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農民工就業形勢的惡化,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對農民工就業狀況不利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應對危機,促進農民工就業的政策。
【關鍵詞】 金融危機 農民工 就業
Abstract:Facing the rural employment situa-
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olicy to tackle crisis and promote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dverse effects on migrant workers.
Keywords : financial crisis ;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1.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民工就業狀況的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占58%,其中在加工制造業中占68%,在建筑業中接近80%;在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和餐飲業中占52%以上。這些數據表明,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發無疑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1.1 勞動密集型、外向型企業用工需求大幅下降
制造業是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非農產業部門,我國外貿出口中工業制品比例占95%以上,在出口下降的情況下,制造業企業面臨著用工需求下降的壓力。特別是紡織服裝、加工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困難較大,不得不裁減用工,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民工。數據顯示,2008年前8個月,我國紡織業實際就業人數減少6.4萬人,而去年同期則是新增近20萬人。另據人社部對8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信息調查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這也是多年來在第三季度用工需求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第一次出現下滑。
外貿出口型企業由于對外依存度過高,受出口下降影響,部分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崗位流失嚴重;繼續生產的企業,新增就業崗位也大大減少,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十分明顯。據人社部對500 家重點企業的監控顯示,從2008 年10 月到2009 年4 月,崗位增減相抵,仍有六個月出現崗位凈減的情況,崗位流失率達到了8%。
1.2 中小企業關停倒閉,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
在經濟增長減緩、信貸緊縮、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許多中小企業由于出口訂單減少、利潤銳減,生存和發展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部分企業甚至停產、倒閉。發改委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以珠三角為例,東莞(1464)、中山(956)、珠海(709)三市倒閉企業數量最多。從行業分布看,關閉企業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五金塑料、電子產品、陶瓷建材等傳統型、低技術、高耗能行業。此種情況下,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被迫失業返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3億外出務工農民工中,有15.3%即2000萬左右農民工因失業返鄉,成為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就業群體。
1.3 農民工結構性失業問題受金融危機影響表現更為突出
國家統計局2006年調查資料表明:在外出勞動力從事的工種中,一般勞務占68.77%,個體工商業者占9.62%,企業一般技術人員占5.77%,企業一般管理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分別占比2.88%和0.96%。85%以上文化素質低的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就業空間狹小,只能從事苦、累、重、險、臟的體力勞動,造成這些崗位就業競爭激烈,工資水平低下。可見,我國農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知識技能缺乏,主要集中于三大產業中技術要求不高、就業門檻較低、人員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金融危機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雙重沖擊下,農民工就業變得更為脆弱。
2.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促進農民工就業的對策措施
2.1 農民工自身發展層面
2.1.1轉變就業觀念,以回鄉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當前依靠經濟增長拉動就業增長、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有很大難度。這種情形下,農民工應利用城市工作積累下來的管理及技術資源、資金資源、社會關系和市場經驗等,轉變就業觀念,從打工者向創業者轉變,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問題。農民工回鄉自主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同時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開拓就地轉移富余勞動力的新門路。
2.1.2 拓寬城市就業空間,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部分第三產業就業崗位會被創造出來,如家政服務行業就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對于尚留在城市的失業農民工,應抓住此次機會,拓寬城市就業渠道,就地就近轉入服務業領域就業。目前,中國的城市化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不僅落后于自身的工業化進程,也與同等收入國家有較大差距。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只占全部從業人員的26%,與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40%、發達國家60%以上的比例尚有較大差距。但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擴大就業的潛力。此外,也可采取“非正規就業”等靈活就業方式,拓寬就業空間。
2.2 政府層面
2.2.1 大力營造農民工創業的良好環境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鼓勵創業的政策,按照“能寬則寬、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的原則,為農民工創業提供扶持政策。在用地、收費、信息、工商登記、納稅服務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降低創業門檻;在創業信貸支持方面,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小額貸款擔保服務,設立“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解決融資難問題;在創業服務方面,集中提供開業指導、創業培訓、創業咨詢、項目推介、員工招聘等一站式服務。
2.2.2 扶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化解用工需求下降危機
在金融危機使就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政府應采取多重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幫助中小企業早日走出困境。如在公共資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金融、財政、稅收的支持,以政策減負來鼓勵企業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用工崗位,積極發揮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個人就業的輻射拉動效應,從而吸納更多就業。
2.2.3 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競爭力
政府要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工作,提升農民工的就業能力。要提升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的質量。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要突出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實現農民工從勞力型工人向技能型人才轉變。要在組織培訓上統籌各方面資源,根據市場用工情況和企業用工需求,多形式、多渠道、多專業、多途徑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定向培訓。
2.2.4 推進農民工勞動和社會保障及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要加快農民工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針對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包括工傷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現象,解決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勞動保障權益。進一步深化戶籍、教育、衛生、醫療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解決其后顧之憂。就業服務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絡和平臺,暢通就業信息渠道。通過政府部門協作,加強信息搜集和發布工作,發展各級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為返鄉農民工免費提供就業信息、政策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幫助農民工掌握準確的就業信息。
參考文獻
[1]周婧:金融危機形勢下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思考. 農業考古,2009(3).
[2]陳芳紅: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當代經濟,2009(7).
[3]胡錚: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及就業市場的影響. 浙江金融,2009(5).
[4]馬紅梅,金彥平: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 北方經濟,2009(4).
[5]陳柳欽: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及其應對之策.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9(4).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