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證券業洗錢的主要手法
(一)散入整出
洗錢者用自己的身份證件在多家商業銀行開設銀行賬戶,將不合法的資金分散存入多家商業銀行,再將分散資金逐步轉入第三方存管銀行賬戶及證券公司資金賬戶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證券交易,將賬戶上的資金集中轉入存管銀行賬戶,再銷掉其余多家商業銀行開設的賬戶,從而使得其不合法資金“合法化”。
(二)復雜組合
當前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基金、國債、可轉債、企業(金融)債券等投資品種,且各種投資品種可隨時轉換,這樣洗錢者通過在證券市場中實施復雜的金融操作,如購買有價證券、轉托管、撤銷指定交易等進行復雜的關聯交易,以此掩蓋犯罪資金的來龍去脈和真實的所有權關系,達到模糊其非法性質的目的,從而將犯罪所得融入正常經濟體系中。
(三)坐莊贏利
一些有合法“外殼”的公司為掩蓋其非法款項(走私、販毒、貪污、詐騙所得等)的來源,首先將合法經營的資金投入到證券市場,通過買入上市公司垃圾股股票,伙同其下屬公司或其他公司在二級市場“坐莊”。在“坐莊”贏利完成后,公司開始做假賬,夸大投資收益,把其非法所得和其他正規經營所得混為一體,在依法納稅的外衣下使非法收入合法化。
(四)騰挪賬戶
主要通過以下兩種形式表現:一是客戶將股票凈值賣出后,編造理由將“膨脹”或“壓縮”的非法資金轉入另一個銀行賬戶或是將非法資金轉入某個看似無明顯聯系的合法組織或其他個人賬戶內;二是在證券交易過程中利用特殊手法將非法資金進行技術性轉移。在這兩種資金交易環境下,非法資金都已經改變了其原有的金額和賬戶控制人,達到了清洗目的。
二、當前證券業反洗錢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缺乏可靠的客戶身份識別技術手段
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時,可通過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對居民身份證件進行核查,大大提高了身份識別的準確度,可有效杜絕匿名賬戶或假名賬戶。但目前證券公司營業部自然人開立賬戶的有效證件主要是身份證,識別辦法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從業經驗和肉眼判斷,缺乏有效技術手段,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實性無法得到有效驗證,也無法對客戶從事的職業、收入狀況、住所等信息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存在一定的身份識別風險隱患。
(二)證券業反洗錢義務主體的缺失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規定的證券業反洗錢義務主體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但從證券業實踐看,這個領域還應有一個重要的參與者,那就是自律性組織。證券行業自律性組織包括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及其他行業自律組織。其中,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在證券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幾乎蘊含了證券行業全部的原始交易信息和資料,而這些信息和資料正是證券業反洗錢監測和分析的對象。其次,如果客戶刻意隱瞞交易痕跡,采用轉托管方式交易,則單一的證券營業部無法取得客戶交易全部資料,進而影響對可疑交易的分析和監測。再次,證券交易所本身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監察系統,應該充分發揮證券交易所監察系統在反洗錢可疑交易監測分析上的功能。
(三)可疑交易認定標準相對滯后和模糊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于2007年3月1日開始施行,其中規定的證券公司可疑交易認定標準主要有六條,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已明顯滯后。例如,“客戶資金賬戶原因不明地頻繁出現接近于大額現金交易標準的現金收付,明顯逃避大額現金交易監測”,“沒有交易或交易量較小的客戶,要求將大量資金劃轉到他人賬戶,且沒有明顯的交易目的或用途”,以及“客戶的證券賬戶長期閑置不用,而資金賬戶卻頻繁發生大額資金支付”的可疑交易認定標準,由于制定《辦法》時未實行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而實施后對于證券公司已不再適用。再如“長期閑置賬戶原因不明地突然啟用,并在短期內發生大量證券交易”這一認定標準,由于股市行情直接決定了股民進行股票交易的頻繁程度,牛市時開戶屢創新高,突然啟用的閑置賬戶更是為數不少,客戶的交易量、資金轉賬異乎尋常的頻繁,因此根據這一標準認定的可疑報告會太多太模糊,無法實現有針對性地監測目標。
三、提高證券行業反洗錢工作實效性的措施
(一)推動解決證券機構客戶身份識別相關技術問題
從實踐工作經驗看,證券營業部反洗錢工作的重點就是客戶身份識別,這是遏制洗錢行為的源頭。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能通過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進行身份查詢,人民銀行應該加快推進在證券營業部安裝、使用這一系統,使證券機構把好反洗錢的第一關。對于機構客戶開戶的身份識別,人民銀行應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構建反洗錢信息企業數據庫,幫助證券公司營業部解決目前在機構開戶查詢環節上存在的困難,提高反洗錢工作效率。
(二)完善證券市場法制建設,規范市場行為
要建立完善證券業反洗錢工作體系,擴大反洗錢義務主體范圍。要將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交易所納入反洗錢工作體系,明確賦予其反洗錢義務,理順證券行業反洗錢工作機構間的關系,強化對證券賬戶的監管。規范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以及其他資金量巨大的投資者的行為,對于利用內幕信息或資金優勢操縱股價的行為要給予嚴厲的處罰直至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三)推行以風險為本的監管模式
三方存管模式下,證券行業的資金存管方式出現了根本性變化,應明確界定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對資金的認定和報告義務。證券行業獨特的市場運行特點決定其在各個市場階段資金交易的特點不同,現有的可疑資金交易標準不能全面概括所有市場階段的可疑資金交易特征,需要及時加強研究,針對“牛市”、“熊市”不同的特征,修訂現有的證券行業可疑資金標準,明確可疑資金特征,解決因執行標準模糊而形成的執行難的困惑,有效加強對可疑資金交易的監測,提高可疑資金交易報送水平。鑒于實施第三方存管制度后證券交易信息和資金信息跨行政區域保存的普遍情況,應賦予證券交易信息所在地人民銀行委托托管銀行對異地資金信息開展反洗錢延伸調查的權利,建立以屬地管理為基礎的延伸反洗錢調查模式。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