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貸款換石油”—— 中國尋求海外油源的新探索

2010-12-31 00:00:00韓彩珍
經濟研究導刊 2010年13期

摘要:2009年,中國先后與俄羅斯、巴西等國家簽訂了貸款換石油協議。這種新的獲取石油的方式是中國尋求海外油源的新探索,是石油貿易模式的創新,是金融危機背景下石油輸出國和石油消費國的一種共贏模式,這種模式已被多國復制并推廣。但貸款換石油的風險不能低估,它僅僅是現階段中國原油進口的一個選項而已。要從根本上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關鍵詞:貸款;石油;海外油源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57-04

2009年初以來,中國與相關國家簽署了多項“貸款換石油”的合作協議,遂使“貸款換石油”成為業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在這一年里,中國分別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哈薩克斯坦、巴西和厄瓜多爾等國簽訂了總額高達46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根據這些協議,未來十五至二十年間,中國將通過向相關國家的石油企業提供貸款,換取每年3 000萬噸左右的原油供應。

一、貸款換石油——石油貿易模式的創新

上述能源合作協議的模式都是“貸款換石油”。這是一種準期貨和準現貨交易。這種“準期貨”和“準現貨”交易的共同特點是:中國以貸款、基金等資本要素,換取產油國供油合同、聯合開發等資源要素。因此,“貸款換石油”實質上就是一種“資產換資源”的合作方式。中國簽署“貸款換石油”協議,不僅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重大成果,亦是中國在國際資源金融史上的一次大規模嘗試。

現階段獲取石油有三種途徑:購買貿易油、海外直接投資開采或并購、“貸款換石油”。

自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之后,中國彌補石油缺口的主要途徑是依靠國際原油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直接購買貿易油,優點在于靈活彈性,例如美國就較為青睞這一方式,認為它經濟劃算。中國作為國際能源市場的后進入者,面對早已被瓜分殆盡的份額油市場,原油進口不得不主要依賴貿易油。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對原油需求也在急劇增加,國內日益擴大的油氣供需缺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僅僅依靠貿易的手段來滿足油氣需求,石油公司“走出去”,通過海外油氣資產并購以及項目合作的方式獲取份額油成為滿足國內油氣需求的另一種方式。

2009年,中國石油企業應時而動,加快了海外并購的步伐。中石化成功收購英國Addax公司境外股票,成為該公司位于伊拉克、加蓬和尼日利亞等國部分油田的新主人;中石油宣布以10億美元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購;中海油與中石化以13億美元聯合收購了馬拉松石油公司下屬馬拉松安哥拉32區塊20%的權益等等。有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中國在油氣資源領域的并購金額增加到820億元左右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0% [1]。

但實踐中,這樣做的難度和風險又往往是最高的。一方面,多數國家并不愿將本國資源的開采權拱手讓出,一些拉美國家甚至動輒對外資油田實行國有化政策;另一方面,全球新發現的油田數量又極為有限,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較晚,因而被迫涉足一些政局或周邊地緣形勢不穩的國家和地區。

相較而言,“貸款換石油”既可以保證中國穩定獲取原油,不對國際市場帶來重大沖擊;又可以降低“走出去”過程中的政治風險,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同時,還能起到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的功能。無論是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金額為25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還是與巴西簽署的金額為10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基本都是由中國提供貸款,而對方均是以石油供應作為交換。雖然具體的方式上有如俄羅斯和巴西式的直接供油協議,有如委內瑞拉式的成立能源投資基金,有如哈薩克斯坦式的轉讓本國石油公司的股權。但最終,中國都是獲得了這些國家的石油供應,這才是中國提供貸款的最主要目的。

“貸款換石油”被認為是一個中國式的國際石油貿易模式創新 [2]。與從國際石油市場上直接購買“貿易油”和直接投資海外從而獲取“份額油”不同,貸款換石油所選擇的談判對象主要是與中國一樣的新興國家,其內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同時對國外資本又有較高需求。如果“貸款換石油”協議進展順利,“貸款換石油”無疑還將有助于增進中國與眾多產油大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

