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指期貨的基本知識
1.概念。股指期貨,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是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個特定日期,按照預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
2.股指期貨與其他期貨的共同點:(1)合約標準化;(2)交易集中化;(3)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4)對沖機制;(5)杠桿效應。期貨采用保證金交易,保證金有“以小博大、以一當十”作用;(6)擔保效應。交易所不但是期貨交易的組織者,也是交易雙方的擔保人。
3.股指期貨與其他期貨的不同點:(1)股指期貨交易對象沒有對應的實物。因為股價指數是對眾多股票經過樣本采集計算后得出的一種抽象數據,比如我國滬深300指數,截止2006年7月18日,前15位成本股依次為招商銀行、中國石化等15家上市公司。因此股指期貨本身無法與具體股權相對應;(2)股指期貨的報價單位以指數“點”表示;(3)股指期貨完全以現金結算方式進行交割。
4.股指期貨的功能。與多數衍生金融工具功能一樣,股指期貨也具有投機套利和套期保值兩項功能,其中套期保值(以下簡稱套期)包括:(1)為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套期,具體做法是在期貨市場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以期在股市價格走低時以股指期貨盈利彌補股票現貨減值造成的損失,從而鎖定投資收益;(2)為預期股票投資套期,具體做法是買進股指期貨合約,以期在股市走高多支購股成本時以期貨盈利彌補,從而鎖定投資成本;(3)對擬發行股票套期,具體做法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以期在股市走低發行股票少收入現金時以期貨盈利彌補,從而鎖定發行收入。
5.我國股指期貨業務的基本情況。經中國證監金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于2007年6月公布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及相應的交易細則、結算細則等一整套的包括《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在內的股指期貨規范。
根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細則》的規定,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標的為“滬深300指數”,該指數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其《交易細則》中授權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和發布;合約乘數為“每點300元”;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為“股指期貨指數點乘以合約乘數”;報價為“指數點”,最小變動價位為“0.2點”,報價指數點須為0.2點的整倍數;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10%”;交易單位為“手”,一手等于1張合約;合約月份為“當月、下月及隨后兩個季月”,季月是3、6、9、12月份;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每日價格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10%;合約代碼為“IF”,代號“××××”表示合約年度和月份,如IF0907,則表示2009年7月到期的滬深300指數合約。
二、股指期貨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一)股指期貨賬面價值的確認
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規定,凡有衍生工具投資的企業,應設置“衍生工具”科目,“企業取得衍生工具,按其公允價值,借記本科目,按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等科目”。
上述規范有一問題值得商榷,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衍生工具,其公允價值即合約價值,假定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報價為2 000點,其合約價值=2 000點×300元/點=60萬元。但實際支付的金額遠不到這一數額,上述分錄規范中的“公允價值”,實際只是期貨保證金或期權價款。
(二)持倉損益(浮動盈虧)的處理
交易所在每個交易日必須對期貨合約價值進行重新計量并調整合約保證金余額,缺額的要通知持倉人補交,作為股指期貨客戶的投資單位,不太可能每個交易日都對持倉期貨進行重新計量,但一般應在每月末按結算機構通知的市價,對期貨進行后續計量并調整保證金余額。投機套利的持倉損益,均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套期保值的持倉損益,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的規定,屬現金流量套期的無效部分或公允價值套期,計入當期損益;屬現金流量套期的有效部分,先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終止確認時再轉入投資收益或其他相關項目。
與作為套期工具的股指期貨核算相適應,被套期項目存續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應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
三、股指期貨確認和計量的具體會計處理
(一)科目設置和持倉盈虧的計算
