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休閑產業的產業關聯度大、就業乘數高、就業門檻低,可以吸納不同知識層次的勞動力,從而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要增長點。雖然目前遼寧休閑產業的發展程度不高,但是具備了發展休閑產業的優勢條件。因此,可以從完善休閑產業的社會支持系統、擴大休閑產業就業容量、建立休閑產業人才培養制度和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休閑產業轉移幾個方面采取措施,發展遼寧的休閑產業以促進就業。
關鍵詞:遼寧;休閑產業;促進就業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43-02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般來說,就業與經濟增長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擴大就業的基礎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遼寧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增長與就業形勢的挑戰。通過發展休閑產業來擴大就業,是現代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所普遍采用的提高就業率的重要措施。因為休閑產業中的休閑服務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類產業所需投入的資本不大,但由于有較大的產業關聯度,涉及衣、食、住、行、娛、購等多方面的消費活動,因而休閑產業的發展會帶動交通運輸業、旅館餐飲業、娛樂業、旅游商品業等一系列行業的發展,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1]。同時,相比眾多行業來說,休閑產業是規避經濟周期影響的獨特產業。
根據國際經驗,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第三產業將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遼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1 259元,城市化率達到59.2%,產業關聯互補性強 [2]。因此,對遼寧休閑產業的研究,有助于促進遼寧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及增加稅收,同時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筑。
二、遼寧休閑產業發展條件分析
1.資源條件。遼寧擁有豐富的濱海、山地、濕地、溫泉、古跡、民俗等自然與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打造出適應不同休閑需求的都市休閑、小鎮休閑、鄉村休閑、溫泉休閑、滑雪休閑、山林休閑、水濱休閑等系列休閑產品。同時,由于遼寧歷史悠久,擁有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文物古跡。區域內的52個民族通過長期的融合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古文化”的“北方古文化”區系,積累了大量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具有開展度假、科普、文博和生態休閑旅游的基礎和優勢。
2.消費條件。據統計數據表明, ① 200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 3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 576元,人均消費支出11 231元,恩格爾系數為39%。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恩格爾系數達到30%~40%為“富裕”的標準,遼寧城鎮居民中相當數量的家庭消費結構開始轉型升級,人們逐漸從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向更高層次精神需求轉變。
3.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設施會影響到提供休閑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是休閑產業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更是休閑產業發展的保障條件。遼寧擁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際機場及港口等密集的現代交通網絡系統。這促進了區域的通達性,為遼寧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4.旅游業的發展。2008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0 078.3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19 836.4萬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41.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 741.5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 635.5億元;旅游外匯收入15.3億美元 [2]。從事旅游業及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達到107萬人。并且多次舉辦各種不同類型大型節慶活動、大型國際會議及展覽等。
5.文化體育娛樂產業。遼寧擁有比較完整的文化體育娛樂產業體系。如擁有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及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既有狩獵、卡丁車運動等現代娛樂項目,也有具有民族風情的地方特色項目;有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有具備接待大型洲際比賽能力的健身娛樂設施,以及承辦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的場館。為發展文化體育娛樂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以上的分析表明,遼寧具備了發展休閑產業的物質與精神條件,遼寧的休閑產業將迎來現實的擴張期。
三、遼寧發展休閑產業促進就業的問題分析
1.缺乏政策引導,社會支持系統尚未形成。由于對產業特點的模糊認識,政府有關部門對休閑產業的作用認識不夠,缺乏對休閑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長遠規劃,使得發展休閑產業的相關社會條件支持系統尚未形成 [3]。這使得遼寧休閑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弱,從而造成遼寧高層次的休閑產品與設施供給不足、服務水平低下。對遼寧進入國際休閑旅游的主流消費市場造成了障礙。
2.第三產業比重低,就業結構不合理。① 第三產業具有很強的吸納就業能力,是就業潛力的拓展方向。2008年遼寧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構成比例為31.9∶27.5∶40.6,與2007年(32.4∶27.6∶40)相比,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5個和0.1個百分點。雖然遼寧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吸納就業人數呈上升趨勢,但是,按照現代就業模式勞動力就業比重(15∶35∶50)來衡量,遼寧第一產業勞動力過剩,第二產業就業吸納能力下降,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偏低。勞動力資源在各產業間未合理配置,容易造成結構性失業。因此,遼寧就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與升級。
