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物理教學;概念;規律;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27—01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構成物理知識的基本元素,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物理概念反映了大量物理事實及復雜物理現象中最本質的、最抽象的東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處于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規律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能力將得到充分發展,因而在教學中使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規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形成階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規律多為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而這些概念和規律一般是從大量的物理現象中總結出來的。由于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又易受生活經驗干擾,妨礙了正確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這些干擾,建立科學的概念和規律呢?
1. 使學生對物理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是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演示,還要教育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參觀等,積累材料,使他們的認識日益充實、豐富和深刻,并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2. 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用生活經驗無法解決問題,或設置問題與生活經驗產生矛盾時,他們就會體會到建立物理概念和認識規律的重要性,主動放棄生活經驗的影響,凡事先問為什么。
3.闡述清楚建立物理概念和形成規律的思路。在學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積極的準備狀態下,教師要利用各種適宜的方法,如實驗探索、理論推導等,向學生闡明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如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中,對斜面小車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在小車運動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逐步得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樣學生對該定律的建立就有了一個清晰的過程。
4. 準確呈現概念和規律的內容。物理學中的概念和規律的陳述語言或公式十分精煉和準確,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要準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說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并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系。
二、運用、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階段
概念和規律呈現出來之后,就必須對其加以運用、練習,以加深理解,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變,使新知識與已有的其他知識連接起來,這就進入了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的第二階段——運用、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是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紤]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應采取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方法。如直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運用概念和規律對物理性質直接判斷等。這一內容一般在授新課中即可進行,以對新學知識作初步鞏固,逐步提高認識。如公式的變形使用,隱含條件的挖掘,推論的形成等。
三、物理概念、規律的整理階段
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求整理的內容主要有:概念、規律的內容(要求準確精煉并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概念和規律的運用條件;在練習中總結的推論(如根據密度判斷實心物體的浮沉狀況);與其他知識的關系。在此階段的教與學的主要要求有:一是教師做好整理示范,并長期堅持,教給學生方法;二是要重視學生的整理,并做好方法指導;三要教給學生運用整理提綱進行結構性回憶的復習方法,讓他們嘗到整理知識的好處。
初中物理概念和規律三個教學階段,包含了近期的新課教學和遠期的復習教學整個過程,它對課標要求較高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與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經過這樣的三階段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它們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方面的作用,才能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熟練掌握,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