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唯一的聽眾》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人物復雜的心理。
3.引導學生初步體驗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方法和過程。
【教學重點】
1.“聽眾”形象與心理的評析與探究。
2.對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層領悟。
【教學難點】
“聽眾”形象與心理的評析與探究。
【課前準備】
MP3(小提琴曲《月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談話導入。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我想每位同學都愿意成為它的聽眾,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當初它只擁有唯一的聽眾。
板書課題:唯一的聽眾
出示投影:
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個白癡。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后下的結論。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們聽起來就像是鋸桌腿的聲音。
后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舍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時。每當拿起提琴,我眼前就浮現出那位耳“聾”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指名讀,同學們,讀了這兩段話你們有什么疑問?
我由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能在各種文藝晚會上表演的小提琴手,是什么創造了這個奇跡?而我又為什么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這位老人是誰?為什么是“唯一的聽眾?能聽到又怎么是耳聾?……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 初步探究、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來的問題。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1)“我”開始拉小提琴像鋸床腿似的,到后來能夠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心理產生了哪些變化?(原來很自卑后來變得自信了)
(2)心理有這么大的變化得益于什么?(每天早晨的唯一的聽眾)
(3)唯一的聽眾是誰?(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老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
(4)這唯一的聽眾是聾子嗎?(當然不是)
過渡:唯一的聽眾,“我”以為是一位耳聾的老人,沒想到這位老人竟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老教授,她為什么要裝聾,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我”——一位初學小提琴的晚輩。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深入探究,走進人物的內心。
三、自主探究,了解人物內心
(一)探究老人詩一般的語言
1.老教授是怎么一步步鼓勵我的呢?默讀全文,畫出老教授鼓勵我的語句,體會她對我的影響。
2.交流
出示投影:
(1)“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薄拔也孪肽阋欢ɡ梅浅:?,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p>
(2)“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p>
(3)“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p>
(4)“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
3.“我”聽到這些鼓勵的話語,心里會想到一些什么呢?進一步想象老教授的心理。
(1)“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p>
“我”想:我拉的聲音這么難聽,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實在對不起,沒想到她卻毫不在意,居然向我道歉,多么和善的老人!
老教授:他剛學拉小提琴,拉的實在難聽,他一定是怕人聽到,才躲到這兒來的,他看到有人在這兒,是那么不好意思,又要躲開了,我得留住他。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p>
“我”:原來這位老人聽不見,我拉好拉壞她都聽不見,對她不會造成任何干擾。還好剛才難聽的琴聲沒有破壞老人正獨享的幽靜,老人還夸我拉的好,盡管是個聾子,第一次聽到夸獎還是令人高興,要是我真能拉好該多好啊。
老教授:這孩子很自卑,我只有告訴他我是聾人他才有勇氣繼續在這里練下去。
(2)“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p>
“我”:她愿意每天都來做“我”的聽眾,不管我拉的好不好,她要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的小提琴能給老人帶來快樂,這是多么讓人快樂的事,我一定要用心拉,不能辜負我的唯一的聽眾。
老教授:讓他每天面對自己的聽眾來練琴,他一定會越練越來勁,越練越有信心。
(3)“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p>
“我”:我有進步了,老人雖然聽不到,但她能感受到,堅持努力,我一定會拉的越來越好。
老教授:他已經有了進步,只要不斷的得到肯定,鼓勵,他就會繼續努力,繼續練下去。
(二)探究老人平靜的眼神
讓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快速默讀課文,找到描寫老人平靜眼神的句子,用“ ”劃出,反復讀,想一想從老人的心靈的窗戶中你讀懂了什么?
1.學生讀、劃。
2.交流:
出示投影: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3.齊讀3個句子。
此時無聲勝有聲,老人平靜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發揮想象,寫一寫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學生寫后交流。
四、體會情感、總結全文
齊讀最后一段,從中體會出怎樣的感情?此時你認為老教授是個怎樣的人?
生交流:
師小結: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誠關愛的眼神,詩一般的語言鼓勵年輕人、培養年輕人。怪不得成才后的年輕人在舞臺上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面對鮮花和掌聲時,會不由自主地想——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作者簡介:邵振武,陵頭鄉后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