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淺議了新會計準則下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積極影響 難點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rule superficially.
自2007年1月1日新會計準則體系實施以來,已歷時3年多時間。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提高了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增強了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實現了銀行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更重要的是能促進了銀行轉變經營觀念,改善了管理水平,提高了風險意識。這一重大會計改革決策,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積極影響
新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而關于金融工具準則的變革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其中:與銀行最相關的、最有影響的有四項準則:分別是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23號-金融資產轉移,24號-套期保值和37號-金融工具列報。另外,與銀行相關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得稅》、《職工薪籌》、《合并財務報表》等多項新準則都進行了修正。其對銀行經營管理的突出影響和積極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1.1改變了資產負債分類方式,有利于增強銀行管理風險的能力。新會計準則改變了傳統的金融資產和負債分類方式,改為按管理意圖和目的對金融資產、負債進行新的分類,并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將負債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其他金融負債,同時規定“資產與負債分類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1.2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有利于全面揭示市場風險。為在財務報表中能真實反映與金融工具有關的收益與風險,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將待履約合同的公允價值變化及時計入到損益中,并以公允價值列示為資產或負債,有效地揭示了銀行承受的市場風險。
1.3改革了資產減值計提方法,有利于揭示資產真正價值。新會計準則規定,除交易性金融資產外,其他金融資產均應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在計提減值準備的問題上按預計現金流折現法,能精確計量金融資產減值,相對于銀行現行采用的計提貸款減值準備的“五級分類”比例法,提供的信息更加準確,從而更能夠真實地反映資產的公允價值。
1.4采用了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的計量方法,有利于真實反映銀行的財務狀況。新會計準則使會計系統能夠更全面反映業務的風險和盈虧。如將交易費用計入貸款的初始確認成本,使資產更能體現直接的相關成本;將包括交易費用在內的折溢價在持續期內按照實際利率進行攤銷,使資產的期末價值更接近實際;按考慮時間價值后的實際利率計算利息收入,收入的確認更實在了。
1.5會計信息披露發生了顯著變化,有利于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新會計準則增加了財務報告報表種類,要求根據業務性質分部報告并需要披露分部信息。既要披露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信息,又要披露對金融工具采用重要會計政策、計量基礎等信息。
1.6向銀行提供公司類客戶的企業價值信息,有利于調整優化客戶結構和信貸結構。新會計準則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公司類客戶應向銀行提供企業價值信息。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面臨的風險,有利于甄別和選擇客戶,擴大銀行優質客戶群體,優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2.新會計準則給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帶來的難點
2.1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引起財務報表狀況的大起大伏。實施新會計準則,給銀行的損益確認的標準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最顯著的是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變化直接計入損益。這種當期計入損益的方法與歷史成本法相比,金融資產價格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變化幅度以及變化方向都難以確定,而且變動頻率導致財務狀況以及贏利能力的頻繁波動。
2.2公允價值的測算存在難度。一是相關市場發展不夠成熟,市場交易不夠活躍,許多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直接按照市場價格的方式獲取,對于那些沒有活躍在公開市場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測算只能依賴于相關人員的判斷或委托評估公司評估,而這種判斷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留下了操縱當期利潤的“一道關口”。二是由于獲得公允價值信息需要涉及銀行的信貸管理、金融市場、國際業務、個人金融、財務會計等多個部門,因此,很難測算出一個能夠體現實際價值的“公允價值”。
2.3實際利率難以精確計算,并且實際利率的微小變動會對會計盈余產生很大的波動。在貸款、債券資產等業務核算中要頻繁使用實際利率法。一是對于固定利率的貸款和債券資產的實際利率計算,即固定利息收入與金融資產以及相關手續費之和的比值,需要具體核算在每筆貸款中所支付的相關手續費,這是非常難以精確計量的。二是對于浮動利率的貸款和債券資產,更加具有不可精確性,因為實際利率的計算要基于對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如何確保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也是一個難點。
3.新會計準則實施中商業銀行應采取的策略
為應對新會計準則對核算的影響,同時反映與客戶端的債權,商業銀行必須采取積極的對策。
3.1應轉變業務增長方式,通過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等新業務的方式提高贏利水平。新會計準則體系充分體現了注重業務發展質量和強化風險管理的導向,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市場敏感度,豐富風險管理手段。在業務經營上要做到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相統一,速度與質量、規模與結構、風險與資本相協調,從根本上提高銀行的業務發展質量、增收創利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3.2要加強新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的相關配套工作,構建合理的公允價值計價模型系統。首先,要按照持有目的區分金融資產,對金融資產的價值按市場波動情況實行動態評估、管理和考核。其次,要按照新會計準則改造現有的財務會計系統,進一步完善相關業務管理系統,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滿足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3.3要提高資本充足率管理水平,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進一步加劇了資本的不確定性,商業銀行應強化經濟資本管理理念,把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制度作為落實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的內部管理工具,發揮風險定價戰略引導作用,有效地約束商業銀行風險資產的增長,將資源配置到低風險、高回報的業務上,從而基本保持風險的增長與資本的增長相協調,使資本充足率水平逐年提高,不斷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逐步實現由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特別是銀行管理層在作出經營決策形成資產、負債前就要確定承受風險的方式和后續管理的方法,不斷提升贏利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法制司.2001企業會計準則及指南[S].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制度講解[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牡丹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