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是未來財務會計發展的方向,我國必須要參與到會計國際化協調的過程中來,而且要建設一條符合中國的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關鍵詞】 國際協調 會計國際化 會計環境 會計標準
Abstract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
ment direction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China must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which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coordina-ted. And we must build a accounting internati-
onalization path which conforms to China's development and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會計國際化是一個國際協調的過程,將來世界各國都要參與到這個協調過程中來,它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所面臨并應予關注的問題。會計國際協調的動力是經濟利益,會計國際化實質上就是各國的利益協調,因此,世界上各個國家都要參與到這個協調中來,中國更要參與到這個協調中來,并且要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發展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1.會計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
世界貿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快速流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融入到國際經濟潮流中,任何國家如果要脫離世界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而謀求自身較高水準的發展是難以實現的,隨著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我國的經濟大門將向世界敞開。國際貿易的發展,使我國經濟與世界各國經濟在更大程度上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這樣超越國界的經濟,必然要求作為通用商業語言的會計,要有統一的“文字”和“規格”,以消除語言障礙,為國際經濟交流和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便利。
2.從實際出發,確立正確的會計國際化態度
中國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會計協調。促進會計的國際化。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國家發展需要資金,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開始了引進外資的工作。引進外資需要相應的投資環境能合理保護外商投資者的合法利益,而我國傳統的會計制度,是建立在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的,外國投資者很難看懂當時的會計報表(三段平衡式的資金平衡表),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礙了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為此,中國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
3.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對處在經濟轉軌時期的我國來說,我們不應被動消極地接受其他國家協調的結果,而應積極地參與會計國際化進程,利用國際會計資源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一方面,我們既要密切關注國際會計協調的發展和動向,充分借鑒吸收有益的技術和經驗又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簡單照抄國際會計準則;另一方面,我們更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會計協調的進程中,施加我們的影響,使國際會計準則也能解決我們國家所面臨的一些特殊會計問題。
從企業監管和業績評價看,根據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公司進行監管和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利潤而不是未來的現金流量,強調的是過去的會計信息。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偏向利潤表對利潤指標較為重視,而國際財務報告準確規范的重點是資產負債表,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側重于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側重于規范利潤表與國際會計準則,關注資產負債表是兩種不同的觀點,所遵循的會計原則也不一樣,這就使我國會計準則在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難于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完全一致。
從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國的法律體系屬大陸體系。法律條款規定的內容必須予以遵循,相應地,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中也要體現涉及國家法律規定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國(公司法>規定企業應從稅后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和公積金等,這些法律規定必須寫進我們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中,通過企業的會計核算在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中予以提示。
從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看,在中國,國有控股企業居多,國家是企業最大的股東,社會公眾等投資者則是一些較為離散的小股東,機構投資者較少,與西方國家的上市公司有著明顯的區別。
為此,我國現實的選擇必然是既要吸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盡量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協調,但又不簡單地照抄國際會計準則,要從中國現實的會計發展實際出發,主動地協調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所以在我國的會計國際化過程中要從內容、形式等多方面體現中國特色,不僅考察其技術的可行性,更要考察其產生的環境背景;不僅要重視現在環境下的適應性,也要注重它的前瞻性以及我國會計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對會計國際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
雖然會計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否則,不但問題無法解決,并且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出現混亂或者失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經濟的健康進行,由此帶來的改革成本和風險是巨大的。
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如英國的會計國際化協同進程的方式方法,抓緊研究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動力、原因和后果,深入探索會計國際化的具體步驟和處理方式,將對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頗有助益。首先,在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進程中,最基本的是應達成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的概念框架。在會計術語和內容都相當準確一致,各個具體準則制定中均可依賴的框架上,就等同于在共同的目標和基礎之上進行具體準則的協調進程,單從會計的角度考慮,這無疑會減少協調中的磨合,加速協調的進程,為中國會計準則最終國際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和開端。其次,加快會計準則國際化制定進程,以適應經濟高速國際化的需要。制定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化進程表,深入分析國際化的背景、原因和后果。并著手進行準則間的詳細分析和差異對比,使我們會計國際化走上系統性,實質性議事日程。
我們應該積極地與經濟背景相似、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具有相似特征的國家開展區域間溝通、對話和合作,以提高我國在國際會計協調中的影響力。此時,我國更應當加強與亞洲國家會計機構間的溝通與合作,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國際化會計準則提出意見和要求,可以擴大亞洲國家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中的影響,使之更多地體現亞洲國家的情況和需求。并確立我國在亞洲國家會計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進行會計改革,實現我國會計的國際協調。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會計人才隊伍作保障。一方面:我國整個會計人員隊伍素質不能滿足會計改革和進行國際協調的需要,做好會計的培訓工作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不僅財會人員需要學習,單位負責人也應當能夠了解一些會計知識,還有監督、檢查等部門也需要接受新的會計知識。另一方面:面對我國會計的日益國際化,國內的會計人員不有只重視國內,而要將眼光放遠于世界,將自身的知識與國際化的會計潮流相融合,這樣才能夠更加促進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逐步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我國會計的國際化并不單單是一個會計領域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其他一些相關領域的共同參與,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形成相互協調的發展,形成發展的統一步伐,使得我國會計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有更多方面的支持力量,也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的發展;反之,如果只有會計發展的“一支獨秀”,那會計的發展就不存在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了??傊瑫嫷膰H化是世界經濟日益發展的一個表現,而經濟的發展也有更多領域的需求,為此,經濟要平穩,快速的發展下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與進步。
(作者單位:孫曉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王海軍黑龍江省暢捷橋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