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強和健全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有利于強化對會計信息供給的約束,有效地維護投資者的知情權,更好地發揮會計工作引導資源配置、支持科學決策、加強經營管理、推動合理分配、構建和諧社會的職能作用。企業要達到防范財務風險就必須明確目標,加強財務控制和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唯有如此,才能及時有效地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 消財務 風險 管理
Abstract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risk control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management is in favour of strengthening the restri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ply, maintain investors' right to know effectively and play the function better that the accounting work guide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support the scientific decis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promot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概述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內部、外部環境因素的作用,使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形成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是企業實際財務狀況與財務目標發生負面偏離的可能性。財務風險作為一種危機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要求企業的經營者、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經常進行財務分析,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并進行及時、正確的財務風險決策。
1.會計管理中的財務風險
1.1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一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企業高層領導人堅守自盜。企業應收賬款催收不力,應收賬款周期過長,資金長期被占用。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盲目擴大生產,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產品大量積壓,使營運資金周轉不暢,使生產和銷售脫節,從而引發財務風險。比如現在有一種經營方式叫負債經營。負債經營使一些企業借雞生蛋,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成功。但債務規模過大也會帶來風險。一旦企業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失誤,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回收,無力到期償債,企業就可能倒閉。
1.2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不準
大多數企業往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而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不僅股東要承擔風險,而且債權人、職工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多個利益集團有關,只強調某一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置其他利益集團的利益于不顧是不符合現代企業實際的,這只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
1.3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相對滯后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實卻讓人們看到多元化經營使一些行業的“單項冠軍”發生財務危機甚至瀕臨破產。究其原因,往往是簡單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經驗,孰不知不同的行業除了技術形態存在差異外,在財務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銷售方式的差別絲毫不遜于產業特點。一套班子,如果沒有及時更換決策理念,萬一投資失敗,血本無歸,并會產生連鎖效應,造成更嚴重的財務風險。
1.4企業財務信息失真
企業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亂計成本。不區分經營性支出和非經營性支出,將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經營性支出如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產成本,從而嚴重違反有關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潤減少。第二,不區分成本核算對象,亂計成本。企業沒有劃清不同成本核算對象之間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對象歸集的成本不實。第三,不區分會計期間,亂計成本。企業沒有劃清本期與非本期成本之間的界限,沒有嚴格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處理有關成本項目,使本期成本不實。第四,由于內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
2.強化企業會計管理的措施
2.1加強財務控制,完善企業內部監督制度
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是一個單位為了保護其資產的安全,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控制風險等目的而在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單位負責人和財務、會計、審計諸方面分工明確、相互制衡的監督機制。
2.2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知識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的不斷增加、更新、擴散和應用加速,深刻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向高層次演化。原有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將轉向“博弈平衡”的綜合管理目標。
同時,還要建立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為基礎的盈利能力、長期償還能力、營運能力、發展潛力等為主要指標的長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企業要遠離財務風險,首先應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加快總資產的周轉速度,提高主營收入。并研究以上財務指標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結合管理層的意見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
2.3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正確防范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尚處于較低水平,財務管理無法從大局上對企業經營狀況予以把握。企業要想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做到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資金效率,必須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定期檢查盤點財產,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加強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
2.4改進企業財務報告,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企業外部相關利益主體了解企業內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重要途徑。如果企業向外披露了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雖然暫時可能使得外部相關利益主體作出有利于企業的決定,但一旦企業獲得了自身發展不需要的資金或是無法承擔還債義務的借款,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使企業或是盲目投資,或是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這些都將加大企業未來的財務風險。相反,如果企業能夠對外披露真實的會計信息,則可以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財務環境,使企業的財務活動在平穩的狀態下進行,減少財務風險。
總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財務風險不可避免。加強和健全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從而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深化企業改革,而且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優化我國的投資環境,穩步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我國會計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林.財務管理及其對策選擇[J].事業會計,2002,(5).
[2]江鳳娣.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問題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8).
[3]林鐘高.財務治理.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M].2005.
[4]袁琳,趙芳.捕捉財務危機的信號[J].新理財,2008,(7).
(作者單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總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