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森林旅游景區的森林火災的發生特定條件和環境,論述了森林火災發生的特點和原因,以及如何預防和撲救等問題。
【關鍵詞】 森林 旅游風景區 森林防火 建設
Abstract:Acor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of forest fire of the forest tourism scen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st fires, and how to prevent and saves them.
前言
森林旅游區的森林火災不僅造成森林資源損失,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更糟糕的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天然景觀遭到破壞,也使大量稀有的珍貴物種消失、甚至毀滅,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如何有效的預防森林旅游區的森林火災發生、發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景區內森林火災的主要特點和原因
1.1主要特點
森林景區的獨特地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決定了景區內森林火災和一般林區的森林火災有著很大的區別,一旦發生火災不能按照常規的撲救方法,其主要特點是:一是地形、地貌極復雜、山勢高聳陡峭,幽壑縱橫、群峰竟秀,峰林如海,給景區森林防火增加難度,一旦發生火災撲救困難;二是游客流量大、景區開放、旅游服務人員同時隨著增多、人為活動急劇增加,不利于景區火源管理 ;三是隨著幾十年封山育林,景區內植被良好,但枯枝落葉也相應增加,是發生森林火災的最大隱患。
1.2火災發生的原因
森林燃燒的三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氣和一定溫度。能夠引發森林火災的最主要也是最難管理的是火源。也是景區內造成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一些入山人員由于法律意識淡薄、防火意識差是造成森林火災重要原因。如農業生產性用火(燒荒、燒地旁、燒田埂、燒灰積肥);迷信用火(上墳燒紙、燃放鞭炮等);游客取暖、做飯、玩火和吸煙等;賓館、飯店、農戶內部火災蔓延引發山火,雷擊、自燃等引發山火;非法拉設電網電捕野豬的人員增多,加之這種電捕線網經過的一般都是林內,線路長,隱蔽性也強,火災隱患極大;老年人、殘疾人、智障人、學生和一些防火意識不強的人野外玩火,一旦引發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森林火災及損失,保護好景區森林資源安全,抓好火源管理是防止景區內森林火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景區內森林火災的預防方法
大量的事實說明森林旅游景區的森林火災是可以預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進行人為控制,而火險天氣也可進行預測預報,進行防范。安徽黃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年游客流量高達180萬人次,森林覆蓋率84%以上,卻創下了連續29年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防火紀錄。靠的就是嚴格的、科學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 1987年,黃山在全國山岳型風景區率先推行定點吸煙制度。2005年又在室外全面禁煙,打造全國山岳型景區中的首座無煙山。這些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旅游景區的森林防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做好此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2.1要大力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
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宣傳教育的目的是不斷強化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各級領導對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使森林防火工作變成全民行動的自覺行為。
2.2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指揮和撲火體系
建立森林防火指揮和撲火體系,以保證火災處置預案和撲救方案能得到快速貫徹和執行,使整個防火機制做到高效和統一。一旦發生火情,指揮中心必須快速啟動火災處置預案和撲救方案,并負責立即組織撲火隊伍進行撲救。火災撲救過程中各部門、鄉鎮及村社撲火人員必須聽從指揮中心統一安排,集中力量爭取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將火災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3建立健全景區內森林防火阻隔體系
加強森林防火阻隔體系建立,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和及河溪建立旅游風景區森林防火隔離帶,是保護旅游景區內珍貴資源的重要措施。隔離網的設置應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重點優先、填平補齊、逐年配置”的原則,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并聯成網絡。打造景區內森林防火的綠色屏障。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防火阻隔工程重要作用,阻截森林火災蔓延、減少火災損失、提高火災控制森林景區森林防火能力。
加強對林下可燃物的管理,采取各種手段,減少可燃物的積聚是預防景區內森林火災的有效手段,積極利用生物與生物工程方法減少可燃物積累,及時清理林下可燃物不僅非常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緩。這種措施既能降低森林的燃燒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森林火災隱患,又能改善林下衛生,提高林分質量,維護景區的生物多樣性。
2.4運用專業防火手段
運用森林瞭望設備、視頻監測、遙感技術、GPS定位等現代化的防火手段,對森林防火情況實現大范圍、可視化和實時動態監控,保證景區監測無盲區,發生火災能夠及時發現;加強通訊聯絡,各單位要配好通訊器材,不夠的要添置,舊的要注意保養,確保通訊暢通阻,保證上下左右隨時聯系,以便能及時組織撲火力量開展撲救。
2.5運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先進的、科學的、高效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旅游風景區森林防火上來,改變了現有的旅游景區森林防火管理的模式,使旅游風景區森林防火逐漸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發展。構建風景區內森林防火信息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支持,形成應用系統模塊——地理信息系統、視頻指揮系統、定位跟蹤系統、火場圖像傳輸系統、林火嘹望監測系統等系統。這系統的應用必將在防火宣傳領域、林火監測領域、日常防火管理領域、科學管理與應用開發領域及火災撲救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景區實現森林防火科學化管理的一個質的飛躍。
2.6建立相應的防火基礎設施和撲火隊伍建設
如設置滅火蓄水池等,防火設施不應破壞自然景觀,如晾望臺可建成廟宇式或亭閣式,名勝古跡、古樹名木等地段的防火應采取特殊的措施。建立以專業防火隊伍為主,駐山武警、消防和各單位義務消防隊為輔撲火隊伍,大大提高滅火效率。
2.7合理規劃森林防火設施和布局
劃分防火區,確定火險等級。根據游覽價值、資源狀況,劃分防火區;按山形地勢和游覽路線,確定具體防火區。在各防火區內,根據可燃物的分布和歷年來火災發生情況,以及風景點保護級別和地形、交通、人為活動、撲救難易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確定火險等級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火工作。
3.景區內森林火災的撲救
森林旅游景區的森林火災撲救不同于一般的森林火災的撲救,有其特殊性,撲救景區內的森林火災不僅要盡早撲滅火災保護珍貴樹種、維護生物多樣性、更要保護景區內的名勝古跡和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中外觀光游客的生命安全為目的。創建和諧社會。
在森林火災中必須貫徹“打早、打小、打了”的撲火方針,抓住初發、易撲救的有利時機,及時控制火情;迅速將火撲滅,并徹底清除余火。
運用科學的撲救方法,專業撲火隊伍、先進撲火指揮系統將火災損失減到最低。
加強技術訓練和安全教育,普及林火知識,使撲火人員掌握和了解林火特性,懂得在火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結論和建議
森林火災屬世界性跨國性的自然災害,在林火發生機理和撲救技術等發面都是十分復雜的,森林旅游區的森林火災更是如此,需要更系統更細致的大量基礎研究工作,例如核心景區森林燃燒環和火行為類型與特征研究,通過相關模型與模擬實驗,采集相關數據,構建數學模型,為防火、用火、滅火提供基本科學依據,也為制定綜合防火工作規劃提供基礎。建議有關部門設立相關課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蘇勝榮 黃山風景區森林防火工作特點及建議 森林防火 2009(2).
[2]趙紅梅 大理市蒼山旅游風景區森林防火現狀及對策 林業建設 2008(2).
[3]林長壕 鼓山風景區森林防火工作的特點及對策森林防火 1998(2).
[4]陳杰、將曉輝 “數字黃山”在防火領域的應用初探 森林防火 2007(2).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森林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