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創
造性思維;創新人格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21—0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因而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呢?
一、教師要有創造性的教學思維
教師作為創新教育的實施者,其創新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 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首先,教師要具備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如心理學、教育學、哲學、文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這些不僅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肥沃的土壤”,還可以幫助教師開拓視野。其次,教師要具有創造性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輸出信息的能力?,F代高科技發展帶來了教學方式的巨大變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在多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學、廣播錄音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教師應善于從理論中獲取新知,補充能量,并且通過內部加工后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最后,教師要具備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和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教師要不斷探索合乎校情、學情的理論,這樣才能做到因校擇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這些理論素養,教師方可應用科學原理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知、意,實現學生思維的創新和能力的發展。
2. 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造性思維,不要被參考資料、標準答案所束縛,應不斷提高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更新現有知識,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努力找尋教學過程中一切有創新價值的因素,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臘哲人普魯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教師作為點燃學生頭腦這一火把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生生不息的火種,以自身獨到的見解、清晰的思路開拓學生的思維,塑造學生的創造個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
二、開闊學生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1. 發揮語文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在初中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技能更為重要。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進取心、獨立性、責任心、堅韌性、求異性等創新品格。初中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創新品格的教育,如《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關于太陽大小、遠近的辯論及對孔子的大膽否定;《塞翁失馬》中反映的辯證思想。教師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各種高尚人格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日后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而積累深厚的人格底蘊。
2. 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維敏捷、激情勃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其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敏感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和心靈的交流。課堂要始終保持“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的狀態,既不太放任,也不過于嚴肅,形成積極、活潑、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
3 .積極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矛盾、沖突、焦點往往是創新之源。因此,教師要盡可能抓住學生知識學習和思想情感上的熱點、難點、焦點、疑點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與教材、教師、權威不同的見解。在教授《社戲》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領悟小說主題,筆者提問:“六一公公送豆與社戲有沒有關系?”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經過課堂討論,排疑解難,最終使學生領悟了文章的主題。
4. 培養學生縱橫聯系的思維方法。創新思維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關,因此,課堂上教師除了讓學生知道“是什么”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怎么辦”,使學生的思維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