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習慣;機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62—01
一、勾畫草圖,激發想象,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思維能力,而想象能力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們能為一顆小樹苗編一個神奇的小故事,能為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安排一種心情。借助小學生的這種特點,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隨手在黑板上畫幾幅簡筆畫,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欲望,使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
比如,教《小黃雞的故事》一文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幾只小雞,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學生對小雞非常熟悉,當然認識。這時,我又在小雞旁畫了一個小女孩,讓學生說說這個小女孩在干什么。同學們勁頭十足,說:“大姐姐在喂小雞!”,“大姐姐和小雞準備做游戲!”等等。我都作出相應的評價。然后,我又問:“小女孩為什么不高興呢?”有個學生說:“小雞生病了,小女孩不高興啦!”我說:“對!小雞生病了,我們該怎么辦呢?”學生就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辦法。我一邊表揚他們語言表達的準確、簡明、完整、形象、生動等優點,來激活他們說話的潛能;一邊就其表達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這樣,在學生回答、教師指導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設問質疑,理順條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要使小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把一個問題說清楚,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能各抒己見,展開激烈的討論。如,教學生如何在家里進行口語交際時,應讓學生明確說話的要求,并給學生提出問題: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是怎樣做好這些事的?沒有爸爸、媽媽的幫忙,你能夠獨立做好這些事嗎?這種簡單的多角度的設疑能使每個學生有條理地進行交流。再如,可圍繞課文上的插圖討論怎樣做會更好。在選出更好的做法后,讓小組選出代表有條理地進行敘述。最后,教師就事論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又訓練了他們說話的條理性,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平等友好,傾心交談,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為了克服低年級學生怕在人前說話的膽怯心理,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傾心交談,談他們熟知的話題。如,家里人誰最好?家鄉的什么地方好?好在哪兒?你知道自己家鄉的特產嗎?當然,交談的重點是逐漸地讓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會學習老師說話的語氣、方法、態度,甚至姿勢,老師的言談舉止就會通過學生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在學生的言談舉止中點點滴滴地體現出來。老師的人格魅力也會因此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從小受到“修身”方面的教育。這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近了,師生之間的隔膜薄了,學生有什么心里話,包括想發牢騷,甚至對老師的意見,都可以無拘無束、一古腦兒地對老師講出來。此時,老師可以因勢利導,選擇學生最想說、最感動的話題讓學生說,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抓住時機,提供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學校里,課間時間尤其是課外活動時間,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時間學生是自由的,他們可以進行小游戲,也可以進行小競賽。當然,無論他們干什么,教師要由著他們,也要監護他們,在孩子們活動的過程中捕捉到讓孩子們鍛煉說話的機會,因時因地地引導他們。“你愛吃烤土豆嗎?”“我不愛吃,可我姐姐愛吃。”“你姐姐在幾年級?”“六年級。”“是那個穿藍格子上衣的排頭嗎?我看有點像你。”“不是,是排尾那個戴紅帽子的姑娘。”“嘿嘿……”這是我在吃早餐時聽到的兩位同學的對話。孩子們的話停了,是因為看見了我,這時我續上他們的話題:“六年級的‘數學大王’,聽說也是戴紅帽子的姑娘,是你姐姐嗎?”“什么‘數學大王’?”“就是數學學得最好的一個。”……我在談話中對他們說的不對的地方進行糾正,修正他們的思路和用語。這樣,他們的膽子變大了,不怕被人笑話了,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發展。當然,口語表達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