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手機票創世博史上第一
作為世博史上“首創”之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只需持有一部手機即可輕松環保地暢游上海世博園區。
上海世博手機門票是第一次把RFID技術(射頻識別)與移動手機卡相結合的創新之舉,使用世博手機票者不需要更換手機號碼,僅需更換一張具有非接觸通信功能的SIM(手機)卡,通過簡單的手機操作,就可實現選票、購票、驗票等傳統實體票的“全功能”,方便地通過世博閘機驗票口,進入世博園區。使用世博“手機票”既便捷又環保,還能大大加快檢票入園速度。
“客流眼”數人
當你穿行于中國館、世博軸、城市最佳實踐區等重要場館和區域中,還有多個會“自動清點人頭”的智能攝像頭“客流眼”。如果管理方設置了一個人口密度上限,這套攝像頭會自己統計出場館內的人數,如果超過該上限,立即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采取疏散措施。再如,它能記錄下攝像頭范圍內人員的行為軌跡,并同步跟蹤分析,如果某人的行走路線出現徘徊、長時間停留等不正常現象,系統也會發出警報??梢詾榘脖H藛T減輕不少負擔。
“客流眼”的核心是一套擁有獨特算法的軟件。攝像頭捕獲的視頻傳到后臺,先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由這套軟件對圖像進行“深加工”。通過背景分離、特征提取等環節,視頻中代表“人”的圖像會被一一圈出,最終統計出一個數字。統計準確率在80%-95%之間,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
“大氣球”監控
當你在園區參觀,在頭頂1公里外可能會有一個大氣球。它的專業名稱叫“系留浮空平臺”,就如同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全天候“警察”,確保園區安全。這個“浮空平臺”,主要由懸浮空中的氣球、地面車輛及連接兩者的電纜組成。氣球上可以搭載視頻監控設備,監測地面情況,作為“空中警戒線”,此外也能搭載環境、交通、氣象等各類監測設施。這種“浮空平臺”在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期間都有所運用。
這一平臺看似簡單,但技術難點也不少。如連接電纜,首先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并能防雨、防雷擊等極端氣候災害,同時還要確保地面與氣球間能順利傳遞各類信號。為此,研究人員采用光電復合纜替代了傳統的電纜,又專門開發了一套光電傳輸系統,確保空中采集到的圖像和數據信號、地面的指揮控制信號之間,能通暢、無失真地互相傳輸。這套“浮空平臺”還可以持續使用。人們通過纜繩回收氣球,對其進行檢修,然后再放飛執行新的任務。
世博園千里眼:發現嫌疑車自動報警
想知道開車到世博園區走哪條路最劃算,“問問”在各道口安裝的查控系統就知道。由上海市交警總隊安裝建設的“上海公安道口機動車、駕駛人查控系統”將成為2010年世博會交通“千里眼”,不僅可以對機動車、駕駛人進行抓拍和辨識,還能對世博園周邊道路進行交通誘導。
該套系統還能抓拍到汽車駕駛人一張200萬像素的照片,連駕駛人的表情也一目了然,由于沒有其他雜光,攝像頭顯示晚上所拍攝的圖片比白天的更加清晰,而時間延遲僅僅只有5秒鐘。
此外,該系統還能通過號牌識別技術對車輛號牌進行辨識,一旦發現嫌疑車輛即通過設置在外場的喇叭、報警燈、LED屏幕等發出警報,提示警方攔截。據了解,今后,世博園周邊道路和中環以內的高架快速路都將使用這套新系統。
三個排爆機器人各顯神通
機器人是高科技綜合實力的體現,也為此次世博安保服務。共有三個機器人為世博會執行排爆任務。
據了解,為世博安保服務的微聲爬壁機器人,實際上是一個面向反恐偵察開發的緊湊型偵察系統,能在樓宇、飛機表面進行偵查作業。由于根據壁虎仿生設計,這種機器人在噪音控制、運動靈活性、密封方式、壁面適應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術突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而其他兩個帶自動抓手的機器人為中小型排爆機器人,可遙控抓取、處置疑似爆炸物品。其中小型機器人配備了錐形前置履帶,甚至可以迅速攀爬樓梯;而一臺如同平板一般的機器人則是智能車底檢測機器人,主要用于車輛安檢搜爆,檢查車輛的底部。
世博會期間,這三個機器人將對危險品檢測、排爆等工作發揮重要的作用。
“電子眼”、“電子鼻”筑起“防火墻”
防火與滅火無疑也是世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種“LA100型火災安全監控系統”應用到世博會的6個場館中。這6個場館分別是:世博會主題館、世博中心、世界演藝中心、未來館、特鋼大舞臺以及加拿大館。
該系統由兩種火災探測器和一個自動消防炮組成,能模仿人的眼鼻系統,對空間實施監控。其中“電子眼”可以對空間進行實時的視頻監控,而“電子鼻”則是一種感應系統,一旦“看”到或“聞”到煙霧,就會在第一時間向系統發回信號。當火苗達到半米高時,自動消防炮會在幾秒到十幾秒內感應到,并以每秒30公升的強度噴水,1分鐘內就可以把火撲滅。
此外,上海消防部門已正式啟動了世博園區滅火救援預警機制,3分鐘內,救援力量就可到達世博區域內的任何一個事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