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計立項的方法探索
當前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立項可采用附帶式審計的方法,與相關審計融合實施審計。如“征信管理績效調查”項目可以結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這一常規責任審計進行,屬附帶式的績效審計項目,這個審計項目在程序上有所簡化,所有程序全部做到與常規責任審計緊密結合,審計報告的許多數據可以直接取自于常規責任審計獲得的證據材料,審計建議部分反映的問題也可以在常規責任審計發現問題的諸多材料基礎上綜合而成。
附帶式審計的做法符合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實際,融合相關審計項目開展績效審計,是解決審計力量不足與審計任務較重的矛盾、提高審計效能的有效途徑。
二、制定審計方案的方法探索
通過審前調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審計方案。審計人員要通過對審計任務和審前調查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評估,就績效審計的選材問題作出初步判斷,包括材料選擇的范圍、重點、方法步驟和目的等。審計方案要解決為什么要審計、采用何種方式、審計的切入點是什么、審計哪些方面的內容等問題。要運用評估判斷方法初步解決審計取證的導向問題。評估判斷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對審計任務和審前調查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評估,就績效審計的選材問題作出初步判斷,包括材料選擇的范圍、重點、方法、步驟和目的等。績效審計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政府交辦或上級部門統一部署的審計任務,要反復體會任務的宗旨,吃透相關審計標準,把握好審計尺度。
同時,調查問卷、表格的設計要具有很強的總結性,這樣便于審計報告階段的匯總整理和判斷分析。
以審計內容的可比性和客觀性為導向,將審計范圍設置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段內。這里提出的審計范圍是指審計對象的時間范圍,財務收支審計一般以一個會計年度為準;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離任審計等常規責任審計以任職期限作為審計的時間范圍,無需考慮時間的切入點問題。但對于績效審計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一項資金投入或是一個決策行為產生的效益和顯露出的問題具有“滯后性”特征,大都不會在短時間內體現,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產生,績效審計的時間范圍需要選擇若干個年度才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績效審計,經常強調要突出審計重點和講究審計方法,唯獨比較容易忽視審計的時間范圍問題。
三、實施審計過程的方法探索
人民銀行績效審計主要是對自身單位或部門的工作目標責任制、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確認和評價的活動。實施審計過程中,應以人民銀行職能為切入點,從決策、管理的效果入手,將履行職能的最終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作為關鍵內容。簡化程序,提高審計效能,結合被審計對象的工作計劃總結、調研報告,已開展的問卷調查等項目,從中抽取重要的事項同步開展績效審計,也是開展績效審計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
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調查,沒有必要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對行使職能等過程的監督上,而是應以結果為導向注重社會效益的分析評價,促進取得審計成效,對績效審計反映的問題從制度層面、管理層面作出處理。
四、寫作審計報告的方法探索
在審計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報告前置的方法,在審前調查階段就要運用問題假設方法初步解決審計報告的基本架構問題。即審計報告要回答反映什么情況、是反映正面成績還是反映負面問題、會有哪些普遍問題與典型問題并如何反映等方面的內容。
審計假設理論認為,在審計目的性和可證實性假設的基礎上,就可以對錯誤與弊端(或成效)的存在、性質、原因以及形成過程等進行假設,這樣便于確定審計取證的范圍和重點,實施必要的程序技術,以利于查明問題與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對材料選擇的取向作出初步決斷以后,審計人員應進一步分析審前調查掌握的信息材料,根據審計假設理論充分發揮審計專業判斷的作用,就審計報告的內容結構提出問題假設。
引入審計定級的方法。人民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在每次審計結束時,都應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履行職能的情況進行一個總體評價,另外,內審部門還對審計中發現問題按照重要程序進行分級(分為非常重要、重要、次要、無關緊要4個等級),重要問題需要在審計報告中體現并需要管理層采取一定措施。
五、審計成果利用的方法探索
績效審計成果利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質量是決定審計作用發揮程度的重要尺度。為促進績效審計成果利用,可以采取將審計報告轉化為調研報告的方式,進行有益的社會效果轉化的嘗試。一般審計報告的成果利用更多體現在領導批示以示重視的層面上,更多體現在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層面上。而以調研報告形式向社會提供項目的審計信息,更能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擴大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影響,真正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應。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