1.科目。凡有股指期貨投資的企業,應設置“衍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等科目;將股指期貨指定為套期工具的,應相應地增設“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等科目。對于衍生工具,則用于核算股指期貨保證金,按照《交易細則》的規定:交易所實行保證金制度,交易所對結算會員進行結算,結算會員對其受托的交易會員進行結算,交易會員對其客戶進行結算。本文討論的則只限于作為交易客戶的投資企業支付的交易保證金,對于交易所和結算會員、交易會員涉及保證金的核算,限于篇幅,不作討論。
2.持倉盈虧和平倉盈虧的計算。持倉盈虧即持倉損益,過去稱為浮動盈虧,指一定期間內股指期貨因市場價格變動對投資者造成的利得或損失。其計算公式為:(1)買入股指合約的持倉盈虧=本期最后交易日的結算價格(即指數點,下同)×合約乘數×合約份數(手)-股指期貨期末調整前賬面余額,或=(本期最后交易日結算價格-上期最后交易日結算價格)×合約乘數×合約份數(手);(2)賣出股指期貨的持倉盈虧=股指期貨期末調整前賬面余額-本期最后交易日的結算價格×合約乘數×合約份數(手),或=(上期最后交易日結算價格-本期最后交易日結算價格)×合約乘數×合約份數(手)。以上公式計算結果為正數時,為持倉盈利,為負數時,為持倉虧損。
計算平倉盈虧,包括交割平倉的盈虧,與以上計算公式基本相同,不同點只是“本期最后交易日結算價格”應改為“平倉價格”。
(二)股指期貨投機套利的賬務處理
1.初始確認(立倉)。企業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合約,應按支付的保證金,借記“衍生工具”科目;按發生的相關稅費,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按支付的款項,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后續計量(持倉)。在以后的資產負債表日:(1)買入股指期貨合約的,如果股市上揚(指股指期貨市價,下同),應按持倉盈利,借記“衍生工具”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如果股市下跌,則應按持倉虧損作相反分錄;如果因持倉虧損而按結算機構的通知追加證金,則應借記“衍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2)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如果股市上揚,應按持倉虧損,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衍生工具”科目;按結算機構通知追加保證金時,借記“衍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如果股市下跌,則應按持倉盈利,作相反分錄。
3.終止確認(平倉)。股指期貨以賣出或買入相同合約對沖平倉,或屆期以現金交割平倉,除客戶全部保證金余額不足交付平倉虧損及相關稅費、需另外繳付結算準備金(分錄同交付保證金)的情況外,平倉時一般客戶都可以收回全部或部分保證金,平倉費用則可從應退保證金中扣除。因此:(1)確認平倉時,按實際收到的保證金,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平倉前股指期貨的賬面余額,貸記“衍生工具”科目,按其差額,貸(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2)同時,將原確認的持倉盈虧轉入投資損益,借(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三)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賬務處理
1.套期工具(股指期貨):(1)立倉(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分錄與以上套利立倉時相同;(2)將股指期貨指定為套期工具時,按股指期貨賬面價值,借記“套期工具”科目,貸記“衍生工具”科目;(3)確認股指期貨的持倉盈利(計算方法與套利時相同),借記“套期工具”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確認股指期貨的持倉虧損,作相反分錄;追加保證金時,借記“套期工具”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4)作為套期工具的股指期貨因反向交易平倉或交割平倉的,其賬務處理與套利基本相同,不同點是確認持倉盈虧時如果是將利得或損失計入資本公積的,在轉出這些利得或損失的條件成就之前,平倉時確認的套期盈虧仍應計入或留在資本公積中;(5)預期交易套期時,在有效套期期間原計入資本公積的持倉損益不應轉出,待預期交易發生時,再按規定轉出,借(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或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等科目。
2.被套期項目:(1)將已存在項目指定為被套期項目,應按該項目的賬面價值,借記“被套期項目”科目,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2)在資產負債表日,也應以公允價值對被套期項目進行后續計量,產生利得的,借記“被套期項目”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產生損失時,則按損失金額作相反分錄;(3)對被套期項目按正常程序終止確認的,應按取得的款項或應轉為相應資產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科目;按被套期項目的賬面價值,貸記該科目;按其差額,貸(借)記“投資收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接著,應結轉相關的資本公積和公允價值變動凈損益,借(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或借)記“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科目。
以上賬務處理如果涉及被套期項目的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還應作相應變動。
(作者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