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開創的這種政府間大宗石油交易的模式,為保證本國能夠擁有長期穩定的油源供應奠定了基礎。這種方式,一方面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找到了有效的投資渠道,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國際石油交易的格局,使之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

貸款換石油雖然帶有顯著政府色彩,但這種交易模式將成為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一個全新的平衡杠桿和交易模式。本輪金融危機若持續三至五年,則中國開創的大宗交易模式將會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適用 [3]。

“貸款換石油”也是資源國加緊控制本國資源之時,石油消費國所采取的創新手段。有消息稱,巴西南海岸新發現的儲備區規模龐大,石油儲量約800億桶。巴西政府迅速取消了該地區的勘探權拍賣,阻止了外國石油企業投資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購買國外石油資源、參股石油企業的難度加大,借助“石油貸款”從鄰近國家引入資源,也算是變相獲得海外資源的戰略 [3]。

二、貸款換石油——共贏的選擇

審視這種新的石油貿易方式,不難看出這是金融危機背景下石油輸出國和石油消費國的一種雙贏模式。特別是在國際油價處于低位時,是生產方和購買方的一種更為理性的選擇。石油出口國最大的收益是巨額資金支持。以俄羅斯為例,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俄羅斯股市大幅下跌,外資大量撤離,石油公司陷入債務危機。特別是近年來,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他們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僅2008年年底到期的債務就有800億美元。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他們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而要保證同時向歐洲、亞洲的供油,必須擴大勘探開發,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

中國憑借1.95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為俄羅斯油氣公司幾近崩盤的資金鏈緩解了壓力。

另外,俄羅斯為了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迫切需要增加石油出口的渠道。如果俄羅斯能夠開辟中國市場,它將在能源領域更加長袖善舞。巴西和委內瑞拉等國家同樣需要尋找合適的石油進口,消化國內原油,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讓他們吃上了一顆“定心丸”。

2007年,中國和委內瑞拉設立聯合投資基金,金額為60億美元,用于兩國能源基建及制造業等領域。如今,兩國同意把基金的資金總數提高到12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80億美元,委內瑞拉提供40億美元。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每天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出售8萬~20萬桶石油來支付兩國開發銀行之間的債務。

至于中國和巴西貸款換石油之舉,顯然是受中國和委內瑞拉共同設立投資基金所取得效果的影響。巴西與中國同屬于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出于兩國經濟發展的考慮,還是政治上的戰略關系,都需要尋找共同的利益支撐點。巴西擁有世界上先進的深海石油開發技術,在資金問題上需要獲得支持。巴西石油公司今年1月份推出計劃,未來五年將其對煉油、勘探和其他業務的投資增加50%左右,達到 1 740億美元。僅僅是南海深水油氣田的勘探和開采方面花費就要達到280億美元。

“貸款換石油”對中國來講其意義有若干:

第一,中國采取的這種政府間大宗石油交易的模式,為保證中國擁有長期穩定的油源供應奠定了基礎。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對于中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在當前的能源態勢下,沒有石油就談不上經濟發展。從1998年開始,中國自身的石油供給已經滿足不了需求,開始依賴進口。2003年前后,國家正式開始設立石油戰略儲備計劃,第一批石油儲備包括鎮海、舟山、大連和黃島等四個基地,現已建成并儲油入庫。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經規劃完畢,包括錦州等八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望開工建設。中國第一批四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僅有1 000萬噸的儲量,國家石油儲備能力極為有限。

因此中國積極尋求多方取油非常重要。但國際油價接連創造新高,能源供應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中國多方取油的談判推進緩慢,而現在,中國終于抓住了世界能源需求疲軟的機會。根據貸款換石油的相關協議,貸款國家每年向中國輸送3 000萬噸石油,這一規模相當于2008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的1/5左右。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8 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長9.6%,達到1.789億噸。中俄協議中約定的每年1 500萬噸供應量,幾乎占到了中國年原油進口量的1/10。中巴協議則規定,原油貿易量將從2008年的平均300萬噸,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到平均1 000萬~1 250萬噸,遠期年石油貿易量達到3 000萬噸。如果再加上與委內瑞拉以及哈薩克斯坦協定所增加的能源供應量,2009年所簽的這些協議對保證中國能源供應的意義之大可想而知。這些國家的資源儲量非常豐富,從長遠看,貸款換石油能夠為中國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源,合作雙方能夠理性預測未來石油的產量和需求量。通過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和相關國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中方得到非常需要的長期石油穩定供應,對方則得到了急需的美元。

