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全體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思·阿羅教授說:“沒有任何東西比誠信更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誠信是社會系統的重要潤滑劑。”我們應構建審計人員普遍認可接受的審計誠信和職業道德行為規范。
遵守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堅持依法獨立審計、保證審計執業水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是審計人員樹立良好形象、保持良好信譽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發揮審計職業職能的必要條件。審計人員不按職業道德規范和廉政紀律約束自己,就會出大錯。我們知道,一個單位,只有嚴格管理,強化約束機制,才能正氣上升,塑造出一個奮發向上的學習、工作氛圍,從而保證全體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該如何加強國家審計職業道德建設
1.加強審計職業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設從每一個人做起。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是在20多年的審計實踐中逐步產生、形成和完善的,為8萬多名審計人員共同認可的、具有無形的、強制約束力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為規范與行為準則。其行為規范與準則,是通過審計目標、社會責任、道德義務來實現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審計環境也相應有所變化。但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環境任何變化,對審計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廉潔紀律要求不會改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為民、務實、清廉。這就要我們時刻想到不僅是人民的公仆,而且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因此,我們不僅要一專多能,而且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辦公條件可以差,設施裝備可以缺,審計氣節不能丟。進而維護和發揚審計工作者忠于職守、艱苦奮斗、廉潔從審、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光榮傳統。廣大審計人員在其崗位上,要加強自我修養和鍛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切實過好名利關、權力關、金錢關和人情關。必須做到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嚴于律己、不徇私情、作風正派、生活檢點。
2.熱愛本職、獻身審計的職業定向,進一步營造自覺遵守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在行政體系中,審計部門不管錢、不管物,是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而且審計人員常年出差,照顧不了家庭。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敬業愛崗,提倡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自覺地抵制金錢福利的誘惑,對穩定審計干部隊伍,不斷發展審計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要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大力表彰和弘揚審計系統內自覺遵守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廉潔自律的好人好事,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對于違反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廉政制度的人和事嚴懲不怠,讓這些壞人壞事通過媒體在一定的范圍內曝光,發揮反面警戒作用。要進一步營造自覺遵守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廉潔自律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要讓我們的工作人員像熟記財經紀律法規和行業財務制度那樣熟記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廉潔自律規定,使每個同志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一身正氣,無往而不勝。
3.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做好本職工作。結合審計人員的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多形式、多渠道灌輸職業道德理論知識和有關職業道德方面的法規、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動搖。增強辨別是非能力和善惡能力,提高道德認識,鍛煉道德意志,確定道德信念,養成道德習慣。做一個思想堅定、道德高尚、作風正派、工作扎實、紀律嚴明的審計工作者。現代審計工作需要財務、金融、法律、工程以及計算機等跨學科知識,特別是效益審計,更加強調審計人員的知識性、專業性和綜合性。應對審計職能轉變的新形勢,審計人員必須勇于接受挑戰,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掌握審計發展的動態,勇于實踐新的審計理論和方法。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開拓創新,審計人員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承擔起國家審計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做好本職工作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4.加強審計人員自身修養,提高審計隊伍素質。要提高審計隊伍素質,首先,要嚴把人員質量關,應該選拔和聘用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從事審計工作,審計人員應該具有符合審計項目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勝任能力。其次,要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使其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的審計技能和方法,鼓勵審計人員學習計算機技術、外語、法律、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等知識,培養一批適應現代審計并能與國際接軌的審計專家和知識結構多樣化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再次,定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審計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審計人員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尊重人、關心人,使審計人員把審計看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同時,要利用各種載體抓好宣傳,營造教育氛圍,提高審計人員對審計職業道德價值的認識,養成自覺遵守職業道德的習慣。最后是履行職務時嚴格遵守審計“八不準”紀律,做到廉潔奉公,不受人之柄,以謙、儉、勤、廉為立身之本,以驕、奢、逸、貪為終身之戒,自覺維護好審計的權威,樹立良好的審計形象。
5.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依法從嚴審計。設計良好且運行有效的制度能夠確保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及順利地進行。國家各級審計部門要從推動審計工作健康發展,促進建立完善自我約束機制、提高審計工作水平的角度出發,抓好審計法規制度建設,保證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使審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高其威懾力。遵紀守法。法律法規是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必須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規、制度,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認真履行賦予的審計監督職責。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依法加強財政、財務收支的監督管理,旗幟鮮明地同一切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維護財經法紀的嚴肅性,切實保護國家、集體財產的安全和完整。
二、審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職業道德把一般的社會道德標準與具體的職業特點進行結合,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1.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審計職業道德關系到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好這些關系,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審計人員的執業能力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只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信念和職業道德習慣,審計人員就能自覺正確地調整個人和職業、審計工作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自覺地按照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處理問題,為審計工作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是判斷、評價審計人員工作業績的標準,以此推動廣大審計人員自覺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是非感和榮辱感,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同時,調整、理順與社會各界的和諧關系,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工作環境以及贏得社會的尊重、關心、支持、理解和幫助,保證審計人員認真履行其職責、高質量地完成本職工作。
2.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各行各業都講經濟效益,這就促使企業的經營者在競爭中不斷開拓創新,才能生存發展,這是極大的好事。但行業之間為了自身的利益,會產生很多新的矛盾,使一些企業的經營者在競爭中單純追求利潤、產值,不求質量,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不顧社會效益,損害國家、人民和消費者的利益。這不僅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違反了科學的發展觀,而且還帶來了不安定、不穩定的因素。必須用職業道德來規范各行各業、各從業者的行為,使他們從思想、感情、作風、意識和行為方面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辦事,這既能保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能正確處理好職業外部的各種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審計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道德是把社會主義道德的一般要求轉化為各行各業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行為的具體準則,它既是社會道德要求的具體化,又直接包含著社會道德的許多內容要求。因此,作為社會道德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道德,必然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3.審計職業道德可以補充審計法規所缺,完善審計規范體系。審計規范包括審計法規和審計職業道德兩類。審計法規能夠限定審計人員必須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卻不能說明審計人員應該以怎樣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去工作。審計人員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只能由審計職業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納入審計法規,但又有必要作出規定的事項,可以通過職業道德規范來加以約束。如,申明審計紀律、職業品德、專業勝任能力要求等等。審計法規是對審計人員的最低要求,審計職業道德則是對審計人員升華了的要求。
4.加強審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維護和提高審計行業信譽,促進審計行業健康發展。審計工作者的執業能力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只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信念和職業道德習慣,審計工作者就能自覺正確地調整個人和職業、被審計對象之間的關系,自覺地按照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解決實際問題,為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南豐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