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已在國際社會達成共識,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好社會環境。“綠色信貸”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理念,是順應可持續發展浪潮而產生的。本文運用SWOT 矩陣分析方法,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所面臨的機遇和威脅及自身具備的優勢和不足,指出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扭轉型戰略選擇,并提出了實施該戰略的一系列舉措,為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綠色信貸;SWOT;戰略選擇
Abstract:The strategy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reached consensus. To pract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our society. “Green Credit” which follows the wa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new idea in China. In this paper,SWOT matrix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rocess of practicing Green Credit. Through our analysis,we think that Reverse-Strategy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and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strategy,a series strategic initiative has been proposed as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Green Credit,SWOT analysis,strategy selection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0)07-0069-04
隨著履行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我國商業銀行開始認識到環境和社會風險問題對自身信貸資產安全和銀行聲譽的重要性,通過信貸杠桿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已成為各界的共識。2007 年7 月,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提出以“綠色信貸”機制為主要措施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這一舉措標志著“綠色信貸”政策的創立與推行。之后,銀監會相繼于2007年7月和11月又發布了《關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風險的通知》和《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各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配合環保部門,認真執行國家控制“兩高”項目的產業政策,我國綠色信貸制度初步形成。
一、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研究現狀

綠色信貸不僅是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經濟手段,同時也是行政和法律手段的重要補充。國內研究者們對綠色信貸的研究始于最近幾年。陳雁(2008)分析了綠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闡述了綠色信貸對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并對當前我國銀行業在推行綠色信貸、增強銀行執行力時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張燕姣(2008)指出作為綠色信貸的實踐者,商業銀行應深刻認識綠色信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要求商業銀行將綠色信貸作為重要戰略思想長期堅持下去。李東衛(2009)指出了我國現行“綠色信貸”機制存在的諸多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的建議。馬萍(2009)分析了綠色信貸的戰略地位、實施現狀及存在問題,強調商業銀行要承擔社會責任,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動綠色信貸全面展開。龔劍(2008)從赤道原則入手,討論了赤道原則在中國的實踐—綠色信貸產生的國際和國內背景,指出綠色信貸的實施不僅有利于解決環境保護問題,而且能夠促進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于飛(2008)指出我國環境整體形勢嚴峻,污染企業關停給銀行帶來的信貸風險加大,推行綠色信貸有助于商業銀行管理環境風險,綠色信貸已是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我國學者對綠色信貸制度的關注和研究是近幾年才展開的,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對國內綠色信貸制度實施狀況及國外綠色信貸制度發展狀況的簡單介紹和分析,系統性明顯不足。本文立足于戰略管理的視角,運用SWOT分析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戰略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這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制訂綠色信貸發展戰略,必須認真分析外部環境和組織內部資源,發現機會和威脅,識別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為戰略選擇提供決策依據。
二、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的SWOT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的優勢(Strengths)
1. 我國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項業務迅速提升,經營管理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也得到加強。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一批管理水平較高、效益較好的銀行已經分別在境內外上市,這些都為我國綠色信貸實施提供了實力保障。
2. 我國商業銀行機構布局較完善,多年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理念的普及,提高了客戶管理水平。在業務發展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擁有比較穩定的客戶群體。這些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通過更多渠道了解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開發和推廣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3. 鑒于本土優勢,相對于外資銀行我國商業銀行更加了解國內環保法律法規,有更多渠道了解環保信息。面對環保政策模糊以及地方保護主義時,我國商業銀行比較易于與地方政府溝通,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損害。
