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新環境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具備下面五種基本本領。
[關鍵詞]新型;教師;素質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傳統的教育觀念、課堂模式、師生關系受到較大的沖擊。本人認為,新背景下的教師應該在“五氣”上下功夫,努力把自己鍛煉成充滿正氣、富有才氣、具備魅力的新型教師。
一、正氣
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生的人生導師。人們常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形容教師,正氣是教師的首要素質,面對各種利益的誘惑,教師尤其要具有浩然之氣。
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育人的角度講,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師職業規范,樹正氣,楊師德,真正擔負起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塑造者的重任。
二、才氣
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是多么重要。每一個學生都希望結交德藝雙馨的老師,他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甚至挑剔的。你的才氣將直接決定你在學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響力及信仰度。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擇師而學的狀況無情地擺在每個老師面前,優勝劣汰、競爭上崗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
教師的才,最重要的是展現在課堂上。教無定法,同樣的課題、同樣的課堂,不同的教師,其其精彩‘影響力絕對不一樣。如果你業務能力強,善于駕馭課堂,就可以與學生平等對話,溝通心靈,讓學生被你的才智、才氣折服。
做一名良師,做一名學生終身難忘的老師,應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追求。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識的“源頭活水”。做到老、學到老,更新知識、創新理念,超越自我的底氣。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才氣橫溢,充滿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自覺接受你的教育。
三、書卷氣
朱永新先生指出:“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也就是說教師身上應該多些書卷氣、文氣,這正是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必須是博家、雜家,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書卷氣息,你又怎么能成為文化、文明的傳播者,心靈的塑造者呢?
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特性使教師面臨嚴峻的挑戰。教師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上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周期。必須持久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反復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淀,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才能成為博學多才、富有書卷氣的教師。
四、神氣
所謂“神氣”即精神狀態和思想氣魄,我們要以飽滿的的熱情和積極的精神面貌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充滿激情與活力,神采奕奕,親切自然,與學生打成一片,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心里,師生共同進步,校園面貌必然煥然一新。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有精氣神。教師精神振作,講課充滿自信、激情飛揚,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感染打動學生,造就學生的精神和氣魄。教師氣聚神凝,講課鏗鏘有力,能培養學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師神思灑脫、張弛有度,才能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激起他們參與的欲望。失去精氣神的課堂,收獲的也許永遠是失望;缺乏精氣神的教師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
新課堂理念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我們要激發創新活力,抓住機遇,鉆研新課程,探索新教法,不因循守舊,不盲從權威,要求新求變,讓創造的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五、銳氣
銳氣,是一種膽量和氣魄,一種攻堅克難的精神境界,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有一股銳氣。回顧我國教育發展史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從隋代開始的科舉制度到20世紀90年代的應試教育,到90年代廣泛提倡的素質教育,再到近年來興起的人性化教育,落后于時代要求的應試教育在漸漸走向衰落,素質教育逐漸成熟。要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需要我們教師銳氣十足,將教育改革進行到底,開辟出教育的新天地。
學校創名校需要銳氣;教學創新也需要銳氣;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學團隊,也需要教師的拼搏團隊精神;每個教師要有爭做名師的銳氣,永不言敗,教出個性,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專家型、學者型教師。
作者簡介:彭江,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