第二,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正在改變著國際石油交易的格局,使之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在國際資源市場上,中國一買就漲,似乎成為規律,無論銅、鐵礦石、石油,都呈現過這種情況。有一種說法是,國際炒家看準了中國必然增長的資源需求,提前把價格炒高,等中國高位接盤。國際資源金融大鱷似乎吃定了“中國概念”。

上述資源協議的達成將可能同時實現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國石油進出口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多元化最終通向合理化,也將有利于平抑國際石油價格。

從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兩單交易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穩定油價的作用,因為,貸款換石油交易合同的簽訂,打擊了高盛等金融投行操縱原油期貨的行為,加上這種貸款換石油協議的長期性,有專家斷言,現在以原油期貨為首的所有商品價格都已經喪失了大幅超高的基礎。中國開創的這種政府間大宗石油交易的模式,對長期的原油價格將起到“穩定閥”的作用。“貸款換石油最終將實現資產價格和資源價格的同步變動,最大的收獲就是抑制資源價格單方大幅上漲,從而有可能拴住此次資源金融危機前脫韁的資源價格。” [4]

第三,這種安排具有一定的中國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性質,有利于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中拉能源合作還應放在拉美國內政治與外交戰略的視角下觀察。近年來,拉美新涌現了多個“左翼政府”,包括阿根廷、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尼加拉瓜等。這些國家,連同此前就已經轉“左”的委內瑞拉,已同美國拉開距離,而與中國的關系變得密切。加強與中國的戰略、經濟聯系,符合這些國家的外交原則。拉美的這些“左翼政府”在政策上或多或少有民族主義傾向,不少已經實施國有化政策。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公司特別是美國公司紛紛撤出這些國家,造成了這些國家一時缺乏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與人才。

“貸款換石油” 則為發展中國家攜手應對金融危機、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可以說是“南南合作”的一種重要模式 [5],接下來中國可以在“貸款換石油”模式的基礎上,通過貨幣互換、雙邊貿易使用本幣結算等途徑,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應對危機。

第四,有效利用中國外匯儲備資源,大力開展境外能源項目投資。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中國外匯儲備已達22 725.95億美元。如何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是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在對中國經濟實體造成不良影響的同時,也為中國的海外業務提供了投資機會。

“貸款換石油”無疑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找到了有效的投資渠道,對擺脫對美國國債的依賴起到一定作用。

最后,有利于緩解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壓力。近年來, 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者屢屢制造和散布謠言, 編織“中國能源威脅論”, 污蔑中國是國際能源的“掠食者”,中國無限制的能源資源“胃口”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受此影響,中國獲取石油供給的種種努力時常遭遇挫折,2005 年1 月,中國第三大石油天然氣集團中海油對美國優尼科公司的逾130 億美元收購要約,最終就因政治原因而功虧一簣。

在中俄協議簽署后,中國的能源金融外交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此后幾單幾乎都是拷貝了這種模式。從這幾單協議的簽署可以看出,基本都是由中國提供貸款,而對方均是以石油供應作為交換。這幾單“石油換貸款”協定的簽署,完全是以類似雙邊交易的方式進行的,是以一種大宗商品換取另一種大宗商品的交易,很難將其上升為政治或外交事件。對那些別有用心者來說,也找不到攻擊中國的把柄。

三、貸款換石油——能走多遠

貸款換石油雖然有著顯著的政府色彩,但這種交易模式將成為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一個全新的平衡杠杠。如果金融危機持續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大宗交易模式就會為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

