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興趣;語言;生活;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26—0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高低的核心因素。富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會使他們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學習方法、途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教師的語言應生動化、形象化,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語言是教師講授知識、教育學生最直接的工具。教師傳授知識主要靠語言來表達,教師生動的語言可感染學生。學生因此而喜歡上了教師,也就喜歡上了教師所教的學科,“愛屋及烏”講的便是這個道理。
1. 生動、形象的語言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平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力求在教學時達到語言準確、簡潔和完美。教師的每句話,每一個手勢都應有助于學生理解自己所敘述的內容,有助于開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性質”時,我講到“拋物線形狀(開口大小)與系數‘a’有關,當|a|越大,其開口越小,|a| 越小,其開口越大”時,同時伸展兩只胳膊進行配合,比劃拋物線的形狀,使學生對二次函數這一性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通俗的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揭示概念的實質時,教師的語言要有說服力,特別是在講解一些難點和不易懂的地方時,要想方設法做到表達形象、生動、易懂。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畫法”時,剛開始用“描點法”畫圖象,有些學生弄不清什么叫“平滑曲線”,畫出的圖象是“小線段式”的連接。于是,我就告訴學生,拋物線形似弓,同時拿出弓形教具進行演示,從而使學生明白“平滑曲線”的含義。
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只有在應用中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認真審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我們祖先對數學發展所作的貢獻,數學家的故事,幾何知識和幾何圖形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講解屋頂為什么是三角形的,人的鼻子為什么在臉的中間就好看,報幕員為什么不站在舞臺中央報幕等等,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一門應用廣泛、趣味無窮的學科,讓學生感到學數學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存在,只有學好數學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恰當的多媒體應用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臺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產生興趣。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再加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單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造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難以提高。而多媒體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困難。運用電教手段,可以通過色、形、聲、光,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形象地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可以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其長時間的注意力,使其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達到從“要我學” 到 “我要學”的轉變。如,教學《平面幾何》內容時配上美麗的畫面和動態的模型能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也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根本措施,用興趣引導學生也是搞好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在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這一方面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讓學生做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主人,從而真正學好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