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研究探討了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工作的改進與優化。
【關鍵詞】 非會計專業 會計教學 改革
Abstract :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for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高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直將會計學設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使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培育他們有效運用財會信息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理性導向經濟決策的能力,的確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 研究課題。
1.目前高校非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目標尚不明確
教學目標決定培養人才的類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間接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式等教學過程中。非會計專業不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非會計專業本科生職業目標主要是各類單位的管理部門,由于這些崗位的工作都離不開會計信息的支持,因而他們作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只需了解會計信息的基本經濟涵義和生成過程,而不需精通如何記賬、算賬。因此,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難以適應于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育,但現實中,相當多的授課教師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
1.2會計課程開設不合理
國家教育部沒有規定高校管理類非專業會計課程統一規范的教學要求,大部分的高校主要參照會計專業課程來開設,對其內容作了一定的濃縮。因此,各高職院校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內容體系很不規范,隨意性較大,缺乏特色與創新,針對性不強,教學思路不清晰。一是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學專業只開設《會計學原理》一門課程,沒有后續會計專業課程的安排,這些相關專業的學生只有通過這一門課程來掌握會計的基本核算理論與方法。二是有的專業即使開設有其他相關會計課程,也只是少數的兩三門課程。沒有能結合專業特點,也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設置會計課程體系。如部分院校大部分的非會計專業都只開設《會計學原理》課程,只有少數的專業開設了《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和《會計軟件應用》課程, 有的高校甚至直接將較難的會計課程放在前面講,搞亂了課程設置的先后順序。三是在當前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講解,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憑證、賬簿、報表等,這些概念是非常難懂的,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是一些抽象的理論,無法使學生理解會計是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以致對會計的學習興趣不高。
1.3缺少適合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材
高校非會計專業在會計教材選用上隨意性較大,存在代用教材多,無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專用教材的現象。社會上的會計教材種類繁多,內容各異,但極少有針對非會計專業編寫的會計教材。在高校多數是選用會計專業用的專業教材代用,也有選用本校教師主編或參編的會計專業用的專業教材。這樣的教材難以達到培養學生認識會計信息以及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和決策能力的目的。
1.4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單一
目前,高校課程總體上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加上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認識輕感性認識的思想,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其結果是學生只能被動地成為理論知識的接受器,缺乏主動參與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多媒體教學未得到有效運用。
1.5學生不夠重視。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所面臨的對象是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學生。他們由于從心理上較重視自身專業課程的學習,對會計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未充分認識到會計學知識在他們的工作和長期的職業生涯中的價值,認為是非專業課程,大多數抱有應付考試、只求及格的心理,故而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從根本上影響了對會計課程的學習熱情。而會計又是一門專業技術性較強的課程,如果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勢必導致“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情形,導致課程教學的失敗。
2.提高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質量的思路
2.1明確會計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側重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具備會計的思想和思維方式、能運用會計信息解決企業實際戰略管理問題的經濟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即應將教學目標定位為把會計作為一種經營管理工具,并充分運用此工具。
2.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更應該倡導開放型、互動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提倡師生平等的交往和溝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邊聽課、邊思考、邊參與,以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達到以上效果,筆者建議:除正常講授外,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推廣仿真會計實驗,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針對熱點問題和典型事件,引入啟發式、討論式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和會計信息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3課程體系改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業教育逐步進入高職高專教育體系,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急需加強。筆者以為,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是為管理工作者提供輔助支撐的知識體系,應有與其專業特色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和體系,以必需和夠用為度,把會計的基礎知識、基礎技能、成本核算、財務管理等知識在結構上進行調整,在內容上進行整合,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適應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會計課程內容體系,因此,針對非會計專業在會計課程開設上學時少、任務重的特點,提出“一個平臺,二教合一,三實協同”的一體化教學設想。即構建會計系列課程公共平臺,在課程內容上將會計、財務管理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穿插其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驗、實訓、實習”的協同配合。通過課程體系的改革,以滿足非會計專業對財經知識的了解和掌握。
2.4加強非會計專業會計教材的選用和建設
目前,適用于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材很少,大部分非會計專業都是選擇與會計專業相同的會計教材,知識面面俱到,過分強調會計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為了達到高校非會計專業學習會計課程的目的,在選擇教材時應注意:首先,選擇高職高專類專用教材;其次,盡可能選用專業針對性強的教材,確實沒有針對本專業的,在選用通用教材時,要注重教師在制訂授課計劃和授課時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同時,要加強對非會計專業會計教材的建設。有條件的高校,可組織教師編寫非會計專業會計教材。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要把重點放在學生對會計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應用上。
2.5“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完成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的講授任務并非易事。首先,在知識架構上要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內容精辟,淺顯易懂。對于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和碩士研究生由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一般很難把握好尺度;其次,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系列不是站在核算的角度而是站在管理的角度,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同時要有一定的實戰能力。會計教師應當針對所執教的非會計專業,進行專項實踐,給學生傳授最直接的會計知識;另一方面,學校應從企事業單位聘用一些經驗豐富的中高級會計人才來校做兼職教師,或定期舉辦講座進行交流溝通,以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恒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