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知識投資較比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會產出更高收益率,它能極大地促進生產方式、流通方式、服務方式的改善,從而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本文就知識經濟時代員工需求特點出發,分析在人才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人才管理策略
Abstract : Acorrding to the modern economic theory, knowledge and other production will output higher yields than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put, it can grea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and service mode, so a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orrding to the employees demand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an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talent management.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知識投資較比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會產出更高收益率,它能極大地促進生產方式、流通方式、服務方式的改善,從而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以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形式加入生產過程中,而終端輸出的具體的、有形的產品和服務,其帶來的經濟收益成倍遞增,極大地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1.企業需要知識型員工
長期性是資本的基本特征,而人力資本作為資本的一種同樣具有此特點。擁有較大存量的知識型員工是經歷了長期投資積累的,又因為人力資本具有不可轉讓性,所以知識型員工較其他員工稀缺性更加明顯。
人力資本在投資時與物質資本一樣面臨著風險。隨著技術進步,這種存在于人身上的資本存量面臨著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且由于與其所有著無法分離,其所有者知識性員工面臨更大的貶值危機,而人力資本相對物資資本其退出成本更高使得知識型員工投資風險更大。
2.企業人才的招募與管理
對于知識型員工的管理,簡單來說應當從合理的薪酬,職業發展規劃,良好的工作條件,完備的員工檔案系統等入手,保持企業人力資本存量在動態上的平衡,形成長久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知識型員工的需求特征的不同,對于知識型員工的管理也應該有別于一般員工,這里將側重點將放在吸納和維持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對于一般性方法不做過多的探討。
2.1以長期確切規劃為基礎招募人才
知識型員工相對其他員工更難管理,這類員工自主性強,正如羅賓斯所言“他們的忠誠感更多是針對他們的專業而非雇主。為了和專業發展現狀保持一致,他們需要經常更新知識。他們對專業的投入意味著他們很少把工作周定義為每天工作5小時-8小時,每周工作五天。”正因為如此,知識型員工流動性就比較大,而培養這類員工往往需要長期的過程,即使其能力足夠,但適應企業的文化和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企業招募這類員工應當做好長期、確切的規劃。
招募是雙向選擇的過程,既是企業選擇員工,也是員工挑選企業。然而對于知識型員工,更應該提前在選拔過程中做好對所需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且在招募時要求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與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提高效率。
2.2以忠誠度為導向選擇人才
招募吸引到合適的員工之后,對人才進行選拔和錄用是吸納的第二步,應當把握知識型員工的特點,以忠誠度為導向進行選拔。
在知識經濟模式中,知識型員工對知識不斷學習、更新,對新技術不斷探索追求,以期促進自我完善。許多知識型員工自我發展的欲望和目標決非僅僅滿足于對現有職務或現有工作的勝任,其目標是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那么企業在選擇員工的時候就要把握員工的真實動機,通過各種方法了解員工對企業的文化認知,分析員工的職業經歷,行業信譽,從各個側面了解員工的想法,推測員工的真實目的,減少員工流失,為員工日后忠誠度提升做好鋪墊。
2.3以全方位薪酬理念維持人才
雖然,知識型員工對于薪酬的敏感程度遠遠少于其他方面的需求。但是,根據需求層次理論,薪酬作為人的低層次需求應當作為基礎和前提首先予以滿足。在我國,人們很大程度上對他人成功與否的評價來源于其工資待遇多寡,那么薪酬在我國就不應當只作為一個普通因素,而應當混合、復雜地看待它。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合理的薪酬對于維系員工更為重要。
在現階段,薪酬的范圍也在擴大,它不單單只是物質層面的報酬,更應該包括精神層面的。對于知識型員工,薪酬不僅僅是傳統的基本工資、獎金、股票期權、股份獎勵、福利、津貼回報等等,還應該包括工作的滿意度,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種便利工具,培訓的機會,提高個人名望的機會,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以及公司對個人的表彰、謝意等。建立這樣全方位的薪酬體系,并且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實現,無疑是企業留住人才的必要基礎。
2.4以良好的群體環境留住人才
知識型員工對工作地位、社會身份、上級器重、個人聲望等反應比一般員工更強烈,這與受教育程度和職業需求特點有關。但是要滿足人才的尊重需要就必須具備一個和諧的環境。不然,這種尊重需求起不到激勵效果。對知識型員工的招募就要求展現企業良好的環境,它包括適當的競爭、內部溝通、日常獎勵、知識交流等。企業管理者在實踐中尤其要學會對知識型員工的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要為知識型員工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知識型員工盡管工作獨立性較強,但是其大部分時間同樣是在職業群體中度過的。由于人們都有尊重和歸屬的需要,希望與他人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并得到組織的接納和認可。因此,如果在職業群體中既有相互支持、體諒、尊重的同事,又有能理解、同情、關心鼓勵自己的領導者,那么,這種具有和諧人際關系的群體環境本身就是對知識型員工無形的吸引。
2.5以良好的員工發展規劃維系人才
前面講到,對知識型員工而言,薪金已不是其需求的重點,在各項需求中他們更注重個人的成長。知識型員工決定是否呆在企業很大程度上考慮的是,企業能否帶給他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能否給予正確的職業發展指引,能否開展教育培訓,加強人才培養和選拔,使其隨企業的發展不斷成長,滿足其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要求。企業為了留住知識型員工,應該將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作為知識型員工進入公司的首要任務,與他們協商、交流并且制定出讓雙方都滿意的發展路線。這樣,知識型員工對于留在企業的每一天都是期盼的,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會成長、進步,愿意留在企業繼續發展。
結束語
總之,知識型員工是最難管理的員工,變化和挑戰是他們的追求的永恒主題,他們喜歡嘗試不同的工作甚至是企業。所以對于這類員工,企業應當在努力維持的基礎上建立完備的員工檔案系統。這樣一方面是對于員工職業發展規劃的硬件輔助,另一方面也讓企業可以有準備地面對人事變動,實現企業人力資本存量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孫健.管理核心員工的藝術.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2]孫英陸.怎么管理員工培養人才.科學出版社.2006.
[3]王浩,蔣蘭英.如何提升員工忠誠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七臺河市煤炭調運征收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