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交通運輸的概念和當前國內交通統計現狀的分析,指出了現代交通統計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針對交通運輸統計工作中的問題,給出了目標規劃、統計內容、資料互補、統計技術等方面的解決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 現代交通 交通統計 策略分析
Abstrac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concept of transpor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traffic statistic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dern traffic statistic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it gives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data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omplement ,etc.
引言
運輸行業是國民經濟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是重要的社會基礎生產和服務領域,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多年來運輸統計工作還很滯后,不能為國民經濟新核算體系提供良好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運輸統計體系,是實現現代運輸統計的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的重要措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交通運輸統計的概念和國內現狀
1.1交通運輸統計的概念
交通運輸統計是對交通運輸業務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為行使統計監督職權提供統計資料。交通運輸統計的目的具體來說:
1.1.1為制定交通運輸政策和法規以及運輸計劃提供依據。
1.1.2對運輸業政策和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1.1.3為組織運輸生產和加強企業管理提供統計資料。
1.1.4搜集并積累國內外統計資料為科學研究和經濟預測、決策提供依據。
1.2交通運輸統計的現狀
在我國,交通運輸中的五大現代運輸方式的管理部門不同,我國交通運輸統計工作形成了相互獨立的三大塊,即鐵道部負責統計鐵路運輸,交通運輸部負責統計公路、水路運輸和民用航空運輸。
國家統計局作為政府綜合統計部門,主要是負責綜合交通運輸統計工作。包括建立綜合交通運輸統計方法制度,采集、加工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生產數據,提供全面反映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整體實力、綜合運輸網結構和布局發展變化態勢的資料。公路水路運輸統計采用的是統計報表制度和抽樣調查方法,按照《公路水路運輸量統計調查方案》的規定實行定期統計報表制度;抽樣調查中,采用“分層、簡單隨機抽樣比估計”和“分層、PPS抽樣”。鐵路運輸采用統計報表制度來完成,包括日報、月報等形式。統計的指標主要包括旅客人數、行李包裹重量、貨物重量、周轉量、旅客平均行程、行李平均運程、貨物平均運程、運輸密度等指標。航空的運輸統計實行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其統計調查項目分為三類,即行業綜合統計、部門統計和專業統計。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管理機制出現了多元化,很多運輸企業不再是某個業務部門的直屬企業或下屬企業,成為無上級主管部門的企業或劃歸地方政府管理的企業。諸如公路、水路和港口運輸生產企業,自管理體制改革后,有相當一部分不再屬于交通部系統內企業。這種發展變化打破了原來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只進行系統內企業統計的框架,部門統計由系統內統計開始向全社會行業統計過渡。
2.現代交通運輸統計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我國目前的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現狀,同時比較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的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筆者認為我國交通運輸統計工作中存在著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
2.1不同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運輸統計直接指向貨物和旅客,我國交通運輸統計首先指向運輸方式,其次才在具體的運輸方式中再分貨物和旅客兩個類別進行統計,因而統計資料比較分散、單一,缺乏完整反映運輸全過程的綜合運輸統計數據。
2.2我國交通運輸統計主要統計的是運量、周轉量、運距和能源消耗等內容,著重于反映運輸業內生產狀況,而對于貨值、貨種、流向、經濟區域間客貨流交流、運輸通道生產等關注較少甚至還沒有開展統計。現有的交通運輸統計數據信息在全面地反映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2.3由于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所處的發展階段等原因.我國交通運輸統計工作更多地反映各種運輸方式各自的發展狀況,而在反映綜合運輸狀況、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的聯系等方面的統計工作較為薄弱。
2.4隨著多種經濟成分、多元利益主體的迅速發展,目前交通運輸統計指標的豐富性和統計數據質量還不能充分滿足多主體、多樣性的需要,而且受各利益主體人為因素的影響,交通運輸統計數據質量仍有待提高。
2.5交通運輸統計調查項目和信息資源整合不夠,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不高。重復調查、信息資源不共享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單位隨意制發統計報表和發布統計數據的情況也仍有發生。
2.6交通運輸統計部門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高層重視,基層漠視,個別地方還存在著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橫向協調難和工作不規范等現象;統計調查手段還比較落后;統計調查方法不夠科學靈活,缺乏快速應急調查機制,不能充分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調查需要。
