏可操作性。
(二)固有偏見造成對青少年權益維護認識的誤區
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青少年歷來被當做被管束和被動地受保護的對象,長期忽視青少年在自身維權中的主體作用。現在社會對外界、對青少年權益維護存在的問題有了清醒和深刻地認識,并且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但對青少年自身維權意識和行為的不足認識不夠深刻,尤其是家庭和學校還沒有真正從思想根源上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些家長和老師對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持抵觸態度或情緒,并提出異議,這些都反映出重申加強青少年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由于傳統家庭和學校教育方式、觀念和內容的影響,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關注法律的教育和維權、防范的方法手段的傳授,現在的青少年普遍缺乏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不知道自身享有哪些權益,不知道如何維權,更甚者不敢維權,如果發生了侵權,就將責任推向社會和他人,而沒有從青少年自身的維權意識和能力上尋找癥結,更沒有從家庭和學校教育培養方式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上挖掘原因。這些固有的傳統偏見對青少年維權機制的探尋都有一定影響。
(三)青少年維權部門權責存在片面性
由于我國政府部門條塊設置和管理的現實,青少年權益維護的執行單位也隨之呈現分割狀態,相關部門各管一塊,條塊現狀的存在,使得青少年權益遭受侵害時,不是條條塊塊都管,就是條條塊塊都不管,要不就是管不全,存在空缺和漏洞。現如今,不少青少年維權的統籌協調工作難有突破,維權資源出現閑置或者浪費,相關部門或機構的不作為或亂作為,其背后往往都存在著“利益部門化”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頑疾。這個頑疾導致青少年維權部門職責的片面性成為必然,而承擔損害后果的往往成為應當全面接受保護的青少年們。
(四)青少年維權觀念亟待改變和加強
在開展青少年維權工作時,政府和社會主要關注的是青少年權益受侵害的具體案件,往往從青少年受侵害具體案件的現場識別,青少年的抵抗,以及青少年受害后的法律追究和民事補償等方面來具體組織和開展青少年維權工作。例如,教育和指導青少年如何與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如何防止不法侵害和減少人身侵害和財產損失,以及侵害事件發生后青少年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制裁侵害者和獲得經濟補償,這些方面的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但更多的只是關注具體微觀的侵害案件及事實,而對宏觀整體上的青少年維權關心不夠,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
二、完善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的建議
如何優化配置青少年維權資源,整合維權機構權責,核心的問題在于青少年維權機制的調整和優化完善。而這種調整與優化不是一種表面文章,而是應當系統、整體、宏觀地完善,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改革。當前,嚴峻的青少年維權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在維權工作理念變革的基礎上,整合政府部門的條塊資源和機構,在充足物力、財力、人力的支持下,構建一個以共青團組織為主導,家庭、學校、社區、社會團體等組成的多維網絡化保護系統,這個系統具有信息收集、反饋、預警功能,有明確的分工,更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協調功能,從而真正實現青少年維權工作的全面監測和快速行動。
(一)繼續完善以共青團組織為主體,學校,家庭為依托,建立青少年維權網絡體系
為了使維護青少年正當權益落到實處,應繼續完善基層共青團組織,社區和學校、家庭構成的維權網絡體系。共青團組織可以成立專門的青少年維權工作機構,并以社區、家庭、學校為基本依托,實施青少年權益的分級維護和管理;形成區級——街道社區——學校兩級管理、三級網絡的區域。共青團協助政府維護青少年權益的雛形,逐步完善保護性、管理性和服務性為一體的立體實踐維權體系。
(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構建面向青少年的法制保障體系
當前,有效降低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青少年侵權事件發生,首當其沖的是要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自護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自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因此,更應注重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教育的廣泛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文化課學習與法律知識滲透、結合。二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普法活動。三是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因材施教。四是積極開展自護教育,引導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防范侵害。采取自護培訓、專家授課、錄像觀摩、模擬情景訓練等教學形式,組織廣大青少年深入學習預警報警知識、自衛防范知識、心理素質訓練、自救互救知識、避險逃生知識等,使他們初步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三)建立健全上下組織相互結合的協調機制
青少年維權事務分散在政府多個部門,要管理和處理好各種青少年維權事務,必須要建立一個省、市、縣三級的青少年維權事務協調機構。協調機構要有政府分管青少年維權工作的領導和共青團領導擔任協調機構的領導,由涉及青少年事務的有關部門、共青團組織部門的負責參加。協調機構設常設辦事機構,處理日常工作。協調機構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制定工作制度,定期對青少年維權事務進行分析和檢討,定期對青少年維權事務進行督導,使青少年維權事務真正落到實處。
(四)建立健全青少年維權信息收集和反饋機制
對涉及青少年權益事件的信息,各級共青團組織或其他政府部門的主辦人員在接到青少年咨詢、投訴的第一時間應及時按信息類別、復雜程度等進行分類登記,并遵循青少年維權工作規定流程、時限、責任作出明確處理。另外,根據各單位職責的不同,由青少年維權協調機構對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范圍以及權限,將所有青少年維權信息及時分發處理,并及時向政府分管青少年維權事務領導匯報,涉及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另外各部門在作出解答和處理后,及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咨詢人或維權申請人,并對咨詢人或投訴人進行回訪,將回訪的情況及當事人的滿意度反饋給青少年維權機構。
(五)建立健全青少年維權保障機制
青少年維權事務是政府的公共事務,以共青團組織為主導承擔青少年維權事務,則要求建立健全保障機制。保障機制是確保青少年維權機構能夠順利完成維權的重要一環。保障機制包括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和人員保障。組織保障如前述可以建立由政府主管領導擔任負責人的協調機構,并要求各級團組織和相關部門提高重視程度,加強責任心,提高青少年維權能力;經費保障是承接青少年維權事務的基本要素。政府應當將青少年維權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向青少年維權組織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另外各級團組織可以大力發展志愿者服務,通過志愿者服務網絡來提供青少年維權的人員保障。
參考文獻:
[1]侯明廷.青少年調查的六大發現[J].大市場(廣告導報),2006,(11):105-106.
[2]張必清,陳李芬.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分析與對策建議[J].昆明大學學報,2007,(18):77-80.
[3]陳彥君.新形勢下增強青少年德育的思考[J].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6):33-34.
[4]曲陽所.探索建立青少年維權工作長效機制[J].工商行政管理,2007,(10):70-71.
[5]譚可為.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J].法制與經濟,2009,(10):5-6.
[6]曹文慧.構建和諧社會與青少年犯罪預防[J].武警學院學報,2005,(04):68-72.
[7]符策良.共青團組織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務的研究[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04).54-59.
[8]孫曄.代表委員建議:共青團應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N].中國青年日報,2008,(03).
[9]共青團中央辦公廳文件,中青辦發[2007]9號《關于印發“青少年維權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2007.
[10]共青團中央辦公廳,《2010共青團權益工作要點》.共青團權益工作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