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化學教學;等電子體;教學思想;數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7(A)—0052—01
教學思想和方法是教學的靈魂。如何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方案賦予教師合理而充分的教學自主權,這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主動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發展和提升的需要。
“等電子體”的多樣性和規律性,決定了它在歷年高考中層出不窮,變幻莫測。有關“等電子體”的總結屢見報端,且近乎完美。然而,諸多總結都是直接表述性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如何由“等電子體”的概念挖掘其內涵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夠舉一反三呢?諸多的總結僅限于無機常見微粒,而“等電子體”在有機化學中的涉及還是一片空白。現剖析如下,共勉交流。
“等電子體”是指電子總數相等的微粒。換言之,凡是電子總數相等的微粒間都互稱為“等電子體”。這樣,我們可以對某個微粒的電子數進行變換、剖析和重組,只要重組前后的微粒的電子數相等,即為“等電子體”。
一、無機常見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1. 中性微粒的電子數等于形成它的各原子的電子數之和。
2. 陽離子的電子數等于形成它的各原子的電子數之和減去所帶電荷數;陰離子的電子數等于形成它的各原子的電子數之和加上所帶電荷數。
3. 每個H含有1個電子。
解析:(括號內為電子總數的數字分析)
(1)10電子體
①Ne(10)②HF和F- (9+1)
③H2O和O2- (8+2)④NH3和N3- (7+3)
⑤CH4 (6+4)⑥Na+ (11-1)
⑦Mg2+ (12-2) ⑧Al3+ (13-3)
⑨OH- (8+1+1) ?輥?輮?訛NH2- (7+2+1)
?輥?輯?訛H3O+ (8+3-1)?輥?輰?訛NH4+ (7+4-1)
(2)18電子體
①Ar(18)②HCl和Cl-(17+1)
③H2S和S2-(16+2)④PH3和P3-(15+3)
⑤SiH4(14+4) ⑥K+(19-1)
⑦Ca2+(20-2)⑧HS-(16+1+1)
⑨F2(9×2)?輥?輮?訛H2O2和O2-(8×2+2)
?輥?輯?訛N2H4(7×2+4) ?輥?輰?訛C2H6(6×2+6)
(3)14電子體
①Si(14)②CO(6+8)
③N2(7×2) ④C2H2和C22-(6×2+2)
(4)16電子體
①S(16)②O2(8×2)3. C2H4(6×2+4)
從以上剖析我們不難看到,“等電子體”只是要求微粒在電子總數上相等。只要我們對某個微粒的電子數進行變換和重組,相應的“等電子體” 便會應運而生。
二、有機常見分子
1. 由于分子式相同的微粒電子總數也相同,所以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有機物也一定互為“等電子體”。
2.由于每個CH2和每個O的電子數相等且都為8個,所以某有機物分子減去一個CH2的同時加上一個O將變換為一個新的“等電子體”。同樣,某有機物分子加上一個CH2的同時減去一個O也將變換為一個新的“等電子體”。
解析:(1)同分異構型(這里只舉幾例,括號內為電子總數):
① C4H8(32):CH2 =CHCH2CH3和CH≡CCH2CH3
②C2H6O(26):CH3CH2OH和CH3OCH3
③C4H8O(40):CH3CH2CH2CHO和(CH3)2CHCHO
④C2H4O2(32):CH3COOH和HCOOCH3
(2)加減變換型:
①C4H10(丁烷)→C3H8O(丙醇)→ C2H6O2 (乙二醇)
(從左向右依次減去一個CH2,同時加上一個O,電子數都為34個)
②C3H6O2(丙酸或甲酸乙酯或乙酸甲酯)→ C4H8O(丁醛)→ C5H10(戊烯)
(從左向右依次加上一個CH2,同時減去一個O,電子數都為40個)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個性思維和思想方法的培養和發展。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勇于探索,樂于進取,新課標下的“三維”目標定會得到有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