3.交通運輸統計的問題解決對策探討
針對政府綜合交通運輸統計的現狀和問題,我們曾多方調查研究,聽取各方不同意見。我感到,有些問題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與現有管理體制、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有關,要徹底解決存在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只能從自身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朝著逐步改進和完善的方面去努力。
3.1重新規劃統計目標
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交通統計的應用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必然要求我們的交通運輸統計目標要相應變化,才能起到統計作為現代決策的支持作用。因此,需從統計服務于決策的角度出發,重新規劃我國交通運輸統計的功能和目標,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重新規劃的統計目標應該依托完善統計項目,為決策能夠提供充分、及時、全面的統計數據,監控行業運行狀態,構建內容充實、方法有效、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的交通運輸統計體系,為運輸規劃、行業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政策制定提供基礎支撐。
3.2豐富統計內容,強化信息共享機制
一方面,統計要著眼于服務交通運輸統計目標,通過設計、開展新的交通運輸統計項目,擴充現有統計項目內容等方式,充實交通運輸統計內容;在指標設計上,需著重加強價值量統計指標的統計,充實日常運輸統計指標,并注重對運輸產品特性指標的統計,同時對一些專項數據展開專項調查。根據我國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由政府綜合統計和政府部門統計組成的現狀,進一步明確部門統計在政府統計中的角色,充分利用和發揮部門統計的優勢。對于專業性較強的業務主管部門自行開展的專業調查,政府綜合統計部門應積極參與和協調其他部門,為部門開展調查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正確處理好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相互關系,既要考慮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又要搞好合理分工協作,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相互支持和促進,實現統計資源互補、共享。充分利用現有統計信息資源是政府統計工作的重點,應重視做好統計信息的管理工作,對于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實施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國家統計局建立起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管理數據庫,定期公布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利用部門統計項目管理數據庫,實現部門間的網上交流、統計資料共享的功能。
3.3 努力推進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的一體化,實現資料互補盡管政府交通運輸統計的內容和統計范圍在不斷擴大,但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要。為在整體上反映交通運輸行業全貌,研究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之間的關系,推進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的一體化很有必要。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由于涉及范圍廣,協調方面多,工作復雜,因而需要各統計工作主體的統一協調,強力推進。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通過國家統計局牽頭,各種運輸方式統計工作主體密切配合、統一協調來推動統計工作一體化進程。在適當時候,可以選擇我國的運輸服務對象——貨物和旅客的專項調查項目為突破口,完整地反映貨物和旅客運輸的現狀。因此,今后政府統計(或官方統計)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容,來適應社會的需求。政府統計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較偏用途較單一的統計調查,應依靠非官方統計來補充。我們應重視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和有關研究機構的溝通、交流合作,從中了解社會需求、熱點問題研究情況,開拓統計改革思路,同時達到資料互補的目的。
3.4注重現代統計技術的應用,加強統計分析
國外運輸資訊的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比較,我國的交通運輸統計必須重視數據的深度分析與挖掘。需要在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大膽引入現代統計技術和方法,注重統計方法的多元性,考慮不同統計方法與技術的適應性,在經濟性與效益間取得有機平衡。明晰數據背后隱含的事物發展的現狀、趨勢與規律,真正實現公路運輸統計的功能。
結束語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是社會再生產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要對運輸活動宏觀管理和控制,必須要依賴于運輸業的基本數據。也就是管理部門要實現有效的運輸數據采集和分析。數據的準確性關系到管理和控制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交通運輸統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在方法技術上、組織制度上、經濟等層面上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顧憲. 新時期統計工作的改革與發展[J].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 , 2003,(01).
[2] 楊軍. 加快智能交通建設 促進城市發展[J]. 汽車與社會 , 2003,(01).
[3] 謝永賜. 加快統計制度創新 促進統計事業發展[J]. 改革與戰略 , 2003,(08).
[4] 魏連雨, 宋金華. 談交通調查統計中的全面質量管理[J]. 內蒙古公路與運輸 , 1998,(03).
[5] 劉中海. 公路交通情況調查規劃方法研究[J]. 交通世界(建養.機械) , 2007,(12).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