3.休閑產業人力資源總體水平偏低。第三產業由于就業門檻低,往往成為安置下崗失業職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和新增就業的主導產業。由于遼寧經濟增長方式為粗放型、產品附加值偏低,在國際及國內分工中都處于較低端的位置,造成就業人員構成比重嚴重偏斜(智力型就業人員比重僅為27%)。特別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比重高達86%。①因此,遼寧勞動力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偏低,難以滿足未來休閑產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阻礙了遼寧休閑產業走向國際化的道路。
四、遼寧發展休閑產業促進就業的措施
休閑問題不僅關涉到企業和消費者,還關涉到個體生命的存在質量和社會進步,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關政策,不但對于休閑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對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遼寧發展休閑產業促進就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形成正確的政策導向,完善休閑產業的社會支持系統。休閑產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因此應加強休閑理論研究,廣泛地開展休閑教育,通過宣傳策劃,培養居民濃厚的休閑消費氛圍,擴大休閑消費市場。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轉變勞動者擇業觀念,為高層次勞動者在休閑產業的就業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拓寬社會就業的渠道。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將休閑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扶持。應制定完備的休閑產業法律體系,營造健康的休閑市場經營和管理秩序,提高休閑企業的經營素質。可采取財政補助或社會保險費減免優惠等措施,培養和扶植行業龍頭企業,形成品牌效應,提高遼寧休閑企業參與國內外休閑市場競爭的能力。同時,遼寧應建立確保地區休閑業統一形象的行業組織,使這些中介機構或組織能夠成為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來統一協調和管理休閑業,以確保整個行業的高度自律性。
2.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擴大休閑產業就業容量。由于休閑產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乃至產品、客戶都與傳統工業模式大相徑庭,因此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滿足不同需求。如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在就業合同、就業期限、工資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職業培訓、勞動保護、解雇限制等諸多方面為勞動者選擇靈活就業方式創造有利條件,盡可能保護非全日制、臨時等就業方式的勞動者享受與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同等的權益 [4]。對休閑企業可采取降低保險費率、對社會保險或崗位予以補貼,提供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提高保險待遇等優惠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和促進企業吸收就業。還可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對創辦休閑企業的勞動者,給予創業貸款扶持或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帶動更多人就業。
3.結合休閑產業發展需要,建立人才培養制度。根據OECD(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研究表明,完成高等教育或取得被認可的學徒資格證書是成功進入勞動力市場和繼續就業的最低門檻。遼寧應結合休閑產業發展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首先,政府部門應制定休閑產業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大休閑教育的投入,以加快休閑產業專門人才的培養。其次,建立多層次教育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休閑產業對專門人才的需求。應鼓勵教育機構按照市場需求,開辦和設置休閑產業相關專業與課程。根據遼寧休閑產業就業人員結構現狀及今后發展的客觀需要,可分為中職、高職高專、本科及研究生四個層次進行專門人才培養。可加大高職以上層次的人才培養力度,以培養中、高級休閑產業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適應遼寧休閑產業發展需求。再者,通過產學結合,開展在職職工的委托培訓事業。可走產學結合模式,通過政府制定相關管理規則作保障,在相關院校,創立休閑產業人才培訓和再教育基地,為休閑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及職工,從而滿足遼寧休閑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4.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休閑產業轉移。通過中國其他省市休閑農業的發展證明,休閑農業已成為目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之一。遼寧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受過專業培訓的僅占9%。① 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適應休閑農業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促進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休閑產業的興起,對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推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遼寧應把發展休閑產業提升到戰略高度去考慮,給予政策導向的支持,讓休閑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促進遼寧經濟增長,擴大就業。
參考文獻:
[1]卿前龍,胡躍紅.休閑產業:國內研究述評[J].經濟學家,2006,(4):40-46.
[2]遼寧省統計局.2008年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2009-02.
[3]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國外多種靈活就業方式研究內容摘要[Z],2002-08.[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