4. 在長期金融實踐中,我國商業銀行積累了豐富實用的風險管理經驗,有著更多針對我國企業的實用的風險調查、控制、管理和處置措施。
(二)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的劣勢(Weaknesses)
1. 各銀行缺乏綠色信貸的專門人員、機制及制度,信貸人員對環保政策法規了解較少,現有的人才結構無法滿足綠色信貸項目實施和環境風險評估的需求,這嚴重制約了綠色信貸的深入開展。此外,缺少推進綠色信貸的激勵機制,缺乏對于環保企業的經濟扶持政策,對于環境保護做得好或從事有利于環境行為的企業,如新能源、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的企業,銀行缺乏有激勵性的經濟政策。
2.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標準多為綜合性、原則性的,缺少具體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和環境風險評級標準,商業銀行難以制定相關的監管措施及內部實施細則,而且目前各大銀行只是依照央行的綠色信貸發放原則自主地理解與執行,同時各大銀行都有各自的信貸審核標準,甚至同一個銀行系統的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標準,這也給綠色信貸標準的統一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 我國商業銀行缺乏綠色信貸相關的專業技術、產品和服務,在項目技術可行性、節能量測算、節能行業政策及技術標準確定等方面還不熟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則更加缺乏。如我國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開展能效項目的某些商業銀行,在對項目技術可行性的判斷上,很大程度仍依賴于國際金融公司技術團隊提供的合格技術認定。
4.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對自身應當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了解不深,重視不夠,在對環境保護以及社會責任等問題的認識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到位的現象。對于綠色信貸工作,普遍將其看成是一種公益性活動或政策響應活動,而非核心商業元素。在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影響下,某些銀行仍然對鋼鐵、電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趨之若鶩。另外,我國的商業銀行還缺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更沒有把銀行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商業銀行經營觀念相對狹隘和落后。
(三)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的機遇(Opportunity)
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的機遇,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 中國綠色信貸市場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孕育著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機。中國商業銀行目前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不僅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還可以帶動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轉型。比如,綠色信貸作為一項全新的業務,客觀要求商業銀行創新業務運作模式、金融產品服務和風險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進中國的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提升。
2. 可持續發展理念已在國際上盛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日益頻繁,這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提供了更多學習、合作的機會。當前,我國環境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環境執法力度有所加強、全社會環境意識和參與程度明顯提高、市場機制也開始進入環境領域,這些為我國綠色信貸發展提供了宏觀需求和有利的環境。
(四)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戰略實施的威脅(Threats)
1. 國際金融同業競爭。目前搶灘大陸的國際商業銀行都已經實施綠色信貸多年,有著豐富的項目操作管理經驗,是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目標客戶的有力爭奪者。
2. 地方保護主義的排斥。促進投資時期,地方保護主義和唯GDP主義對“雙高”企業大開綠燈,對綠色信貸項目構成不正當競爭;地方經濟發展觀與綠色信貸理念存在較大差距,執行綠色信貸政策受到地方政府干擾。在GDP發展觀占主導地位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注重經濟發展指標,較少關注能耗和污染指標。在對銀行信貸的引導上,只要是能夠創造GDP和就業機會的企業,就要求銀行給予支持。
3. 節能環保存在技術不確定性。大量新的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但其實際效果還有待市場驗證,而商業銀行客戶開發和應用新技術的風險,可能導致客戶的經營和銀行的信貸產生嚴重經濟損失。
4. 趨嚴的環保政策,使相關市場主體面臨更大環境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提出了要求。在綠色理念深入人心、客戶環保憂患意識增強的背景下,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投資、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趨勢對金融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國商業銀行若不根據環境變化及時發展綠色金融,將面臨客戶流失、市場份額降低的風險。
三、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的戰略選擇
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機遇、威脅、優勢、劣勢的分析,為商業銀行戰略選擇提供了基礎。SWOT矩陣為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戰略提供了發展型戰略、扭轉戰略、多元化戰略、防御戰略四種戰略選擇(如圖1)。
具體如下:(1)機遇—優勢(OS):充分發揮銀行內部優勢,抓住發展契機,加強與政府合作,加大綠色信貸的營銷。(2)機遇—劣勢(OW):主要是利用外部機遇來消除銀行自身弱點:首要選擇是加大與環保機構的合作,構建銀行的綠色審批機制,成立綠色信貸相關部門,再則是加大綠色信貸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3)威脅—優勢(TS):利用內部優勢,避免或減輕外部環境劣勢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積極與國外赤道銀行合作,借鑒國外先進的綠色信貸經驗,同時也要督促地方環保法律的落實,再則就是降低因環保技術的不確定性帶來的信貸風險。(4)威脅—劣勢(TW):減少內部劣勢同時回避外部環境威脅,有選擇地進入綠色信貸市場,逐步積累綠色項目的實施經驗。
