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3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A)—0012—01
一、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大致包括硬件建設、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校風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等四個方面。結構體系如下:
二、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要點
1. 著眼長遠,整體規劃,合理布局。校舍、食堂、運動場地及其設施等硬件建設要從長遠考慮、整體規劃,避免隨意性。教學區、運動區、食宿區要分區劃片建設。整體布局要協調,規劃要合理。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
2. 綠化、美化,追求優化。雕塑、假山、花園、草坪、噴泉等要蘊含一定的意義?;蛴涊d一段歷史,或講述一個故事,或體現教育理念,或展示辦學宗旨等。環境建設要在綠化、美化的基礎上追求優化,給師生員工營造一個優雅、溫馨、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
3. 重視圖書、儀器和校園網的建設。圖書、儀器和校園網標志著學校發展的規模和辦學實力,同時又影響著學校的發展速度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應重視圖書、儀器和微機室的建設,充實圖書室,加強儀器的配套設施建設,擴建微機室,建設校園網。
4. 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許多農村中小學都建立了微機室,但很多因管理不善,微機課堂和電子備課室成了師生上網打游戲的好去處。網絡文化建設已成為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管理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我們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引導學生關注網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加強監控,使其更好地為學習和教學服務。
5. 繼承優良傳統,加強校風建設,突出辦學特色。學風、教風、班風、領導作風以及后勤人員的工作作風是校園文化的活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繼承和發揚本校優良傳統,汲取同類學校的先進經驗,突出辦學的特色,形成個性顯明、獨特的育人風格。營造良好的氛圍,重視師生交往禮儀的教育和管理,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6. 重視獎勵機制,調動師生積極性。校園文化、歷史傳統、文化主體的信念、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習俗等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準則,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精神文化為主。其中要重視獎勵機制的構建,把獎勵機制的構建放到與其他制度同等重要的位置,調動師生積極參與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文化活動,培養其健康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建設健康、高雅的校園精神文化。
7. 廣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造就和培養一批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學能手。校園文化主體必須依賴一定的文化手段和目標去構建,這就要求校園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廣泛開展教研教改、說課、基本技能競賽、演講比賽等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以開發師生潛能,提升綜合素質,造就一批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學能手,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從而提升學校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