1.貸款換石油——已被復制的模式。油價大幅下跌后,政府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尼日利亞政府已陷入無力投資石油項目的困境,急切尋求外來援助。油價劇降也對蘇丹經濟增長和政局穩定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截至2008年底,蘇丹外債余額達到創記錄的310億美元,占該國當年GDP比重的48%。一旦政府無力支付到期債務,隨時可能爆發債務危機。蘇丹南方政府財政部長向媒體透露:政府財政預算的99%依賴石油,石油收入銳減導致預算缺口巨大。今年2月開始,南方政府已沒有資金支付職員工資。同時,蘇丹央行的外匯儲備已開始下降,時至今日已所剩無幾。

非洲地區急需“獻血”。殼牌石油公司宣布,計劃向尼日利亞政府提供31億美元貸款和項目資金,用于支持因尼政府不能投入份額資金而暫停的油氣項目。尼日利亞政府亦“知恩圖報”,稱將修改國內石油項目的合作條款,把本國國家石油公司在合資企業中絕對控股的條件放寬,允許外資石油公司持有多數股份。顯然,“貸款換石油”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對于它的復制和推廣,其他公司也很有信心。

2.貸款換石油——不可低估的風險。“貸款換石油”對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也僅僅是中國原油進口的一個選項而已。就現階段來看美元匯率的變動是貸款換石油模式面臨的一大風險。目前,美國正實行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政策,2009年財政赤字預計將高達1.84萬億美元,未來十年累計赤字更將升至7.1萬億美元的規模。因此,在中長期的時間跨度內,美元大幅貶值的可能性非常大。盡管此次中國與巴西兩國領導人在會談中達成了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采用本幣結算的共識,但資本賬戶下的雙邊貸款很可能并不包括在其中。若未來美元大幅貶值,作為貸款方的中國將蒙受重大損失。就此而言,“貸款換石油”又不能無節制盲目推進。另外,這些大額協議還存在履約風險。這些協議中的供油數額都比較大,如果這些國家的石油產量沒有這么多,拿什么來供應中國?還有,在遇到國際局勢變動,或者這些國家內部政治形勢有變,協議的履行都會存在風險 [6]。因此貸款換石油的時限越長,中方面臨的風險越大,不確定性越大。此外,還要充分考慮石油生產國的還款能力以及協議履行程度,制定約束雙方行為、維護共同利益的條款,盡可能考慮地緣政治和戰爭等因素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于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資源主導型國家,一旦資源產品價格上漲,就有可能“節外生枝”。例如在2005年1月,簽訂的中俄第一次“貸款換石油”的協議中規定,中方一次性向俄羅斯石油公司支付60億美元,而俄羅斯石油則保證在2010年前向中國輸出石油4 840萬噸。隨著國際油價的飆升,俄羅斯石油公司對履行該協議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多次要求與中方重新簽訂石油出口價格協議。俄石油公司稱,如果中方堅持按現行價格購油,2010年合同期滿后將不再續簽。最終,中方考慮到俄羅斯的實際情況,每桶石油加價0.675美元。2009年的協議,俄方便吸取了2005年的教訓,規定每年通過管道輸向中國的1 500萬噸石油價格將以俄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以規避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損失。顯然中方在油價、利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3.貸款換石油——中國受到的制約。其實,中國與六國的貸款換石油,受到制約的因素較多。中厄雙方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厄方對中方設定了兩個限制條件:一是厄瓜多爾將擁有比規定數量多或少供應5%(15萬噸左右)的原油選擇權;二是厄瓜多爾要求中國將原油用于最終消費,不能轉售給秘魯、智利等美洲國家,以免扭曲市場狀況。厄方對中方的制約條件還算比較寬松的,而有的國家卻要苛刻得多。例如中國與巴西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的貸款將以巴西的石油收入作抵押,但將用現金償還,而不是石油。巴方按協議提供給中方的石油會按市場價或準市場價格出售,中方雖然名義上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但實際的購油成本卻省不下多少,也就是說,中方真正落得的“實惠”可能并不多。

