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其目標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無論是公司或是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組織,追求最大利潤是每一個在市場經濟中角逐的企業的現實目標,利潤最大化目標在現代市場經濟的財務管理中具有新的特點和作用。
【關鍵詞】 財務管理 利潤 最大化
Abstract : As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s goal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nterprise's goal. Both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 the pursuit of profit is the enterprise's realistic goal of each enterprise compe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goal has the new features and function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1.企業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表露出的問題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管理活動。其實質是以價值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綜合性的管理。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其目標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同時也是財務管理追求的目標。但利潤最大化目標在長期的實踐中已暴露出其不足。
由此,人們開始尋找另外的目標來代替利潤最大化。隨著證券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價值最大化逐漸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企業價值是企業債券的價值和股票的價值之和。樹立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克服了利潤最大化出現的與時間和風險脫節的問題。但它并沒有取得人們所期望的輝煌成就,相反,還導致了比利潤最大化目標更甚的混亂。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1我國各項規章制度還很不完善,證券交易還很不規范,所以,股票和債券價格往往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出企業的真正價值。
1.2在我國,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業真正的大股東并不能從證券市場上直接獲利,他們對股價的最高化沒有足夠的興趣。
1.3追求股價的最高化可能導致企業偏離正常的經營軌道,如迎合股市的大趨勢作出某種決策,目的并不是為了發展企業,而是為了股東對某類題材的炒作。
1.4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相脫離,容易誤導投資者作出錯誤的選擇。
1.5企業價值最大化公式計算復雜,且大多使用估計,實際上使企業難以操作,實用性不強。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在我國當前還只能是一個理論公式和理想的發展目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作用卻并不大。又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有人提出了以現金流量最大化、現金股利最大化、凈現值最大化等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但這些目標僅使財務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選擇,并不能代表財務管理的總目標。那么到底該選取什么樣的目標才更符合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呢?筆者認為,仍然是利潤最大化,但并不是照搬過去的做法,而是對過去的利潤最大化作必要的修正。
2.對利潤最大化的修正
堅持利潤最大化的理由如下:
2.1財務管理的目標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無論是公司或是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組織,追求最大利潤是每一個在市場經濟中角逐的企業的現實目標。因此,利潤最大化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符合企業存在之目的。這一目標由于更接近人們的認識,且看得見,摸得著,因而更容易被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和理解。
2.2利潤最大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事前計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在經營決策時,運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變動分析、敏感系數分析均是建立在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之上。通過這些分析,企業才能明確地知識該在哪些方面加強經濟核算,降低產品成本,開拓市場,擴大銷售,進行多樣化經營。
2.3目前考察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指標及其輔助指標,也是以利潤為基礎的,利潤的高低決定著這些指標的優劣。
2.4企業資產存量的重組和增量的優化配置及其企業的兼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潤最大化目標的。
3.利潤最大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新特點
利潤最大化目標在現代市場經濟的財務管理中具有新的特點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使其在運用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修正。
首先,應樹立以下觀念:
3.1利潤最大化只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概念。利潤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選擇次優化目標。為獲得最大利潤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
3.2利潤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凈成果的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收入減去生產經營支出后的余額。而效益最大化是投入產出之比例。利潤最大化是一個絕對指標,而效益最大化則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利潤最大化并不意味著投入產出之比也是最高的。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同時要提高效益之比。這樣才能使企業規模擴展與集約經營并重,效益和利潤協調增長。
3.3利潤最大化不僅意味著報告期的利潤最大化,同時也應包括更長時期內的利潤最大化。因此,在實現當期利潤目標的同時,要顧及本期決策可能給以后各期帶來的不良影響。
4.財務管理中利潤最大化的選擇
我們在實現當期利潤目標的同時,還應考察其他一些輔助性的指標,對利潤最大化方案作出正確選擇。從當前我國企業中存在的較大問題,如壞帳過多、負債過大、成本費用過高、凈資產收益率過低等問題出發,我認為企業在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同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指標:
4.1凈資產收益率。它反映企業盈利的真正績效,也是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指標。通過這一指標,可以找出企業中影響利潤高低的因素和解決的辦法。因為: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平均凈資產=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稅后利潤÷銷售收入)×(總資產÷凈資產)。
從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分解中可以得出,要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就要不斷提高稅后利潤,就要求企業提高銷售收入,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銷售利潤率,同時要求企業有適當的負債,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使企業獲利更大。
4.2存貨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和應收帳款是企業資產帳戶中兩個重要的科目。存貨的高低影響著企業占用資金的高低,影響著銷售成本,從而影響銷售利潤。應收帳款的長期掛帳是企業壞帳的根源。加強對二者的管理能提高企業的利潤。其中:存貨周轉率為:產品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100%;應收帳款周轉率為:賒銷凈額(銷售收入)÷平均應收帳款。
4.3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問題是當前企業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一個企業沒有盈利或者盈利過低并不是因為產品銷路不好,而是因為成本費用太高。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已成為許多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企業在如何提高利潤的決策中,重點要放在降低成本費用上。這就需要檢查成本費用利潤率的高低。成本費用利潤率為:利潤總額÷(營業成本+期間費用)×100%。
4.4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這是考察一個企業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負債經營已成為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但負債過多也加大了企業的風險,能否償還到期債務是確認企業破產與否的界限,同時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和債權人據以借貸的評判標準。其中,流動比率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資產負債率為:負債總額÷資金總額。
所有這些指標計算結果應至少不低于本行業的平均指標水準,否則意味著該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和經營的虧損。
(作者單位: 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營銷分公司七臺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