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村集體經濟長期以來存在的審計監督“盲區”?最近,煙臺市牟平區出臺實施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和經濟行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由區審計局和農業局對村集體經濟情況進行每年一次例行審計,審計觸角首次延伸到了新農村建設領域,實現了無縫覆蓋。以一本“明白賬”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和諧發展。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國家對農村和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大。對農村經濟進行審計監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審計法》等法律法規沒有授予審計機關對村級經濟組織的審計監督權,對農村的審計監督一直是個“盲區”,農村亟需建立一本“明白賬”來規范經濟行為、消除干群猜疑和維持社會穩定。為此,該區出臺實施了“意見”,意見規定,一是規范村級經濟行為。對各村非生產性開支限額、大額收入、開支審批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資金借貸等8個方面的經濟行為進行了細化規定。二是推行財務代理制度。取消全區591個行政村的獨立核算權,每村只設一名報賬員;在各鎮街成立農村經濟委托代理中心,該機構屬鎮政府領導下的事業單位。每月的26~28日,各村報賬員將本月發生的經濟行為單據經村主要負責人簽字、經辦人簽字、村民主理財小組蓋章后送財務委托代理中心登記入賬,未經審核的單據不予入賬,不合規單據支出由經辦人“自掏腰包”。三是實行財務審計制度。每年年終,各鎮街要組織專人對各村經濟活動進行初步審計,區審計局、農業局對財務代理中心進行復審,嚴肅查處私設“小金庫”和“賬外賬”問題,并出具審計報告存入檔案備查。四是強化公開嚴格獎懲。村集體經濟收支情況要實行按季度公開,每季度首月的15日為財務公開日,對財務收支各項明細逐一公開,村民可提出質疑要求村干部解釋;經審計發現有違反財經法紀問題的,要嚴格追究鎮街相關領導責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要給予3至6個月的誡勉,誡勉期間停發工資。情節嚴重的要移交相關部門依法處理。該“意見”出臺實施1個月來,全區因農村財務賬目不清引發的群眾上訪、來信來訪事件同比下降50%多,全區農村經濟步入和諧穩定發展的新時期。
(作者單位:山東煙臺牟平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