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書卷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真個好山!
(選自《西游記》)(見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名著推薦與閱讀”)
讀行江蘇
明代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吳承恩描寫的花果山,其原型就是連云港的花果山。這里四季好花常開,八節仙果不絕。讀行江蘇,我們一行多人慕名來到連云港花果山。
一到山門口,《西游記》氛圍便撲面而來。正門上首為孫悟空的頭像,背襯圓形圖案,象征功德圓滿,法輪常轉。北側有唐僧師徒4人西方取經的浮雕,下方有6只圓雕雄獅把門,廣場四周有109只石猴迎賓。山門背面的匾額上鐫“東勝神洲”四字。透過中間的門洞,可看到松林中吳承恩雕像。
步行沿仙人橋、竹節嶺、十八盤登山,乘汽車直抵山頂。攀上十八盤,走不多遠便是南天門。在《西游記》里它是玉皇大帝靈霄寶殿的外大門,每次孫悟空上天求救兵,都是先經過這里通報。南天門舊有關帝廟,毀于日寇的戰火,林則徐曾在鴉片戰爭前到這里觀賞過,并留下了三首著名的七律。
由南天門下行抵九龍橋。橋旁的大銀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遺物。它用濃密的綠蔭籠罩著九龍橋,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松濤盈耳,鳥語花香,把游人的疲勞消除得一干二凈。
一路前行,一路歡歌,不知不覺來到了水簾洞。水簾洞是游客最為向往的地方。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在《西游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可惜現在水簾洞已經沒有水了。水簾洞內媧遺石上方有半邊石卵,據說另一半在孫悟空出世時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側有一個形似猴頭的巨石,溫情地吻著媧遺石,那便是孫猴子成仙后脫下的凡胎。媧遺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達池”,阿耨達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眾水之源。傳說過去仙女常來洗澡,孫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臟了池子,從此仙女們就不再來了。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塊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鐫刻的,將毛主席對胡耀邦說過的一段話“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云臺山”,用集毛澤東手跡的方法重組而成,這新海連市就是現在的連云港市了。登上照海亭俯瞰,但見四面群峰遙峙,翠綠撲面,花香陣陣,幾疑仙境。
來到一線天,人行其間,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線藍天,白云匆匆流過,奇險奇趣。在一線天里鉆洞,道路回環,處處相通,忽上忽下,忽隱忽現,只聽人語聲,不見人蹤跡,盛夏如秋,暑氣全消。一線天下面是花果山山名摩崖石刻,游客都愛在這里留影,青山紅字,非常壯麗。最精彩的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還有看云臺鋪海,白云翻滾好像海水揚波,露出來的峰頂就像大海里的蓬萊仙島,群山俯伏,阡陌縱橫,此情此景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將所有的景點都走到,是不大可能的,那有什么關系呢?因為這座山已以自身的悠遠歷史及奇特景象證明了它對一個作家和一本書的影響。
超級鏈接
次韻陶云汀登東海云臺山(其二)
清 林則徐
鵬背青天笑共捫,坡仙吟侶職方孫。
層樓望日榑枝曙,半嶺吞云竹樹昏。
可許成丹燒石灶 ,也應留帶鎮山門。
登臨本是瀛洲客,滄海橫流倒一尊。
——《云臺新志》卷四
http://www.lygwh.gov.cn/show.asp?id=3951(連云港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