從我國商業銀行SWOT矩陣內部條件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在資金、管理水平、機構布局、客戶資源、環保信息獲取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是關于綠色信貸,我國從2007年才開始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于國外。直到2010年,我國正在實踐國際通行綠色信貸準則——赤道原則的銀行只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銀行(2008年加入)。從我國實施綠色信貸的劣勢來看,由于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上相對缺乏,并且銀行內部缺乏實施綠色信貸的專業人員,銀行對實施綠色信貸的激勵也不夠,企業文化相對匱乏。最核心的是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的標準上沒有具體化。因此,從內部條件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的時候,優勢是相對于外資銀行而言的,具有本土化的優勢。但是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大多數銀行沒有實施綠色信貸的經驗,銀行自身實施綠色信貸的準備不足,并且我國商業銀行對綠色信貸的了解和熟悉剛剛開始。而外資銀行有很多在綠色信貸的實施上執行的是國際通行的標準——赤道原則,并且具有很豐富的實施經驗。可見,不論是與外資銀行相比還是具體的實踐上,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上劣勢明顯大于優勢。我國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實施上面對的是一個劣勢內部條件。
從外部條件來看,我國加入WTO以后,中國銀行業已經對外開放,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外資銀行的同業競爭,國內部分地方會存在保護主義,諸多新的環保技術有待驗證,銀行客戶需求在不斷變化;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綠色信貸已經成為或者即將成為信貸業務的主流。從國內來看,經濟發展相對平穩,并且綠色信貸也是國家支持和提倡的,我國商業銀行必然會得到國家以及世界先進銀行的幫助。再有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以后,能夠加強中國商業銀行在國內和國際上企業的綠色形象,為我國商業銀行走出國門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并且這些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方向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從外部條件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對于機遇和威脅而言,我國商業銀行面對的是機遇大于威脅的外部條件。
基于以上內部對比分析和外部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面對的是劣勢和機遇并存的內外部環境,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戰略選擇應是“扭轉戰略”,位于戰略選擇圖的OW象限。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在實施綠色信貸的過程中,消除自身的劣勢,抓住有利的機遇。我國商業銀行要消除自身的劣勢,就要與社會各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改進和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宗旨和目標,完善治理結構,改善內部運營機制,重構業務流程,調整業務政策,并學習借鑒國際綠色金融經驗,引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積累經驗和技術,加強綠色金融人才和產品儲備,消除劣勢。
四、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的戰略舉措
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戰略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在信貸理念、信貸流程和信貸產品的設計等各個方面體現社會環境意識,將社會環保標準貫穿在信貸審批的各個環節之中。
(一)從戰略高度重視銀行社會責任與可持續金融
關注環境保護不僅是銀行的社會責任,也關系到銀行業務的開展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商業銀行要把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金融作為現代銀行的核心理念與價值導向,充分考慮多元利益主體的訴求,調整單純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營運思路和模式,履行銀行的社會責任。
(二)加強員工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傳導銀行社會責任
我國商業銀行應倡導綠色信貸所需要的文化理念,一方面將綠色金融發展納入銀行發展目標和企業文化中,并將社會和環境管理因素融入業務流程和運行中,以此系統、綜合地評價和管理綠色金融發展的風險和機會;另一方面要確立綠色信貸在信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讓員工充分認識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明白推行綠色信貸是商業銀行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提高對環保的認同度。只有全員樹立了綠色信貸理念,才能在工作中考慮環保因素,真正將綠色信貸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
(三)調整銀行內部組織結構,重視專業人才的培訓和儲備
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組織結構方面,應考慮在商業銀行內部增設環境與社會發展部,專門負責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的評估和防范。同時,由于綠色金融業務涉及到較深層次的技術領域,發展綠色信貸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增加人才儲備、加快專業化隊伍建設。
(四)積極支持綠色產品創新,加強綠色信貸產品供給
我國商業銀行應不斷加大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力度,創新信貸管理的模式,積極支持循環經濟、節能環保企業和項目,為節能環保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逐步建立起金融支持節能環保事業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陳雁.綠色信貸:金融服務調控環保行為的新篇章[J].環境保護,2008,394,(4).
[2]張燕姣.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J].中國金融,2008,(10).
[3]李庶泳.金融支持節能減排的合理邊界:濟寧個案[J].金融發展研究,2009,(1).
[4]李東衛.赤道原則與綠色信貸政策的完善[J].節能與環保,2009,(6).
[5]馬萍.綠色信貸與社會責任—基于商業銀行層面的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31,(6).
[6]龔劍.中國的赤道原則:綠色信貸[J].東南大學學報,2008,(10).
[7]于飛.淺談“綠色信貸”與環境風險管理[J].經濟管理,2008,(8).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