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裝置之一,其運行具有直接的經濟效果,而規范會計運行規則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響。本文對會計尋租的利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給出了抑制會計尋租的具體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會計尋租 財務信息 失真 對策
Abstract :Accounti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ystem devic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allocation, its operation has a direct economic effect. It exerts their influence which is in favour of itself through regulating accounting rules of the operation. This paper anlyse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accounting rent-seeking in detail,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for the inhibition of the accoun-ting rent-seeking.
會計尋租概述
對會計尋租可以這樣定義:在社會總財富水平和企業真實業績并未改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會計信息(包括對外公布的財務信息以及供內部管理決策使用的信息)來進行財富的非公平性轉移和資源的不恰當配置,從而對其他社會主體利益造成損害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
1.會計尋租的表現形式
1.1外部會計尋租主要表現形式
1.1.1爭取股票發行資格的會計尋租
我國上市公司,股票發行采取嚴格的核準制,發行數量受到市場容量的限制,發行價格的制定也包含太多非市場因素,政府對股票發行和流通的監管與市場競爭的并存,導致股票市場蘊含著巨額租金。于是,一些非達標企業在會計賬簿上下功夫,通過注冊會計師制造虛假財務報表,注入短期資本以增加注冊資本,不惜一切手段尋求股票發行的高額租金,保住上市公司的資格。
1.1.2會計準則執行中的會計尋租
會計尋租行為并沒有只停留在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還延伸到了會計準則的執行過程中。由于完全遵守會計準則并不能實現上市公司所有利益相關者轉移社會財富的目的,因此就需要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或違反準則要求進行操作,而這些會計行為需要得到審計師的鑒證認同才會實現,從而也就構成了企業會計準則執行過程中的會計尋租行為——審計意見購買。
1.2企業內部會計尋租主要表現形式
企業內部的會計尋租行為有如下三種:
1.2.1在資本預算過程中,基層部門為了爭取經濟資源的配置,封鎖不利的信息、歪曲甚至捏造信息,使一些效益低下的資本預算項目紛紛上馬。
1.2.2在成本控制、內部轉移價格制定和業務外包與自行生產的決策過程中,基層部門為了減少降低成本和降低內部轉移價格的壓力,爭取對本部門有利的方案,封鎖不利的信息、歪曲甚至捏造信息。
1.2.3在全面預算和業績考評指標制定過程中,基層部門通過封鎖不利的信息、歪曲甚至捏造信息,促使高級管理層制定對本部門有利的預算和考核評價指標;在業績考評過程中,基層管理部門提供虛假信息,粉飾本部門的業績,以通過考評來獲得獎勵。
2.會計尋租的利弊分析
2.1會計尋租的積極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向市場化經濟轉軌,隨著社會發展,國力增強,企業尋租與腐敗、丑惡行為也相伴而生,雖然進行了不斷地嚴厲打擊,仍不斷有人以身試法,這就促使人們想方設法解決,使得法律法規及執法體系得到不斷地健全和完善,從而增加長期社會福利。因此,正視合法會計尋租,不斷完善現存會計制度,必要時推進會計制度變遷,從這個角度來講,會計尋租現象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我國的會計規范得以不斷完善也是由于事務中大量會計尋租業務的影響下進行的。
2.2會計尋租的危害
2.2.1會計尋租造成社會成本增加、效率下降、扭曲資源優化配置
會計尋租的一個明顯的不良后果是它們導致了非常不公平的財富轉移,這種不公平的財富轉移對政府監管部門和工商界來說都是非常難堪的。會計尋租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僅僅是一個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問題,更主要的是,會計尋租會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扭曲資源優化配置。
從尋租人本身來講,他從尋租中獲得的收益遠遠大于其尋租所付出的成本。盡管在尋租過程中他沒有創造任何財富,并且還要消耗財富,但是對于尋租人來講,這些都是外在的。從整個社會來看,尋租行為是完全不可取的,經濟學家把會計尋租活動稱作人類社會的“負和游戲”,亦即一場就社會整體而言損失大于利得的競賽。從理論上講,在均衡狀態下和長期來看,尋租者本身也撈不到什么便宜。
2.2.2會計尋租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裝置之一,其運行具有直接的經濟后果,即會計報告會影響管理者和其他人的決策。會計信息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其天然的經濟后果使得各利益相關者必然會對其進行尋租行為。會計信息供給者的尋租行為因而也就能嚴重的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企業的會計人員對信息失真有直接的責任。隨著企業經營環境和經濟業務日漸復雜,在這種經濟環境中會計人員需要根據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做出自己的職業判斷。顯然,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影響著會計信息失真。但是,企業的會計要受單位負責人的管理,在委托-代理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由于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契約往往是不完全的,激勵機制也不健全,這樣,代理人就有自己的目標函數,代理人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企業即將公布會計信息時,經常進行尋租。
2.2.3尋租嚴重破壞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環境
尋租的存在使一部分人在競爭時總想到運用不法手段如何多獲得一些租金,而不再考慮如何發展經濟,這樣必然導致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難以為繼。同樣,尋租過程中的各種違法活動促使行賄、騙匯等金融犯罪肆虐,破壞了正常的法制建設。
3.會計尋租的應對策略研究
3.1放松管制、減少對市場的干預,避免會計尋租行為的發生
要消除會計尋租活動,必須放松管制,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原本由政府承擔的職能交由市場、社會承擔,還權于市場、社會。政府職能的轉變主要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轉變,具體來講,就是變單一的行政管理為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相結合的綜合管理;變直接管理為主為間接管理為主;變微觀管理為主為宏觀調控為主;變縱向管理為主為協調為主;變指令性計劃為主為指導性計劃為主;變指揮命令為主為調節服務為主。
3.2明晰產權,縮小公共領域,減小尋租的可能性
產權問題的解決可以有效地約束國有企業的尋租行為。一方面通過走個人收入存量資產化和國有資產股份化的道路使產權明晰化;另一方面,通過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合理地確定國有制的比例和分布方向使所有制結構發生變化,實行政企分離,讓國有企業也變為純經濟性質的市場主體,公平地參與競爭,提高其生產性尋利成功的概率的同時,使其無法在政府目標的庇護下來滿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降低尋租成功的可能性,從而降低尋租的動機。
3.3加大財務監管力度,實行財務收入公開
尋租行為的主要表現是私人擠占公用財產。如果能夠使金融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財務公開,使人們對每一筆收支的來龍去脈都非常清楚,尋租行為也就難以藏身,尋租人和被尋租人也不敢為所欲為。
3.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一方面可以通過激勵機制的安排,同化出資人與經理人的效用函數以緩解道德風險;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權利制衡機制的安排,瓦解經理人的超級信息地位以緩解逆向選擇。因此,它是保證會計政策合理有效選擇的內部保障機制。
小節
會計信息的公共產品性質導致的會計市場失靈的客觀存在,使得政府對其適當干預是增進社會福利所必需的,另一方面,會計尋租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還有助于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因此,我們只能在一定程度扼制會計尋租活動的發生和蔓延,況且扼制會計尋租是要花成本的。
參考文獻:
[1] 陳軻,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 秦捷,.成本管理新趨勢-戰略成本管理,山東機械,2004.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