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性存款作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在調節、平衡國家信貸收支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財政性存款總量占各項存款的比例一直較低,且實際繳存量明顯不足。調查發現,其背后,有五個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影響了制度執行效率。
一、財政性存款的繳存范圍界定不夠清晰
按規定,財政預算外存款、地方財政庫款等,為財政性存款;單位活期存款或財政性一般存款,為一般性存款。但由于這些資金均由財政部門集中管理,存款人名稱均為財政部門,致使金融機構難以判別其基本屬性。由于地方財政在當地金融機構開設多個存款賬戶,大量資金在這些賬戶間頻繁劃轉,更加大了金融機構有效區分的難度。會計科目設置也不嚴謹。金融機構往往在一級會計科目下設置待結算財政款項、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外存款三個科目,又在其下設置縣級待結算財政款項、縣級地方財政庫款和縣級財政預算外存款三個二級科目。如此安排,容易造成財政性存款資金和一般性存款資金混淆,導致漏繳財政性存款。
二、受利益驅動,金融機構將財政性存款變通納入一般性存款進行核算
由于劃繳財政性存款按日平均余額的萬分之五獲得手續費收入,難以覆蓋辦理此項業務的全部成本,因此為獲得更多經濟利益,金融機構可能采取一些“變通”的做法。例如將財政收入中的非稅收入、預算外收入不納入“待結算財政款項”科目核算,而是納入一般活期存款核算;將財政撥入的各種專項資金所形成的財政專項存款,納入一般存款核算;將應全額劃繳人民銀行的財政性存款,使用“暫收款”、“機關團體存款”、“事業單位存款”和一些過渡性科目納入一般性存款來核算。以至于大量的財政性存款以一般存款的形式游離于金融機構之間,導致財政性存款總量較多而實際繳存量明顯不足的狀況。
三、人民銀行審核金融機構是否足額繳存面臨技術性難題
目前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通過審核金融機構的報表,判斷其是否足額繳存了財政性存款,但由于執行“按月報送,定期審核”的方式,會計人員日常工作中,無法對其每月中、下旬是否足額繳存進行審核,以至于無論金融機構繳存多少都視為正確。采取這種審核方式,只能從表面上審核金融機構是否足額繳存,而不能深入地核實其是否將吸收的財政性存款全部納入規定科目并繳存。
四、相關法規對財政性存款管理的職責設定不明確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有關規定,人民銀行承擔著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的管理職責,要求其按照規定的比例繳存存款準備金,并對未按規定比例繳存存款準備金的金融機構實施處罰。但并沒有明確規定人民銀行承擔監督檢查職責,因而缺少明確的依據對繳存財政性存款業務實施檢查,導致業務監督管理不到位。同時,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人民銀行有權對金融機構代理經理國庫等行為進行監督檢查,但未對代理其他財政性存款繳存業務的監督檢查作出任何規定。
五、對違反財政性存款管理行為的處罰依據不適用
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違反存款準備金管理的行為有著明確的處罰規定,而處罰依據顯然不足。金融機構占壓財政存款或者資金的,由人民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于非故意占用財政性存款或者僅為欠交、少交財政性存款的違規行為,按罰息率為日萬分之二處以罰息;對于遲交行為,按日萬分之四處以罰息。目前如果依據這兩條規定,作為對金融機構違反財政性存款管理行為進行處罰的依據,顯然不合適。由于處罰依據存在實質性缺失,人民銀行在財政性存款管理上處于兩難境地,財政性存款管理工作的嚴肅性也大大削弱。
為解決財政性存款繳存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明確財政性存款繳存范圍,規范繳存業務,研究確定財政性存款的性質,嚴格界定財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財政性資金的管理,人民銀行要準確核定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的繳存科目、核算內容。其次要加大事中真實性核查力度。人民銀行可以在ABS系統中增加財政存款管理模塊,把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會計科目設置到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實現自動化監督。最后要從法律法規的層面賦予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的管理檢查權。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