同樣,中俄簽訂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俄方在價格上并沒有對中方作任何折讓。如交易中所涉及的石油價格是以運抵俄羅斯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貸款換石油交易中用于購買原油的資金為160億美元——按折合為2.2億桶的總量計算,這相當于每桶近73美元的價格,與國際油價相差不大。

從這些現象看,中國與六個國家的貸款換石油,相當于以一個比較優惠的條件將外匯儲備轉化為石油儲備(存在它國的油田里)。無怪有的行業分析師得出貸款換石油只是一個“標準出口融資合同”的結論。當然,中外簽訂的貸款換石油協議才剛開始執行,到底我們是賺了便宜還是簡單的雙贏,或者做了一種虧本的買賣,現在還很難下結論。

四、結論

要從根本上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首先,要提倡資源的有效利用。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其中單位產值能耗比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分別高2.5倍、4.9倍、8.7倍和43%;而機動車百公里油耗也分別比歐洲和日本高出25%和20%。如果能真正貫徹落實《能源節約法》的要求,或許中國根本不必像現在這樣滿世界找油。畢竟,用寶貴的外匯儲備資產去提高公眾的福利水平不是更好嗎?

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應對國際油價變動的能力,需要轉變投入結構,把節能水平和改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提升到新高度。推進新能源技術研發,發展綠色產業和低碳經濟,是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最應該抓住的機遇,也是應對能源“瓶頸”的根本之策。

其次,“貸款換石油”并不能完全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還需要利用其他手段,這些手段包括鼓勵國內能源企業在國際市場運作中的嘗試,以及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爭取定價權的嘗試等。

爭取更多的話語權,除了從提高石油供應方面去努力,更要在生產、銷售、運輸、冶煉、儲存、儲備等各環節提高戰略應對能力。

盡管中國規劃的首批四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庫容達2 680萬立方米的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規劃也已經出爐,并將陸續開工建設。但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石油儲備相比,中國石油儲備總體能力仍顯不足。

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考慮在國內建立自己的期貨市場,這對提高中國石油話語權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羅佐縣.中國油企的“出海”契機——要“貿易油”還是“份額油”?[N].中國產經新聞報,2009-10-12(C03).

[2]高建,楊丹,董秀成.貸款換石油:中外石油合作新模式[J].國際經濟合作,2009,(10):19-23.

[3]王秀強.貸款換石油的雙贏模式[J].中國石油石化,2009,(5):38-39.

[4]中國“貸款換石油”劍指平抑國際石油價格[EB/OL].大洋網:廣州日報,http://news.QQ.com,2009-04-01,04:53.

[5]陳曉晨,王康鵬,王佑.貸款換石油:“南南合作”新模式?[N].第一財經日報,2009-04-09.

[6]中國貸款換石油路線圖詳解[EB/OL].http://www.indaa.com.cn,2009-06-18.

[7]李才元.出軌的紙幣[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8]姜謙.2010—201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上中下卷) [EB/OL].中國投資咨詢網,www.ocn.com.cn.

[9]邱林.貸款換石油是一種虧本的買賣嗎?[EB/OL].中國經濟網,http://www.pbnews.com.cn/system/2009/08/07/001250927.shtml.

[10]任曉.貸款換石油大單敲定 中國能源戰略布局提速[EB/OL].中國證券報-中證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841395.html,

2009-02-20.

[11]貸款換石油貿易新模式悄現[EB/OL].石油商報,http://www.gxi.gov.cn/bgcy/bgcy_jtny/bgcy_jtny_scfx/200903/t20090304_109842.

htm,2009-03-04.

[12]中國貸款換石油路線圖詳解[EB/OL].http://www.indaa.com.cn,2009-06-18.

[13]中國尋求海外油源四種模式的利與弊[N].經濟參考報,2009-1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国产精品一线天|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日本www在线视频|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99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性视频久久|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1视频99|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日韩毛片视频|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亚洲免费播放| igao国产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www.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免费a级片|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夜夜操国产|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日韩在线网址| 日本国产在线| 福利一区三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lhav亚洲精品|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午夜爽爽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青青极品在线|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自拍欧美亚洲| 亚洲第一区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福利视频久久| 在线国产资源|