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地理教學;識圖能力;培養;
方法;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54—01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之一,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圖像系統包含著豐富的地理信息。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對初中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作為地理學科學法指導的重點,讓他們正確認識地圖、閱讀地圖、分析圖表和繪制圖表,做到圖像信息與文字信息轉換自如。
一、如何有序地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1. 調動視覺,引導看圖。展示掛圖,讓學生在掛圖上找到所學的地理事物,充分調動視覺感受,加深學生的印象。看地圖主要看名稱、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地圖的名稱包含了這幅地圖所要表達的內容,很多學生在讀圖時經常忽略這一點,急著去看圖,在較難理解的地圖中就會搞不清楚圖所表達的含義。其實只要看看圖名,許多東西就變得好理解多了,圖名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的事物在腦海中產生實際概念;對地圖方向的正確認識、對圖例注記的理解,可以保證用圖的正確性。
2. 聽覺刺激,鼓勵說圖。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養成讀圖思考、讀圖提問的好習慣,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理順學生讀圖思維,又能提高讀圖、析圖能力,更能使學生直觀地記住各種地形名稱及具體位置,避免張冠李戴。 教師做示范,讓學生模仿說圖,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在教學“中國的交通業”時,主要鐵路干線及鐵路樞紐名稱多、記憶難,教師可確定起點和目的地,讓學生設置幾條假期旅游路線,看一看,說一說,然后引出“三橫五縱”鐵路干線。
3. 手腦并用,嘗試填圖。通過看、說幫助學生形成初步印象后,接著教師在黑板或多媒體課件上示范填圖,學生在紙上模仿并獨立填圖(可通過填充圖冊練習填圖)。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手腦并用,以鞏固所學知識。最后通過投影展示效果,相互比較,讓學生自己選出最佳“作品”,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4. 尋找興趣因素,繪制簡圖。簡圖是用最簡單的形式表現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內容簡明扼要,圖面清晰醒目,是化文為圖、變抽象為具體的快速反映工具。教師要多方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引導學生繪制一些簡圖,以增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如教學七大洲的地理位置時,引導學生繪制“三瓣花朵”圖,非洲、歐洲是一瓣,亞洲、大洋洲是一瓣,北美、南美洲是一瓣。還有新疆的“三山夾兩盆”地形圖,地球“五帶”圖等,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記憶效果。
二、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能力的體會
1. 強化師生的用圖意識。 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引導學生每天隨意翻閱地圖,不斷強化用圖意識。輕松地、無意識地翻看地圖,隨意看看山河大勢、地區輪廓和熟悉的地形等;暢想那里的風土人情、資源物產、熱點新聞等。日積月累,熟能生巧,讀圖意識強化了,讀圖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2 .用口訣識記地圖。口訣識記的特征是以機械記憶為主、理解記憶為輔。識記七大洲大小用“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識記中國鐵路主干線“三橫五縱”時可用:“京包連包蘭,隴海接蘭新,滬杭至貴昆,滬九廣焦成。”前三句說明了“三橫”鐵路干線自北向南的位置,后一句包含了“五縱”中的 “京滬、京九、京廣、焦柳、寶成-成昆”五條鐵路干線自東向西的順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概括為: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疆)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蒙古上北海天,再加重慶港澳臺。口訣鏗鏘有力,韻味悠長,往往能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了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消除學生腦、眼疲勞的效果。
3. 激發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成功和快樂。如果教師一味地強調“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就會因為怕苦而滋生厭學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鼓勵學生把當天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利用茶余飯后的時間考家長、問同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