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手工制作;合作學習;自由
創作
〔中圖分類號〕 G623.7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7(A)—0055—01
手工制作是小學美術教學課的主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獨立設計制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是手工制作課的追求。如何引導學生在手工制作中展現自己的特長和技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幾點應該注意的地方,愿與同行分享和探討。
一、引導學生自主確定制作目標
小學生天真無邪,富于想象,個個都是幻想家。在手工制作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想象未來的世界,說出自己的理想和最喜歡的事物,從而確定制作目標。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三課《花地毯》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描述了幾幅地毯圖片,使大家體會到了地毯的美觀,并讓學生說出了地毯美觀的原因——圖案紋樣優美、色彩鮮艷。然后讓學生自己當設計師,給教室設計制作一塊地毯。學生們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做有月亮圖案的花地毯,有的想做有火箭圖案的花地毯,有的想做有熊貓圖案的花地毯……大家七嘴八舌,想法奇妙無窮!對孩子們的不同想法,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然后確定自己手工制作的目標。
二、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探究制作方法
每個學生制作的東西不同,準備的材料也不同,制作方法自然就不盡相同。在教學中教師應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個性化的制作方法。我的做法分三步:1.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完成自己的作品;2.把自己的打算講給同學聽,請同學給自己出謀策劃;3.參考同學的意見,確定完成自己作品的方法步驟。如在引導學生制作《紙風鈴》時,有位學生的方法是把三個一次性紙杯用一根線從杯底中間并連起來。在小組討論中,大家建議把紙杯分別串連起來。這個孩子在制作時,不僅接受了大家的建議,還在每個紙杯的側面畫上畫,做出的紙杯風鈴形象逼真,別具一格,博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因此在手工課上,讓學生先講自己方法,然后和大家合作,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找準制作方法,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自由創作并完成作品
在手工課中學生只有好的想法是不夠的,關鍵是想法要有可操作性,制作要有獨創性,怎樣引導學生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是手工課教學的核心。在動手制作時,首先,老師要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放松心理、活躍思維。其次,老師要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激勵學生,使其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再次,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和制作中去,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如在一年級下冊《瓢蟲的花衣裳》教學中,我播放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音樂,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情緒穩定,心情舒暢,自由發揮。有位學生用紅色蠟光紙剪了一個圓形作瓢蟲的身體,用黑色紙剪了七個小圓作瓢蟲身上的斑點,用黃色紙做瓢蟲的頭、眼睛、觸角和六條腿。他做的瓢蟲色彩搭配很好,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位學生只有黑紙,問我能不能做一個黑色瓢蟲,我告訴他:瓢蟲穿上黑色的禮服,就會像紳士一樣風度翩翩。還有一位學生用彩色的橡皮泥制作出了瓢蟲,觸角比六條腿還粗,我告訴他:瓢蟲的觸角這么大,一定是個大力士吧!那孩子咯咯地笑了。一位學生要求讓我捏一只瓢蟲,我接過他手中的黑色橡皮泥,在掌中揉成一個圓球,然后在掌中一壓,瓢蟲的身體做成了。接著我從墻角的高粱笤帚上取了幾粒紅色的種子做了瓢蟲的眼睛和它身上的斑點,用細枝做了觸角和六條腿。有個孩子的方法更巧妙,他用一些化妝品、飲食盒的圓蓋,做瓢蟲的身體,然后用彩紙剪貼上其他部分……
四、共享制作成果
當學生的制作完成后,舉辦一個小展覽,讓學生相互評一評,共享成功的快樂,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將濃厚的學習興趣帶到課外,回到家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如一年級上冊第十一課《美麗的窗花》制作完成后,我請學生把各自的作品張貼在窗戶上,留住這永恒的美,使他們經常能享受到自己創造的美和快樂。有的學生看了同學的作品,得到了啟發,回家做了許多美麗的窗花,把自己的小屋裝扮得漂亮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