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組數字,指新發生的北京三處地標式場所和建筑的變遷。
最近的是23年前出現在龍潭湖的北京游樂園,這片土地曾是南城有名的鳥市,更早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露天游泳池。與日本株式會社熊谷組合資設立的北京游樂園有限公司,應該是國內最早的中外合資文化娛樂企業之一。這個有上百年歷史的日本大企業還曾在同期注資興建了九龍游樂園。能在20年前看好京城文化娛樂消費不容易。據游樂園老員工回憶,建園的19臺設備全部來自日本,像觀覽車(摩天輪)、激流勇進等,實在是太吸引國人的眼球了。其中62米高的大觀覽車更是創下了當時亞洲之最,“北游”成了北京的新地標,成了外地游客,特別是孩子必去的地方。
后來的事就不必說,競爭加劇,跟著是經營困難,要價上去了,人氣卻越來越差。但許多北京人對北京游樂園還是有著深深的感情,特別是那些70后、80后、90后,那段記憶將永遠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回想起自己坐在游樂園的大門口,看著漸漸長大的女兒一個人在游樂園里奔跑,享受著游戲的快樂,實在不相信將要發生的事情無可挽回。
專家說,根據旅游理論,游樂園這種項目在一個地區內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必須不斷地創新才能激活新的生命力,但很多游樂項目做不到這一點。其實游樂園是童年身心健康最主要的培育場所,在關注其商業利益的時候也要看到公益的一面,它離不開國家的扶持。
讓50后、60后難以割舍是有著54年歷史,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3.49萬平方米的陶然亭游泳場今夏將暫停營業。和現在的游泳館相比,露天游泳場受季節的影響明顯,但燦爛陽光下的自然感覺非常美妙。70年代,在大眾娛樂體育活動匱乏的京城,陶然亭游泳場不知是多少青少年課余最快樂的地方。人多的時候真是在“煮餃子”,衣服只能放在竹筐里。我能夠學會游泳,要感謝當年一把將我推到深水池的同學,并因此獲得了第一張深水合格證。總之,在一個相當封閉的年代,我們享受到了現代體育帶來的快樂。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生命內在的健康快樂,否則任何物質的存在便顯得毫無意義。
最后說說北京站西邊一棟有著100年歷史的小洋樓的整體平移。據北京文物保護部門介紹,如此龐大的古建整體平移成功,尚屬首次。保留并修復這些北京僅有的始建于1870年的美式洋樓,耗時近兩個月。這些洋樓和近代中國早期基督教文化的傳播有很多關系,不遠處就是基督教的亞斯立教堂,過去的慕貞女校、匯文學校所在地。由于正對東交民巷,曾經是外國駐華使館和外僑的活動區,還經營有法國面包房、德國醫院、歐式旅館,以及中國最早的報館和郵局,影響堪比上海的外灘和天津的老洋房。
全國政協委員舒乙先生說:“一份提案保留了北京站小洋樓,我這個政協委員沒白當。”我們說:謝謝您,辛苦了。能不能加把勁,弄個北京近當代有價值的建筑設施的整體保護提案?留一些實證的東西,那也是北京的文化歷史,比如北京游樂園、陶然亭游樂場。
(該文寫于6月12日,以此響應中國第5個“文化遺產日”。)
編輯/麻 雯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